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河西走廊,寒风卷起戈壁滩上的枯草,也卷动着金城内外无数流民单薄的衣衫。战事虽已平息,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却随处可见——荒芜的田地、焚毁的村落、流离失所的百姓,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卷。
这一日,袁绍在曹操、诸葛亮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金城城墙。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难民营帐,这位新晋的天可汗眉头紧锁。
孟德,你看这西凉大地,袁绍的声音带着少有的沉重,曾经驼铃悠扬的丝路重镇,如今竟凋敝至此。
曹操躬身回应:殿下,西凉经年战乱,民生凋敝。若不尽快恢复生产,只怕春荒之时,饿殍遍野啊。
诸葛亮轻摇羽扇补充道:更令人担忧的是,二十万降军虽已整编,但他们的家眷若得不到安置,迟早会生变故。
正说话间,城下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难民为争抢施粥发生了斗殴,维持秩序的士兵正在弹压。
袁绍转身,目光坚定:传令:召集所有文武官员,即刻到刺史府议事。这西凉的疮痍,本王要亲手医治。
刺史府大堂内,文武官员济济一堂。袁绍端坐主位,曹操侍立左侧,右侧是西域朝贡后尚未离开的几位使臣。
诸位,袁绍开门见山,今日召集群臣,是要商议屯田安民之策。西凉新定,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让百姓有饭吃、有地种。
诸葛亮首先出列:殿下,亮以为当推行军屯与民屯并举之策。军屯以朔方军为主,在边境要地开垦;民屯则招募流民,分配荒地。
贾诩接着说道:文和补充一点:可将部分降军家眷编入民屯,既解决他们的生计,也能牵制降军。
这时,马腾起身:殿下,马某有一言。西凉地广人稀,荒地众多,但缺水严重。若要屯田,当先治水。
马超也开口道:西凉百姓善畜牧而不善农耕,若强行推广屯田,恐适得其反。
袁绍满意地点头:二位所言极是。孟德,你以为如何?
曹操躬身:臣以为,当取长补短。西凉将士善骑射,可负责屯田区护卫;朔方军有屯田经验,可教导耕作;再请西域诸国传授抗旱作物种植之术。
经过激烈讨论,袁绍最终定策:
由诸葛亮总领屯田事宜,马腾为副,利用他在西凉的威望安抚民心;
高顺率朔方军负责教导屯田,将他们在朔方积累的耕作经验传授给西凉军民;
马超率领西凉铁骑协助,既负责保卫屯田区,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寻找水源;
西域诸国提供抗旱作物种子和种植技术。
袁绍特意将庞德、姜囧等降将安排到重要位置,让他们负责具体区块的屯田事务。这份信任让西凉降将们颇为感动。
殿下,马超突然请命,末将愿立军令状:三个月内,必在祁连山下开垦良田万亩!
袁绍大喜:好!若孟起能做到,本王必当重赏!
第三节:君臣同心
议事结束后,袁绍特意留下曹操,二人并肩登上城墙。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修长。
孟德,还记得当年在洛阳时,你我说要共创太平盛世吗?袁绍望着远方的祁连山,语气感慨。
曹操躬身:臣记得。那时殿下就说,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袁绍转身,目光灼灼:如今看到西凉的惨状,更觉你我责任重大。这屯田之策,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饥荒,更要为万世开太平。
曹操深深一揖:殿下心系苍生,实乃万民之福。操必竭尽全力,助殿下实现太平盛世。
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君臣,而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次日清晨,屯田大业正式启动。
在祁连山脚下,高顺率领朔方军搭建起临时的屯田营地。这些来自北方的将士对干旱地区的耕作颇有心得,他们耐心地向西凉军民传授着经验。
高将军,这地如此干旱,当真能种出粮食?一个西凉老兵疑惑地问。
高顺蹲下身,抓起一把土:你看,这土质其实不差,只是缺水。我们朔方军在北疆总结出一套旱地耕作之法,只要善用,定能丰收。
不远处,马超亲自率领士兵开凿水渠。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骑兵,如今手持农具,在荒野上挥汗如雨。
少主,何必亲自劳作?庞德看着满手血泡的马超,忍不住劝道。
马超抹了把汗:令明,你我不带头,将士们怎会用心?
