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的黎明来得格外早,第一缕曙光越过祁连山巅,洒在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古城。今日的城池,褪去了昨日的喧嚣,换上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从凉州刺史府到城南点将台,三丈宽的青石主道被清水洒扫得一尘不染。道路两侧,每隔五步便肃立着一名武卫军士兵,他们身着崭新的玄甲,手持镀金长戟,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更外围,是自发前来观礼的西凉百姓,他们安静地站立着,目光复杂地望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
点将台上,一面巨大的玄色王旗在晨风中缓缓升起,旗面上用金线绣着的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旗下,袁绍的玉辂已经就位,左右分别竖着字帅旗和大将军旌旗。
曹操早早便来到点将台巡视。他今日换上了一身深紫色朝服,头戴进贤冠,腰佩七星宝剑,神情肃穆。
孟德,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曹仁快步走来,他今日也换上了正式的武将朝服。
曹操点头:万事俱备。子孝,你负责维持场内秩序,切记不可有丝毫差错。
夏侯惇从另一侧走来,独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咱们在西凉流血流汗,不就是为了今日吗?
辰时三刻,文武百官开始陆续入场。谋士们身着儒袍,武将领们披挂整齐,按照品级在点将台下分列左右。左侧以诸葛亮、贾诩、田丰、沮授为首,右侧以曹仁、夏侯惇、张辽为首。
张辽今日特意换上了曹操赏赐的明光铠,与高顺并肩而立。马忠、张嶷、邓贤等朔方军将领站在他们身后,个个神情激动。陈泰则与程昱、司马懿等谋士站在一处,低声交谈着。
就在这时,一队特殊的宾客引起了众人的注意。马腾在马超、马岱的陪同下,缓缓走向为他们预留的位置。马腾依旧穿着那身深色布衣,但洗净熨平,显得十分整洁。他在指定的位置站定,目光平静地望着点将台。
马超站在父亲身后,他今日卸去了铁链,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戎装。但他的目光始终低垂,不愿与任何人对视。
辰时七刻,鼓乐声起。许褚率领的武卫军开道,袁绍的王驾缓缓驶向点将台。
袁绍今日的装束比昨日更加隆重。他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兖服,上绣日月星辰十二章纹,腰佩镇国宝剑。在许褚、赵云等贴身护卫的簇拥下,他缓步登上点将台。
参见晋王殿下!台下文武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袁绍站在台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人。他的视线在曹操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随后又看向张辽等将领,最后落在马腾父子身上。
众卿平身。袁绍的声音洪亮而威严。
鼓乐声停,全场肃静。田丰上前一步,展开手中的诏书:
维建安九年秋,晋王诏曰:自董卓乱政,天下纷争,西凉不臣,久违王化。今赖将士用命,文武同心,平定西陲,功在社稷。特此犒赏三军,论功行赏...
诏书宣读完毕,袁绍亲自开始封赏。
征西大都督曹操,上前听封!
曹操稳步上前,躬身行礼。
曹操运筹帷幄,平定西凉,功勋卓着。特晋位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武平侯!
台下响起一片赞叹之声。曹操再拜:臣谢殿下隆恩!
袁绍满意地点头,继续封赏:第二军副都督曹仁,上前听封!
曹仁大步上前,单膝跪地。
曹仁勇冠三军,战功彪炳,特封安西将军,假节,封陈侯!
末将谢恩!曹仁的声音铿锵有力。
接着,夏侯惇、张合、乐进等第二军团将领依次受封,个个都得到了应有的封赏。
当袁绍念到张辽的名字时,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朔方都督张辽,上前听封!
张辽稳步上前,在台前单膝跪地。
张辽率朔方铁骑,转战千里,奇袭河西,断敌归路,功在首谋。特封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军事,封晋阳侯!
这个封赏让在场众人都为之动容。征西将军已是重号将军,假节更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权,而都督雍凉军事,意味着张辽正式成为西凉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张辽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末将谢殿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守卫西陲!
袁绍又看向高顺:朔方副都督高顺,上前听封!
高顺上前跪拜。
高顺治军严谨,战功卓着,特封破虏将军,封关内侯!
末将谢恩。高顺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随后,马忠、张嶷、邓贤等朔方军将领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陈泰因谋划之功,被封为凉州别驾,辅助张辽治理地方。
封赏完毕,袁绍特意对张辽说:文远,西凉就交给你了。望你不负本王所托,让这片土地重现安宁。
张辽再拜:末将定不辱命!
就在众人以为封赏即将结束时,袁绍的目光转向了马腾所在的位置。
归义侯马腾,上前听封。
马腾缓步上前,在台前跪拜。
马腾明晓大义,率众来归,使西凉百姓免遭战火,其功可表。特赐金印紫绶,加食邑千户,三日后启程前往邺城,颐养天年。
马腾叩首:罪臣谢殿下隆恩。
接着,袁绍看向马超:马超,上前听封。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曾经纵横西凉的锦马超,将会得到怎样的处置。
马超缓步上前,在父亲身旁跪下。
马超骁勇善战,虽曾误入歧途,然今既归顺,其才可用。特封平狄将军,随父前往邺城。
这个封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狄将军虽是杂号将军,但对一个刚刚投降的敌将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
马超怔了片刻,才叩首道:罪将...谢殿下隆恩。
马岱也被封为偏将军,随行前往邺城。
封赏完毕,袁绍环视全场,朗声道:自今日起,西凉永为大汉疆土。望诸位同心协力,共保太平!
