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们只得拱手退至殿门,目光仍紧盯着此处。
待至僻静处,李世民拱手问道:“不知真人所言改命之法为何?”
庄颜悠然道:“逆天改命,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寻常仙家而言难如登天,但若有大德圣人相助,便易如反掌。”
李世民追问:“何处可寻此等圣人?”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庄颜笑道:“就在陛下太庙之中。”
李世民先是一愣,继而恍然:“莫非是指先父追尊的始祖?”
老聃即老子李耳,昔年李渊曾追认其为李氏先祖。
庄颜点头道:“正是。老聃乃太上老君化身,既已认作始祖,岂非与老君有了渊源?”
李世民略显踌躇:“可这...真人明鉴,当初追认不过是为抬高门第。”
庄颜笑道:“名分既定,何不顺水推舟认下这位先祖?”
“会否冒犯老君?”李世民仍有顾虑。
庄颜从容道:“无妨。贫道与老君交情匪浅,此事包在我身上。”
李世民展颜笑道:“不想真人如此诙谐。”
庄颜凝视着李世民,神情肃穆地说道:陛下,贫道所言句句属实。
李世民怔了怔,迟疑道:道长,并非朕不愿相信,只是此事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凡间道士,纵使有些道行,自称与太上老君交好,任谁听了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庄颜淡然一笑:陛下,皇后娘娘已然康复,贫道与孙真人先行告退。今夜陛下可前往太庙祭拜,自会有所感应。
李世民略一思索,觉得此言有理。若庄颜所言非虚,今夜太庙必现神迹;若是妄言,不信也罢。想到此处,他当即应允。
不多时,皇家车驾便将庄颜与孙思邈送回玄都观。随后又有内侍前来颁旨,赏赐二人丰厚财物,连玄都观也获赐不少。
夜幕降临,李世民来到太庙。
他望着神案上排列整齐的先祖牌位,目光最终停留在最上方的始祖李耳之位。接过宫人递来的香火,恭敬行礼后插入香炉,随即跪在 上,向始祖牌位叩首三次,闭目凝神。
恍惚间,李世民只觉身轻如燕,似腾云驾雾。睁眼一看,果然置身云端,眼前碧空万里。
忽然东方紫气浩荡,绵延三万里而至。李世民惊呼:紫气东来三万里!
紫气如游龙般飘至近前,现出一位骑青牛的巍峨神人,身着道袍,左右各立一名道童。李世民立即伏地 :大唐皇帝李世民,拜见太清道祖。
太上老君面容隐于玄光之中,拂尘轻扬:人皇请起。贫道此来是为点化于你,日间那位庄颜真人,实乃天庭灵台显妙玉极真君,所言非虚。
李世民神色一凛:是世民有眼不识真君,多谢道祖开示。继而恳求道:道祖明鉴,皇后长孙氏贤良淑德,却天命难违,仅得三十六载阳寿。恳请道祖慈悲,赐法延寿,世民感激不尽。
太上老君微微点头:既知天机,便按灵台真君安排行事,他自有延寿之法。你且回去,今后勤政爱民,若能成为明君,自有福报。
李世民欣喜再拜:世民谨遵道祖教诲。
话音方落,拂尘轻挥间,眼前景象骤变。李世民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在太庙之中。
李世民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在太庙之内,方才经历恍如梦幻。
正当他回味梦中情景时,殿外传来内侍急促的禀报:陛下,天现紫气化龙!
李世民疾步踏出大殿,举目望向夜空。只见东方天际紫气奔涌,宛若巨龙横空,龙尾遥指远方,龙首正对太极宫巍峨殿宇。
这番景象令他豁然开朗——那绝非虚幻梦境,而是真切面见了太上道祖。
速传灵台显妙玉极真君...李世民声音微颤,随即改口道:不,先请庄真人入宫觐见。
身旁宦官迟疑道:此刻已近三更...
眉峰刚欲竖起,忽又舒展,轻拍前额道:是朕心急了。备王侯车驾,明日辰时恭迎二位真人。
宦官闻言色变,却不敢多言,俯首领命:谨遵圣谕。
——————
朝阳初升时,两支王侯仪仗穿过朱雀门,载着庄颜与孙思邈直达两仪殿前。
帝后携太子及众皇子早已候在阶下。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并肩上前,执 礼深深作揖:
世民恭迎真君。
长孙恭迎真君。
这般礼遇令随驾群臣暗自惊诧。庄颜拂尘轻摆还礼:陛下皇后唤我庄真人即可,俗世行走不宜张扬。
帝后从善如流,当即召太子等人见礼。庄颜广袖微抬:诸位殿下请起。
待众人入殿,李世民屏退闲杂,只留太子侍坐。珍馐罗列间, 亲奉素酒,将老君托梦之事娓娓道来,末了郑重致歉:昔日有眼不识金仙,望真人海涵。
庄颜朗笑:是贫道刻意隐讳,何怪之有?
