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拿着纸笔走后,艾琳站在木台边没动。左手伤口还在渗血,她用右手把地图压在木台角上,不让风吹走。远处北坡传来三声短促的锣响,紧接着西林方向回应两长一短。她听见了,点点头。
这是新定的信号。铜锣试音成功,鼓火传讯制从今晚开始正式启用。
她转身对身后两名联络组青年说:“去哨点传令,各岗轮值表今晚必须交上来。听清楚节奏,记准编码,错一次罚半天口粮。”
两人领命跑开。艾琳走下木台,朝村口方向走去。路上碰到几个村民在修栅栏,她停下问了句木材够不够。对方说够用,还剩两根梁。她点头,继续往前。
刚走到粮仓门口,东面山道扬起一阵尘土。一群人影慢慢靠近,脚步沉重,衣服破旧。为首是个老农,手里拄着一根树枝当拐杖。他走到村口停下,大声喊:“我们是南岭村的!听说你们打了胜仗,杀了那个骑黑马的贵族军官!”
艾琳没立刻上前。她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招手叫来两个刚培训完的联络组青年。
“你们过去问话。问他们从哪来,村里死了几人,有没有带武器,愿不愿意守规矩。”
两人快步上前。艾琳靠在粮仓门框上,右手按住左臂伤口,防止血流到手上。她看着那群人被盘问,一个个低头回答,有人抹眼泪,有人卷起袖子露出鞭痕。
过了半刻钟,联络组青年回来报告:南岭村三个月前被征粮队洗劫,田地荒了,族长被打死,这十几人是逃出来的。他们听说山村打赢了贵族军,就一路走来投奔。
艾琳听完,走进粮仓。她推开大门,搬出一筐干饼和两袋米,放在门口空地上。
“让他们吃饭。”她说,“吃完再说别的。”
难民们围上来,狼吞虎咽。艾琳站在一边看着。等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她才开口。
“想留下,可以。种地的进村分田,干活算工分。想打仗的编入民兵队,每天训练两个时辰,听哨令行动。不想定的先住帐篷区,三天内做决定。”
没人说话。老农站起来:“我儿子被砍死在田里,我要报仇!现在就能上阵!”
艾琳摇头:“报仇不等于乱冲。昨夜那一仗,我们死了三十七人。有人因为没听到撤退令,冲进了敌军包围圈。我不想你们也这样送命。”
她指着身后村子:“这里不缺恨贵族的人。但我们要活下来,打得赢,就得守规矩。第一条,不许抢东西;第二条,不准私下打架;第三条,听到号令必须执行。违者赶出村子。”
人群安静下来。
她又说:“明天开始登记所有人名字、手艺、原籍。识字的优先安排事务。铁匠、木匠、药草熟的,都报上来。愿意干的,口粮多加一成。”
说完,她叫来彼得。
“你带五个人组成安置组。找空屋、搭帐篷、分口粮。每户登记清楚,晚上报总数给我。”
彼得应声而去。艾琳转身走进议事厅侧屋,翻出一张白纸,提笔写下三条规则,贴在门外木板上。
当天下午,又有两批人从不同方向赶来。一批来自西谷,一家四口背着铺盖;另一批是六个年轻汉子,自称是附近矿场逃出来的苦力。他们都带着伤,衣服上还有锁链磨破的痕迹。
艾琳照旧让人盘问、吃饭、听规。晚上她在村中空地立起三块木牌。
左边写“愿耕”,右边写“愿战”,中间写“未定”。
她站上石墩,声音不大但清楚:“明天起,所有新人按名单入册。耕地的归农事组管,练兵的由我亲自带。谁想反悔,三天内可退出,不追究。但一旦入队,就必须守令。”
有个汉子嚷:“我不练!我要现在拿刀去找贵族算账!”
艾琳看他一眼:“你可以走。但别打着我们的旗。”
那人愣住,没再说话。
第二天清晨,联络组交来第一份名册。共收留三十七人,其中十二人报名参训,八人懂耕作,三人会制药,还有一个老铁匠。
艾琳看完,叫人把名册抄一份送去起义军营地,另一份交给彼得存档。
中午时分,她召见起义军留下的两名通信官。
“鼓火传讯不能只用来报警。”她说,“我们现在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情况。我想发一份告民书,通过哨点一站站传出去。”
通信官问写什么内容。
“就说山村与义军联手击退贵族进攻,凡受压迫者皆可来投。有田种,有兵护,有冤可诉。文末盖我和主将的印。”
一人皱眉:“这会不会引来太多人?咱们粮食撑得住吗?”
“撑不住就开荒。”艾琳说,“现在正是春播时候。多一人就多一双手。而且他们不是白吃,是要干活的。”
两人商量片刻,同意帮忙誊抄。
当晚,第一份手抄文书经北坡哨点传出。三日后,东谷、西岭、河岔三个小村陆续回信,表示已有农户动身前来。
第四天早上,五个家庭扶老携幼到达村口。他们带来两袋麦种、一把旧锄头,还有一个会织麻布的女人。傍晚时分,一名独臂铁匠背着铁砧走来,说听说这里有活干。
艾琳安排他们在村外划出的新区住下,搭了六顶帐篷。她让彼得带着联络组逐个登记,每人发一块刻了编号的木牌,凭牌领粮。
第五天,她召集所有民兵和新加入者在校场集合。
“从今天起,训练加一个项目。”她说,“听鼓声变阵。三短一长是集结,五连击是冲锋,两起一灭代表右翼危险。每个人必须记住。”
她让少年吹号示范,下面跟着练。有人记错节奏,她当场纠正。
训练结束前,她宣布:“下周开始,每十人选一名小组长。凭表现提拔,不论出身。”
散队后,夕阳照在新建的了望台上。艾琳站在台边,手里拿着最新一份新增人员名册。上面写着“本周共接收六十八人,耕地可扩十二亩,预计半月内完成开垦”。
彼得走过来报告:“联络组说,东谷那边也有了回应。他们准备派代表来谈合作。”
艾琳翻开名册最后一页,用笔圈出几个名字。
“叫工匠再做几面鼓。”她说,“明天就开始教新人打信号。”
她的右手轻轻敲了敲台沿,像在测试木头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