这时,高顺走来,递给马超一袋种子:马将军,这是从西域引进的耐旱黍米,适合在西凉种植。
屯田进行到一个月时,突发变故。
这日清晨,马超正在巡视新开垦的农田,突然见一队士兵仓皇来报:将军,不好了!羌人把我们的水渠给断了!
原来,朔方军修建的水渠经过羌族牧场,影响了他们的放牧。彻里吉一怒之下,命人填埋了水渠。
马超立即带人赶到现场,只见羌族骑兵与水渠守卫正在对峙,剑拔弩张。
怎么回事?马超沉声问道。
羌族将领巴图怒道:你们汉人修渠,把我们的草场都淹了!这让我们怎么放牧?
庞德反驳道:屯田乃晋王旨意,你们敢违抗王命?
双方越说越僵,眼看就要动武。这时,高顺率一队朔方军赶到。
都住手!高顺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走到巴图面前,这位将军,我们修渠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若淹了你们的草场,我们可以帮你们开辟新的牧场。
巴图冷笑:说得好听,新牧场在哪里?
高顺展开地图:祁连山北麓有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只是需要开凿引水。若你们愿意,朔方军可以助你们开凿。
这个提议让巴图愣住了。
消息传到金城,袁绍立即召集众人商议。
殿下,诸葛亮率先开口,此事若处理不当,恐影响羌汉关系。亮以为,当以安抚为主。
曹操却道:臣以为,当刚柔并济。既要示好,也要展示军威。
袁绍沉吟片刻,突然笑道:本王倒有个主意。传令:明日校场演武,邀请羌族各部观礼!
次日,金城校场上旌旗招展。袁绍端坐观礼台,左右分别是曹操和彻里吉。
首先出场的是马超的西凉铁骑,八万铁骑在戈壁上来回冲锋,声势惊人。接着是赵云的五百白马义从表演骑射,许褚展示神力。
最后,高顺率领陷阵营出场。他们不仅演示了严整的军阵,还展示了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甚至当场表演了开渠引水的技巧。
彻里吉看得目瞪口呆,低声对袁绍说:天可汗的军队,既能征战,又能耕作,实在令人敬佩。
袁绍笑道:若羌族愿意,本王可以派高顺将军协助你们开凿水渠,开辟新牧场。
彻里吉大喜:若能如此,羌族愿与汉人永结同心!
三个月后,祁连山下的屯田区已是另一番景象。
新开垦的田地里,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新修的水渠如银蛇般在田间蜿蜒,将祁连山的雪水引到干渴的土地上。羌族与汉人共同放牧的牛羊,在新建的牧场上悠闲地吃草。
这一日,袁绍与曹操再次并肩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片焕发生机的大地。
孟德,你看,袁绍指着远方的田野,这就是你我梦想的太平盛世啊。
曹操深深点头:殿下以仁德治世,以智慧安民,实乃天下苍生之幸。
这时,一骑快马驰来,马背上的是满面春风的马超。
殿下!丞相!马超翻身下马,屯田区首季作物长势良好,预计可收粮食五十万石!足够西凉军民度过春荒!
袁绍开怀大笑:好!好!传令:丰收之日,本王要与民同庆!
夕阳下,袁绍与曹操相视而笑。这一刻,他们不仅看到了西凉的希望,更看到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曙光。
在远处的屯田区里,高顺正在指导西凉士兵使用新式农具,马腾在与老农交谈,庞德在巡视水渠。各族百姓在田间共同劳作,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诸葛亮轻摇羽扇,对身旁的贾诩说:屯田安民,看似只是解决温饱,实则是奠定万世太平之基啊。
贾诩点头:得民心者得天下。殿下此举,胜过十万雄兵。
夜幕降临,屯田区的灯火如繁星点点,照亮了西凉的未来,也照亮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