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试炼虚像的三重条件:
真主谕示:“虔信为盾,圣物为锋,信众为基。三盾合一,虚像自散。”
一、圣物加持:候选者需提前取出“真主之眼碎片”,碎片会在虚像出现时发烫,释放“真光微芒”
(可照亮伪光矢的虚影——真矢为暖金色,伪矢为冰蓝色)。
二、异能反制:当虚像制造幻痛时,候选者需立即运转斋功卷的“禁能封印”。
同时咏唱《斥疑经》:“真主试炼,非为困吾,乃炼吾心!虚像之痛,如尘拂衣!”
三、信众辅礼:圣坛外需有三百名信众环跪,齐诵《辅传经》:“候选者心,如真主磐石;虚像之惑,如风吹尘散!”
前两者穆勒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和解决,但最后一项任务却让他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成功完成的。
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毫无疑问就是他成为传承诫的那一刻。
他成为传承诫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投票选举中,三个选举者在最具竞争力的两位候选人中,偏偏选择了那个名誉最差的人上台。
这种选择无疑会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就像是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现在,要么趁自己还没被黑雾腐蚀前击败面前的试炼虚像,要么自己就会被他给耗死。
光矢缠绕执手,试炼虚像做出相同动作,一人一诡对立于此。
运转“禁能封印”,口中快速咏唱《斥疑经》,同时取出“真主之眼碎片”,碎片瞬间发烫,散出“真光微芒”苦苦支撑。
...
......
为什么我要赋予不属于我的东西呢?
这个问题在“徐舜哲”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奈。
这就是穆勒,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拥有本体的记忆,他的思绪还停留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当时他成功地击败了魍魉,却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在道馆之下。
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的环境看起来像是医院的停尸间。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原本并不擅长外语的口才,此刻却突然变得异常流利,脑海中仿佛被填满了各种语言知识。
就在这时,穆勒察觉到了自己的异常。
他听到面前的外国人用一种陌生的语言称呼他为“试验品二号”,代号是“梅森泰·穆勒”。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穆勒感到震惊和诧异,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称为试验品,也不知道这个代号意味着什么。
尽管如此,穆勒还是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无论他怎样拼命挣扎,怎样竭尽全力地去尝试,似乎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他曾经无数次地想过要逃离这个地方,回到自己的祖国,远离这一切的纷争和烦恼。
然而,当他真正成为传承诫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被束缚得无法脱身。
那被赋予的能力,看似是一种恩赐,实则却如同沉重的枷锁一般,让他只能在信仰的范围内活动。
这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囚笼,将他紧紧地困住,使他无法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自从他成为传承者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
虽然他平日里经常救助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这些善举在一些信众的心中种下了信任的种子,但这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
对于大多数信众来说,他们对穆勒依旧心存疑虑,对他的能力和动机充满了怀疑。
随着时间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流逝,穆勒的声誉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般,逐渐飘向远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然而,这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中的赞誉和荣耀,反而引来了更多的质疑声。
人们开始对他的付出和贡献产生怀疑,质疑他是否真的如表面所见那般无私奉献。
面对这些质疑,穆勒起初感到困惑和不解。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努力会被人误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穆勒渐渐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他审视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思考着那些可能引起他人质疑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穆勒逐渐意识到,在这条道路上,他并不需要过分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他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而且,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是出于内心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热爱。
想通了这一点后,他不再被他人的质疑所困扰,而是只能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