公元前219年,山东沿海某处,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渔民的号子声。四十岁左右的徐福站在礁石上,白色道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茫茫东海,突然打了个喷嚏。
“肯定是陛下又在念叨长生药了。”徐福揉着鼻子嘀咕。
此时的咸阳宫里,秦始皇正对着一群方士发脾气:“都说东海有仙山,仙山有仙人,仙人有不死药。可朕派出去的三批人,不是遇上海啸就是遇上大鲨鱼,最离谱的说自己被会唱歌的海妖拐跑了!”
正当大臣们瑟瑟发抖时,徐福揣着精心准备的“剧本”走进了宫殿。这个齐地(今山东)方士,与其说是术士,不如说是公元前三世纪的顶级项目策划大师。
一、史上最昂贵的“众筹项目”
徐福的演讲堪称古代路演范本。他摊开手绘的《东海仙山旅游攻略图》,上面标注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VIp仙岛的位置——当然,比例尺全是瞎画的。
“陛下请看,”徐福指着浪花形状的标记,“这些岛屿藏在蛟龙守护的结界里,需要配备五星楼船、百名童男童女、三年粮食储备,外加专业弓箭手团队。预算嘛...”他悄悄瞥了眼秦始皇,“大约相当于大秦年度军费开支的三成。”
令人震惊的是,秦始皇居然拍板了!就像现代富豪投资太空旅行项目,嬴政同志大手一挥:“给!要什么给什么!只要给朕带回不死药,顺便问问仙人能不能把朕的支付宝(注:虚拟比喻)也升级成永生版。”
于是公元前219年,大秦最豪华的舰队载着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种子、各类工匠以及一本徐福亲自编写的《应对陛下催稿话术大全》,浩浩荡荡出发了。
二、第一次东渡:海洋版“爸爸去哪儿”
船队刚出渤海湾就遇上状况。负责观测星象的术士捂着罗盘发呆:“徐导,北斗七星好像装反了?”徐福淡定地掏出备份司南:“正常,仙山附近磁场紊乱。”
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山东半岛打转。某天清晨船员欢呼着发现“蓬莱仙岛”,结果靠近才发现是海市蜃楼——投影的居然是自家出发时的码头。童男童女们开始集体唱思乡曲,徐福赶紧组织甲板烧烤派对转移注意力。
半年后,船队带着被海风吹歪的发型返航。徐福面对秦始皇的死亡凝视,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们见到仙人了!但神仙说陛下的诚意不够,需要更高级的祭品...”
三、专业编剧的自我修养
第二次东渡前,徐福做了充分准备。他让工匠制作了会喷烟的“蛟龙模型”,培训童女扮演“仙娥”,还准备了特效药丸——放在水里会沸腾的那种。
果然在东海深处(其实离岸二百里),他们“巧遇”了蛟龙。据船员回忆,那生物长得像鳝鱼戴了鹿角,喷出来的烟带着浓烈硫磺味。徐福当场组织弓箭手表演“大战蛟龙”,童男童女们配合着唱诵提前排练好的仙谣。
最绝的是徐福带回来的“仙药”。秦始皇服用后表示:“吃完浑身发热,看到奏折上的字在跳舞。”现代学者推测可能是含有致幻成分的草本制剂——当然也没少吃坏肚子,史官委婉记载“陛下终日疾驰于宫廊”。
四、终极逃生大师
公元前210年,徐福意识到骗局快要穿帮。他上书表示仙人这次真要发不死药了,但需要“强弓弩手震慑蛟龙,更多工匠修建仙人度假村”。垂死的秦始皇几乎掏空国库支持这个“仙山开发区项目”。
这一次徐福船队带走了包括弓箭手、农匠、医者在内的全套文明种子包。他们顺着黑潮一路向东,最终在某座岛屿登陆。根据《日本书记》记载,应神天皇时期的秦氏家族掌握着先进的纺织、酿酒技术——像极了徐福团队携带的技艺。
在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徐福公园的石碑上刻着有趣的数据:“携来童男童女各三千人...其实童女只有五百?因为路上办过集体婚礼?”当地渔民坚信徐福教祖先用鲸油点灯,还留下“怕秦始皇追来”的逃生传说——总在做饭时故意打翻盐罐(日语“盐”与“追”同音)。
五、穿越千年的文化彩蛋
徐福的遗产远比想象中丰富:
1. 在日本,他化身“医药之神”、“纺织之神”、“捕鲸之神”,甚至“酱油酿造始祖”(确实带了大豆种子)
2. 在韩国济州岛,有传说他留下了抵抗衰老的橘子树
3. 山东龙口市每年举办徐福文化节,现场必然上演“陛下再等等”情景剧
4. 甚至有人考证日语“富士山”发音类似“不死山”,怀疑是徐福团队命名的彩蛋
最有趣的当属现代基因检测:日本畿内地区部分居民确有中国华东地区特征基因,而秦始皇陵考古发现的“百戏俑”里,有个戴航海帽的陶俑笑得特别开心——考古学家私下叫它“徐福手办”。
2021年,某影视公司购买《徐东渡》剧本,编剧给徐福设计了这样的台词:“我不是在逃跑,是在给中华文明装移动硬盘啊陛下!”
如今站在山东蓬莱阁,依然能听到导游的幽默解说:“徐福要是活到现在,绝对是跨界KoL、航海博主、海外带货第一人——毕竟带整个生产线出海的,古今就他一个。”
而东海的风依旧咸涩,仿佛带着两千年前童男童女的窃窃私语:
“组长,陛下会不会突然视频查岗啊?”
“放心,我把仙山wIFI密码改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