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A380的翼梢在云层中划出绵长的涡流,像一支无声的笔在深蓝的天空,画下了跨越天穹的弧线。
舱内灯光昏黄,家人们在相邻的座位上呼吸均匀的睡着了。
机长广播响起,先是意大利语,一串流畅如歌剧前奏的音节张伟完全听不懂,但紧接着,同样的内容用英语重复——。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have menced our descent to Rome Fiumicino Airport...”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开始下降至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张伟实时翻译耳机传来了匹配的汉语音。
英语贯穿了整个跨越洲际的旅程,时刻萦绕在周围,让张伟微微产生了一些遐想。
落地,出关,取行李。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指示牌上,意大利语占据主位,但下方永远跟着一行英文。
出租车司机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确认酒店地址,前台接待露出职业微笑,流利地切换至英语办理入住。
在英语编织的语境下,这一切流畅得如同顺势而下的河流,每一个节点都在使用同一种语言交付信息。
张伟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罗马城黄昏的轮廓,古老的穹顶与现代的霓虹交错。
而此刻在马尔代夫星空下顿悟的“企业语言”,因为英语跨越国家、种族、文化进行交流、沟通的强大特性,居然诱发了化学反应,正在大脑里发生着蜕变。
朝着更宏大的方向衍进,从个人领悟的理论雏形,逐渐展露出了野心——朝着成为全球企业文明基础设施方向在迭代、进化。
而此时,张伟也感觉到了‘它’在吮吸英语的养分,所产生的变化,不但不担心,竟然有种毫不掩饰的欣喜。
“当一种语言能让不同文明理解彼此,”张伟对着窗外的永恒之城心领神会道,“那它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种秩序。”
.......
次日的罗马街头,阳光慷慨地洒在历经千年的石板路上。
张伟牵着女儿的手穿过拥挤的那沃纳广场,街头艺人的歌声、冰淇淋小贩的叫卖、游客的喧哗交织成生动的市井交响。
但他的注意力却被另一种更隐蔽的秩序所吸引。
地铁线路图,站名下方必有英文标注;
餐馆菜单上,意大利文旁边总是跟着英文翻译;
连那些千年古迹的说明牌,也毫不例外地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英语就像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了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串联在一起。
“爸爸,为什么哪里都有英文啊?”女儿仰头问道,手里举着刚买的Gelato(意式冰淇淋)。
张伟蹲下身,擦掉她嘴角的巧克力渍:“因为英语是现在的世界语啊。”
说完这话,张伟想起了当初高三时,英语老师说的“英语是通往世界的钥匙。”
不自觉的一笑,想起了那次荒诞且稚嫩的对话:“你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吧?”“不对,张老师,是24个字母!”
再串联起最近,对语言、对自然语言、对三维企业语言的研究。
是啊,英语本质上不就是一套由26个字母组成的符号系统吗?
每个字母本身几乎不承载任何意义,纯粹依靠线性排列、组合来被赋予含义,只有语音有意思——完全是一种一维的语言。
“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贫瘠的语言,却凭借其极简的结构,成为了全球沟通的默认选项。”
张伟想起了计算机的二进制——0和1,比26个字母更加贫瘠,却因为极致的简化,成为了整个数字文明的基石。
这不正与“企业语言”底层逻辑不谋而合吗?
那些“字段”——物料编码、公司代码、金额、日期.........——本身意义有限,但通过特定的结构组合,就能表达无限丰富的商业意图。
“有时候,简洁反而是统治的武器。”张伟喃喃自语。
当然不可否认,英语的全球化,与当年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殖民展现出的武力密不可分。
而企业语言的全球化呢?
难道也要靠武力?
这点咱可搞不定啊!
张伟思考,突然陷入了死胡同,不得不打住。
张伟和家人迈步在商场、广场。
看着琳琅满目的夏国商品,突然脑子一个激灵!
也许依托夏国这个“全球工业克苏鲁”也是一种武力?
夏国目前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产值占据全球35%,全球前十大集装箱吞吐港,有7个在夏国。
这不就是妥妥的现代商业世界的‘武力’么?
重点是我要如何,借着这股‘武力’上位?
哈哈,还有!
自己正在构建的“社交SRm”,其产品诞生的基因,就是链接企业,链接全球企业啊。
天生就是让‘企业语言’征战全球的先锋队!
哈哈!
有了夏国的工业克苏鲁以商业为武力作后盾,还有社交SRm这个先锋开道,真是一对绝配组合。
此刻张伟觉得,英语的胜利,从来不是语音学的胜利,而是武力的胜利,文明传播体系的胜利。
而现在,历史正在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用新的语言,构建新的企业文明的秩序。
......
