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晋国政坛上,有这么一位奇葩人物——祁奚。这位老兄堪称古代公务员中的一股清流,干出来的事儿能让现代人惊掉下巴:举荐仇人当官、把亲儿子往死里整、跟国君互怼......活脱脱一个行走的官场泥石流。
一、退休前的神操作
话说公元前570年,晋国中军尉祁奚同志到了退休年龄。这天上朝时,他拄着枣木拐杖,颤颤巍巍地给晋悼公递了辞呈:主公啊,老臣这腿脚不利索了,昨儿个上厕所差点栽茅坑里,您看是不是该找个年轻人接班了?
晋悼公摸着山羊胡琢磨:爱卿觉得谁合适啊?
满朝文武竖起耳朵——这可是肥缺啊!按照惯例,不是推荐自己门生就是亲戚,大家连道贺的台词都想好了。
谁知祁奚一开口,满朝哗然:臣推荐解狐。
解狐?!晋悼公手里的玉圭差点掉地上,他不是跟你有杀父之仇吗?
原来二十年前,解狐他爹在政斗中把祁奚老爹给坑死了。这事儿在晋国无人不知,俩人见面都绕道走,就差没在对方家门口泼粪了。
祁奚一脸淡定:主公问的是谁能胜任中军尉,又没问谁跟我有仇。解狐精通兵法,爱兵如子,正是最佳人选。
好家伙!这操作直接把朝堂整不会了。大夫羊舌职偷偷掐自己大腿——疼,不是做梦。
晋悼公来了兴致:祁卿啊,你这外举不避仇的境界,寡人佩服。不过解狐要是打击报复怎么办?
那说明臣看走眼了。祁奚拍拍腰间佩剑,到时候请主公砍他脑袋。
这段对话后来被孔子点过赞,收录在《左传》里成了千古佳话。可惜解狐没福气,任命书还没捂热乎就嗝屁了——据说是听说仇人举荐自己,一激动脑溢血发作。
二、坑儿专业户
解狐死后,晋悼公又把祁奚叫来:再推荐个?
祁奚这次更绝:臣推荐祁午。
等等!晋悼公掰着手指头,这名字耳熟......不是你亲儿子吗?
正是犬子。祁奚面不改色,内举不避亲嘛。
朝堂再次炸锅。大夫乐王鲋跳出来:祁午才二十出头,毛都没长齐!
祁奚冷笑:乐大夫推荐自己小舅子时怎么不说这话?转头对晋悼公说:祁午八岁能背《军志》,十二岁组织童子军打退狄人偷袭,去年还发明了新型战车挂钩。要说缺点嘛......
什么缺点?
太像我年轻时候,容易犯浑。
晋悼公乐了:行,就冲你这内举不避亲的厚脸皮,寡人准了!
这事儿后来被记在《国语》里,成为举贤不避亲仇的经典案例。不过祁午上岗后才发现,亲爹挖的坑远不止这一个。
三、军法无情
公元前575年邲之战,晋楚两国摆开阵势。楚军佯败后撤,年轻的祁午热血上头,带着本部人马就追。
回来!这是诱敌之计!祁奚在指挥车上急得跳脚。果然楚军伏兵四起,晋军侧翼瞬间被撕开大口子。
幸亏老将士燮及时补位,不然晋国就要提前上演淝水之战的惨剧。战后清算,祁奚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把儿子扒了铠甲绑在辕门上。
中军尉祁午违抗军令,鞭三十,降为车右!祁奚亲自执鞭,抽得祁午后背开花。有军吏求情:大帅,公子毕竟立过功......
功是功,过是过。祁奚甩鞭声震得人耳膜疼,今天饶了他,明天就有人效仿!转头对儿子说:忍着!哭出声再加十鞭!
这场面把楚国探子都看傻了,回去报告:晋国祁奚狠起来连亲儿子都抽,建议别惹。(此事见《吕氏春秋·去私篇》)
四、外交名场面
祁奚的骚操作在外交场合更绝。有次出使楚国,楚共王设宴刁难:听说晋军逢楚必败,是不是你们将领太菜?
随行副使气得要拔剑,祁奚按住他,慢悠悠啃了口楚国产的蜜橘:大王说得对,我们确实连败三次。
楚王得意地翘胡子。
第一次败,我们学会了整顿军纪。祁奚掰着橘子瓣,第二次败,学会了改良战车。第三次败,发明了新式弓箭。突然凑近楚王:您猜怎么着?下个月军演,要不要来参观?
楚王橘子汁呛进鼻孔——这老狐狸!后来两国还真搞了联合军演,史称祁奚之盟。(典出《说苑》)
五、退休也不消停
告老还乡后,祁奚在封地搞起了农家乐。有天巡田,发现老农周大在偷自家瓜。
老周啊,祁奚蹲在田埂上,你这偷瓜手法不专业。应该清晨带露水时摘,瓜蒂不留白茬。
老周吓得瓜都掉了。
第二天,祁奚派人送去一车瓜种:好好种,来年分我三成就行。祁瓜成了当地特产,老周儿子还当上了农官。
最绝的是有次乡里纠纷。仇人解狐的侄子被告杀人,官府要判死刑。八十岁的祁奚拄拐出庭:老夫当年举荐解狐是为公,今日为他侄子辩护也是为公。证据有疑点,不能草菅人命!
案子重审后发现真凶另有其人。解氏一族跪谢,祁奚摆摆手:要谢就谢你叔父,他当年要是活着当官,肯定比我更较真。
六、历史评价
祁奚死后,晋平公要赐谥号。太史提议:愍字如何?(意为忧国忘家)
不妥。大夫叔向反对,老头活着时天天怼国君,应该用字。(意为屡抗王命)
最后定谥,取明辨是非之意——这可能是春秋最耿直的谥号了。孔子后来点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奚可谓公矣。(《论语》失传篇目,见于《孔丛子》)
如今山西祁县还有祁奚故里,当地导游最爱讲段子:我们祁大夫啊,举荐仇人不怕报复,推荐儿子不怕闲话,抽儿子不怕绝后,怼国君不怕下岗——春秋第一钢铁直男,了解一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