李世民趁机追问改命之法,道人捻须答道:当追封李氏始祖,再行功德之举。见 面露疑惑,忽而反问:大唐国教,究竟是道是佛?
李世民不假思索:李氏乃道祖血脉,自然尊道抑佛。
“不如将‘道门’奉为国教,尊李耳为大唐始祖皇帝,令天下共仰。”庄颜淡然一笑:“此举可谓无量功德。”
李世民闻言顿悟,欣然道:“真人所言极是。”
庄颜微微颔首:“陛下依计而行,七日之后,逆天改命自见分晓。”
李世民当即应允:“真人放心,朕明日便召集群臣,颁此诏令。”
庄颜只道一字:“善。”
李世民转向长孙皇后:“皇后,朕另有要事需与庄真人密议。”
长孙皇后会意一笑,起身携众侍从退出殿外。
李世民又命群臣退下,最后对李承乾道:“承乾,你且陪孙真人至偏殿暂歇。”
李承乾恭敬行礼:“儿臣遵命。”
李世民朝孙思邈拱手:“孙真人,烦请随太子移步偏殿,朕有些私密之事需与庄真人商议,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孙思邈含笑回礼:“陛下言重,贫道告退。”
待众人离去,李世民神色一肃,直言道:“庄真人,朕德行有亏,心中难安。”
庄颜一语道破:“陛下所虑,可是玄武门旧事?”
李世民沉声道:“弑兄囚父,自古为大恶。今若追尊老君,恐招天谴。”
庄颜反问:“此事可会妨碍陛下成为明君?”
李世民斩钉截铁:“绝无可能。”
“既如此,何须多虑? 之功,在于泽被苍生。百姓安乐,谁会计较过往?”庄颜从容道。
李世民仍有疑虑:“那诸天神佛……”
庄颜笑道:“陛下乃人皇,天命未尽,神佛又能如何?”
李世民轻叹:“天命终有尽时。”
庄颜意味深长:“老君既肯显圣,便是不究前尘。陛下但行仁政,自可心安。”
李世民眉头稍展,又问:“五年前朕遣玄奘西行取经,如今却立道门为国教,会否触怒佛门?”
庄颜淡淡道:“人皇之尊,何惧之有?”
李世民低声道:“佛门有地藏王坐镇幽冥……”
庄颜悠然接道:“道门亦有酆都大帝与东岳帝君。”
李世民一怔,随即展颜,复又问道:“史上灭佛之君,皆为人王?”
“不错。”庄颜点头。
李世民忧心忡忡:“这些人王或自身或子孙,多遭恶报。朕若崇道抑佛,是否……”
庄颜直视李世民:“陛下欲灭佛否?”
“非也。”李世民正色道:“只要僧众守法,大唐疆土广阔,足容佛道并存。”
庄颜微微一笑,说道:正是如此。陛下未曾打压佛门,反而支持玄奘西行取经,使佛法在大唐广为流传,这分明是莫大的善举,怎会招致佛门不满?
况且诸佛菩萨皆是慈悲为怀的圣者,绝非心胸狭隘之辈。庄颜继续道。
李世民闻言展颜笑道:听真人一席话,朕心中疑虑尽消。
庄颜点头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就需尽快准备。七日之后,便可为皇后改命。
朕明白了。李世民应道。
稍作停顿,李世民又问:真人,那枫晚林中的灵台道宫可是您所建?
确是我所建,不过道宫之主是望舒真人,她得我指点道法,故执掌灵台道宫。庄颜答道。
李世民了然道:原来如此。
说罢起身相邀:朕已在宫中设宴,请二位真人赏光赴宴如何?
庄颜亦起身道:全凭陛下安排。
宴席之上,李渊举杯相敬:庄真人,老夫敬你一杯。
庄颜举杯回礼:太上皇请。
饮罢,李渊笑问:庄真人看老夫寿数几何?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皆惊。李泰忙道:皇祖父福寿绵长,必能长命百岁。
庄颜直言道:太上皇当享古稀之寿。
李渊闻言色变。李泰当即怒喝:妖道胡言!
李承乾厉声制止:放肆!
长孙皇后起身呵斥:青雀,退下思过!
李泰委屈离席,众人噤若寒蝉。李世民夫妇连忙向庄颜致歉,庄颜淡然一笑:少年意气,无妨。
庄颜转向李渊说道:太上皇,人生七十已是难得,生死自有天定,不必太过伤感。
李渊朗声大笑,眉宇间仍带着几分黯然,却对庄颜笑道:道长,不如与老夫打个赌如何?
庄颜含笑问道:不知太上皇想赌什么?
李渊说道:既然道长断言我只能活到七十岁,那就赌我能否活过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