罗马的夕阳还在视网膜上残留着暖意,列车已驶向佛罗伦萨。
窗外的橄榄树林向后飞掠,张伟的思绪却愈发向前——如果语言真是文明的骨架,那企业语言,就是未来企业文明的脊柱。
佛罗伦萨的傍晚,阿诺河上的老桥在夕阳下泛着金黄的光泽。
张伟独自坐在酒店露台上,一杯未动的红酒摆在手边。
远处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勾勒出天际线,眼前厚重的历史建筑,反而让张伟的思绪飞向了更远的东方,飘向了两千多年前的华夏。
张伟想起了秦始皇。
那个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六国的男人,恐怕他不会想到,他的一项政令,让汉字跨越了两千多年时光,至今仍被十四亿人使用。
书同文,让楚国的屈原、齐国的管仲、秦国的商鞅,他们的思想能够被后世统一地理解、传承。
“可惜秦始皇死得太早,”张伟此刻竟然轻叹了一声,“只统一了960万平方公里的文字,没来得及统一全球的文字,没来得及让汉字走向世界啊!”
如果历史稍有不同,如果那个帝国能够延续更久,也许今天的世界通用语不会是英语,而是汉字。
当然对于夏国,也正因为有了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今天的夏国人还能直接阅读《论语》,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古人灵魂共鸣。
而企业界呢?
那些历史上的商业巨子——吕不韦的跨国贸易网络、沈万三的财富帝国、胡雪岩的票号体系——他们的经营智慧、组织方略、协同逻辑,都因为缺乏统一的“语言”记录而失传?
“自然语言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企业语言也将让企业文明得以传承。”张伟想到这里,居然有种愤愤不平的感觉,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创造出企业语言,记录下这些经天纬地的企业案例、运营精髓。
“企业语言,就是企业文明的文字。”张伟感到一阵战栗般的激动,“统一的企业语言,将让千年后的企业还能理解我们今天的管理思想,就像我们能理解千年前孔子的思想一样。”
文明需要载体,智慧需要语言。
而我张伟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企业文明创造这样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的‘语言’。
.......
从佛罗伦萨开往因特拉肯的火车在阿尔卑斯山脉间穿行,窗外的景色从托斯卡纳的艳阳逐渐变为雪山的冷峻。
张伟靠在窗边,看着那些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心中升起一种荒谬又庄严的共鸣。
张伟,一个来自深圳的It男,一个曾经的SAp码农,此刻人在欧洲竟然在精神上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他轻声念出这十二个字。
秦始皇废除六国文字,不是为了毁灭文化,而是为了建立秩序;不是为了扼杀多样性,而是为了创造更高效的协作。
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黑暗笼罩车厢,只有手机屏幕发出微弱的光亮。
张伟查阅着历史资料:秦朝统一前,齐国的“马”字与楚国的“马”字写法截然不同,就像今天SAp的物料主数据字段名与金有浪定义的物料主数据字段名截然不同一样。
燕国的度量衡与赵国的度量衡标准不一,就像现在不同企业在自己的业务流程中使用不同格式的‘单据’一样一样的。
“统一不是野心,是秩序的渴望。”张伟再次和秦始皇产生了跨越千年的灵魂共鸣,“语言统一之后,人与人才能无缝交流,思想才能传承;企业语言统一之后,企业文明才能传承、无缝协作。”
火车驶出隧道,刺眼的阳光再次洒满车厢。
张伟眯起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壮丽的图景:当全球的企业——无论使用的是SAp、oracle、金有浪,还是Salesforce、workday——都能用一种统一的“企业语言”交流,当采购订单、生产工单、销售订单、会计凭证能够在不同系统间、企业间无缝流转、无需翻译...
那将不再是简单的系统集成,而是企业智能体之间真正的“意识相通”,就像夏国通过汉语,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全球通过英语,传递信息、传承知识。
全球的企业智能体通过相同的企业语言,企业和企业间像人和人用汉语一样,无缝衔接、交流信息、完成交易。
“秦始皇用铁器时代的力量统一了语言的符号系统,”张伟感到一股热流从胸腔猛然升起,“我要用企业智能体时代的力量,统一全球企业的语言。”
“我要做企业语言的‘秦始皇’——这不只是一个比喻,这是一个使命。”张伟此刻豪气干云,生命和使命再次得到了升华!
