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嬉闹了一会,白雪带着姚珊珊来到二楼,看到那个大泳池的时候,又彻底的不淡定了,兴奋的哇哇大叫,这原来就是资本家奢靡的生活。
三楼的房间,除了大一点,装修好一点,家具摆设好一点也没什么特别的。
穿过二楼的廊檐,上面摆了几条躺椅,过堂风吹过,让人感觉浑身舒畅。
连接廊檐的是一排东厢房,也就是客房。这边经过张军姑丈的改造,二楼只剩四个房间,每个客房都有独立卫生间,所有家具也是红木。
最东边被改造成一个大大的观海台,里面摆放了一套茶桌,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海湾以及更远的大海。
凭栏观海,说的就是这个意境。
中间的地方,墙体已经被拆除,靠里放着一些烧烤架之类的工具。
一楼除了一间杂物间,摆放的是杨启和白雪的渔具,一间摆放着三个超大容量的冷柜,用来储藏一些需要冷冻的海鲜。
还有两间房子分别成了,杨启和白雪的工作室。
剩下四间都是客房。
正当二女,在后院给锦鲤喂食的时候,杨启拉着姚珊珊的行李进了家里。
二人听到动静,来到前院。白雪接过杨启手里的行李箱,直接把姚珊珊带进电梯,准备让她住三楼房间。
杨启倒是无所谓,反正都是客房,让一个女孩子单独住东厢房,确实也不大好。
这时候杨启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送龙鱼的人,到了小区门岗那里。
杨启前段时间请求张军老爸,帮他物色几条龙鱼。毕竟老爷子也有养,而且还很懂行。
他骑上三轮车,把人接了进来。
一共三条大金龙鱼,放进客厅的大鱼缸里面,所有设备打开以后,灯光的照应下,金龙鱼全身金光闪闪非常好看。
“哇!这金龙鱼真好看,像是披着金色的盔甲的将军。”
白雪刚刚带着姚珊珊出了电梯,就看见那金灿灿的金龙鱼,立马走上前来观看。
“老公,这鱼真好看!多少钱一条。”
白雪一边看,一边问道。
“张伯伯帮我们买的,金底过背金龙,三十五万一条。”
杨启也是一边欣赏一边回答。
“哦!张伯伯介绍的就不会错。”
白雪点点头,轻声应了一声,继续欣赏着。
于白雪稍显淡定不同的是姚珊珊,听到三十五万一条鱼,瞪大一双大眼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杨夫人,这三条都是金底过背金龙鱼,血统纯正,你看它的鳞片底色全部都是金色,没有一点点的杂色。”
“两边鳞片一直亮到第五排以上,珠鳞(背鳍基部的小鳞片)也全部亮起,整个鱼身呈现出璀璨的金色。”
“还有它的眼圈呈深红色。”
“这些都是证明,它是纯种高品质过背金龙鱼的证据。”
卖金龙鱼的人仔细的跟白雪介绍起来。
“嗯,我也不懂,不过你介绍的也是完全吻合。”
白雪点点头对那人说道。
“老公,你给钱了吗?”
“还没有。”
“那我给这位老板吧!105万是吗?”
白雪从那人那里拿来银行账号,转过去105万。
订婚以后,杨启就办了一张副卡给了白雪,有时候付钱什么的,白雪也能操作。
那个卖龙鱼的又教了他们,一些饲养龙鱼需要注意的地方。
随后白雪带着姚珊珊去做饭,由于没有长辈在场,白雪和姚珊珊甩开膀子,美美的享受了一顿海鲜大餐。
自从白雪食量大增以后,每次去老妈那边也不好意思吃太多。都是吃个六七分饱就停手了。
只有跟杨启两人的时候,才会不管不顾的饱餐一顿。
一开始都会被杨启笑话,不过她还是坚持如此,让杨启哭笑不得。
晚上睡觉的时候,白雪跟杨启说了姚珊珊的事,并说了她可能会在家里住一段时间,希望杨启能同意。
其实杨启对于家里,突然入住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
但是看到白雪对于自己最好的姐妹,这样上心。他也不好意思说一些有的没的。
“那我们原定的过几天,再去南海的计划怎么办?”
杨启问道。
“计划照旧,珊珊如果想去就一起去,不想去就让她在家玩。”
“珊珊其实很可怜的,她妈去世的早,后妈对她不好,甚至现在家里连她的房间都没有。”
“本来家里不让她上大学的,是她自己打工赚的学费,大学几年一直都是勤工俭学赚生活费。”
“以前我们经常一起去发传单,商场开业扮人偶,她帮我很多。”
白雪开始进入回忆当中,喋喋不休的述说着,学校里的大事小情。
更多的是她和姚珊珊二人,一起勤工俭学路上的快乐和艰辛。
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一起票过昌。”
看来二人至少也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赃”。
“好吧!这事你决定就好。”
杨启轻轻拍着白雪光滑的后背说道。
“谢谢老公,你太好了,给你个奖励。”
白雪说完就翻身上马。
这是要当女骑士吗?
……
第二天早上,姚珊珊醒来,看了看这间都是红木家具的豪华客房,又站在落地窗前看了一会海景。
心里暗暗替姐妹,如今有了这优渥的生活而高兴。
转身回去洗漱了一下,就换了衣服下楼了。
来到厨房,看见白雪已经在煮海鲜粥了,赶紧去帮忙。
“小雪,还要我什么?”
“珊珊,你帮我和面,我老公喜欢吃馒头。”
白雪知道不能把好姐妹当客人,那会让她住的不舒服。于是也没有客气。
姚珊珊点头答应了,也开始在白雪手指的橱柜里面,找起了面粉。
杨启也早就起来了,正在前院后院给树和花浇水。
“老公吃饭啦!”
厨房的门打开,白雪站在那里朝着,在后院浇水的杨启喊道。
“你们先吃,我马上就来。”
杨启浇完最后一株柿子树,洗洗手也进了厨房。
“我来端粥,你们拿别的,别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