因特拉肯的夜晚清凉如水,张伟在下榻的民宿房间里打开了电脑,把自己这一路欧洲行对企业语言的领悟、进化,通过键盘,慢慢变成了文字。
随着键盘的敲击,那种热血澎湃,激情荡漾,也随着指尖流淌进了文档,固化成了文字。
理性也渐渐重新回归了大脑。
理想很宏伟,但现实的道路布满了层层的荆棘。
张伟列出目前全球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每一项都令人焦头烂额:
其一、各种标准分裂的就像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七雄,每家ERp厂商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SAp有德国的严谨,oracle有美国的实用,金有浪有夏国的灵活,但彼此之间的数据模型差异,就像蒙语、阿拉伯语、汉语之间的区别。
更不用说,一些企业自定义开发的系统,完全是自成体系,这就像印度有几千种语言,夏国有几百种地方语言一样,这些自定义系统的企业,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语言一样,也就是方言。
其二、技术孤岛更是触目惊心。
在这十年SAp顾问那些年里,张伟见过太多企业为了打通两个系统而耗费巨资开发接口。
这感觉就像两个原始部落交流,一方打出三个草结表示“需要食物”,另一方打出同样的三个草结表示的却是“有猎物可交换”,中间必须有个翻译官来回解释。
而这些翻译官——就是那些中间件、接口程序、数据映射表——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本和故障点。
张伟再次感慨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英语作为世界信息传输载体的巨大价值。
其三,文化隔阂则更加微妙。
西方人信奉标准流程,一切按规则办事;夏国人注重人情语境,很多事情在规则之外灵活处理。
这种文化,也将会体现在企业管理哲学上的不同,也会直接体现在系统逻辑上,也就是企业语言的表达上。
强行统一,就像要求意大利人像德国人一样严格守时,或者要求日本人像美国人一样直抒胸臆。
其四,政治壁垒同样不容忽视。
欧洲有GdpR,美国有ccpA,夏国有网络安全法,各国对数据主权的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语言的全球化,不可能绕过这些法律边界。
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战正酣的当代,任何试图建立全球标准的行为都可能被解读为文化侵略或经济霸权。
张伟此刻,也理解到,当时秦始皇统一七国文字、度量衡有多么的艰难!
张伟起身走向阳台,望着远处少女峰在月光下清晰的轮廓,内心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是的,挑战是巨大的,自己是渺小的,这项事业的庞大和艰难,犹如愚公移山。
但张伟拥有的优势同样不同凡响,愚公拥有的只是一把铲子,而我张伟拥有的可能是挖掘机、推土机,甚至更多。
天时——夏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全球工业克苏鲁,拥有定义标准的天然优先权,‘企业语言’只需搭上这艘巨轮即可,而社交SRm天然就是搭上这艘巨轮的‘梯子’;
地利——我张伟就是土生土长的夏国人,而且自己的公司扎根深圳,辐射全国,珠三角、长三角....工业克苏鲁的5大核心根据地都已经被我布局;
人和——我张伟不仅拥有十年全球顶级的ERp系统SAp从业经验,还聚集了一群to b领域的实干家,以及与众多企业“主脑座舱”的创二代、cEo客户们的人脉资源。
“此刻的我,是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企业语言的统一,不只是技术革命,”张伟对着雪山在心中许下了承诺,“更是一次企业文明协议的重新签署,一次链接全球企业的征途。”
而这一次,签署协议的不是枪炮,而是共识,不是征服,而是连接。
.......
在格林瓦尔德的山间小屋住下时,下起了细雪。
夜晚,家人都睡下后,张伟独自坐在面向雪山的阳台上,裹着厚厚的毛毯,手里捧着一杯热巧克力。
雪花无声地飘落,落在松树枝头,落在木栏杆上,落在远处峰峦的轮廓间。
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更添静谧。
在这种极致的安静中,张伟的思维却异常活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未来的画面——
他看见全球的企业智能体,像一个个被点亮的神经元,通过统一的“企业语言”相互连接。
每一次采购需求的发布,就像神经递质的释放;每一次生产计划的调整,就像电信号的传导;每一次财务结算的完成,就像记忆的形成。
他看见世界经济的运行脉络,在VR虚拟空间中具象化为一片璀璨的数据星云。
每一次商业活动都在这个全息图像中留下光轨,供应链的流动像银河的旋臂,资金的周转像超新星的爆发,创新的涌现像星系的碰撞。
他看见企业的cEo们坐在“主脑座舱”中,感知企业智能体生命脉搏的跳动。
他们用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驱动企业语言、发出指令,全球的供应链、生产线、销售网络就会像有机体一样协同响应。
这就是真正的“企业全球脑”——一个由无数企业智能体通过统一的企业语言连接而成的超级有机体。
超级企业文明!
“那一天,”张伟不自觉地笑出声来,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当所有企业用同一种语言思考,企业文明将迎来新的‘统一纪元’。”
他想象着,千年后的商科学生,不再需要学习各种系统的操作,而是直接理解企业语言的精髓;
未来的企业家,可以像今天的我们阅读《孙子兵法》一样,直接研读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企业的运营“原文”。
企业文明,将第一次真正拥有与人类文明平等对话的资本,共同塑造这个星球的未来,共同奔赴遥远的星海。
雪花落在他发热的脸颊上,凉意让他微微一颤。
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郑重的写下了标题:《全球企业语言统一构想:EGL世界计划》。
背后是家人们均匀的呼吸声,窗外是阿尔卑斯山无声的雪落。
“秦始皇统一文字,实现了让两千年来,超过26亿夏国人看见了自己的过去,链接了现在,展望了未来。”张伟望向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而我张伟统一企业语言,也是为了让全球企业文明看见自己的过去,链接现在,展望未来。”
“我,张伟!下一个企业智能体的‘始皇帝’,不用马匹和长城,而是靠天时、地利、人和,统一全球企业。”
雪还在下,但张伟的内心已经燃起了不灭的星火。
企业语言全球化的长征,就在这个阿尔卑斯的雪夜,正式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