晋王千岁!台下响起震天的欢呼声。
封赏仪式结束后,袁绍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金城墙楼,检阅三军。
城下,三大军团的将士们已经列队完毕。最前面的是第一军团的武卫军和白马义从,他们装备精良,军容整齐;中间是第二军团的百战精锐,虽然经历战火,但士气高昂;最后是张辽的朔方铁骑,虽然人数不多,但那股百战余生的杀气令人心悸。
袁绍站在城楼上,望着城下的千军万马,不禁感慨:有此雄师,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在旁接口:此皆殿下英明领导之功。
这时,张辽策马来到军阵前,高声下令:朔方军,向晋王殿下致敬!
三千朔方铁骑齐声呐喊,声震四野。他们举起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高顺在阵前巡视,确保每一个士兵都保持着最标准的军姿。马忠、张嶷、邓贤等将领各自统领着自己的部队,展现出严明的军纪。
袁绍满意地点头:文远治军,果然名不虚传。
检阅完毕,袁绍特意下令打开城门,允许百姓近距离观看晋王旌旗。
西凉百姓扶老携幼,涌向城门口。当他们看到那面巨大的字王旗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说:几十年了...终于又见到王旗了...
几个孩童好奇地问:爷爷,这就是晋王的旗帜吗?
是啊...老者抹着眼泪,从今往后,咱们西凉又有主人了。
在人群中,马腾父子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马腾的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欣慰,也有感伤。
父亲...马超低声道,这些百姓,似乎真的很拥戴袁绍。
马腾叹了口气:乱世之中,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安定。谁能给他们太平日子,他们就拥护谁。
这时,几个百姓认出了马腾,纷纷上前行礼:马将军...
马腾连忙还礼:老夫如今已是归义侯,当不起将军之称了。
一个中年汉子道:在马将军治理下,我们过了十几年安稳日子。这份恩情,西凉百姓不会忘记。
马腾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往后,你们要忠心侍奉晋王。
傍晚时分,袁绍在刺史府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宴会。与昨日的盛大宴会不同,今日与会者只有核心的文武官员。
宴会开始前,袁绍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他命人取来那面字王旗,郑重地交给曹操。
孟德,这面旗帜,就交由你保管。袁绍的神情异常严肃,它代表着朝廷在西凉的权威。
曹操郑重接过旗帜:臣必不负殿下所托。
接着,袁绍又对张辽说:文远,西凉的防务就交给你了。记住,这面旗帜在哪里,朝廷的权威就在哪里。
张辽单膝跪地:末将定当誓死扞卫!
宴会开始后,气氛轻松了许多。诸葛亮与贾诩在讨论治理西凉的方略,田丰与沮授在规划屯田事宜,程昱与司马懿则在研究西域的情报。
曹操特意来到马腾席前:寿成兄,三日后就要启程了,可还有什么未了之事?
马腾举杯道:多谢曹公关心。老夫只有一个请求:望曹公善待西凉百姓。
曹操郑重承诺:寿成兄放心,操必视西凉百姓如中原百姓。
马超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这场对话。他注意到,张辽和高顺正在与曹仁、夏侯惇热烈地讨论着边防部署,马忠、张嶷等年轻将领则在与赵云、黄忠交流骑兵战术。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话。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就连他也不例外。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袁绍突然起身,举杯道:这杯酒,敬所有为平定西凉做出贡献的人,不论他们现在身在何处,立场如何。
这番话,让马腾父子都不禁动容。
马超终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仿佛在告诉他: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正在开始。
夜深了,刺史府内的宴会还在继续,但马腾父子已经提前离席。
走在回驿馆的路上,马腾突然停下脚步,回望着刺史府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象征。
父亲,您在望什么?马超问。
马腾轻声道:望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望一个时代的开始。
马岱低声道:叔父,我们到了邺城后...
到了邺城,我们就是大汉子民。马腾打断他的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就在这时,一队巡逻的士兵经过。为首的军官见到马腾,立即行礼:归义侯。
马腾还礼,目送着士兵们远去。他们的铠甲上,映照着天空中的明月,也映照着刺史府的灯火。
回到驿馆,庞德早已等候多时。
主公,行装已经收拾妥当。庞德禀报道。
马腾点头,对马超说:孟起,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准备行程。
马超却没有立即离开,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刺史府,久久不语。
庞德轻声道:少主,该放下了。
马超终于转身,脸上露出一丝释然:令明,你说得对。是时候往前看了。
窗外,明月高悬,晋王旌旗在夜风中轻轻飘扬。金城睡着了,但在睡梦中,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明日,当太阳再次升起时,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将迎来全新的命运。
马腾最后望了一眼夜空,轻声道:伏波将军在上,不肖子孙马腾,终于可以卸下重担了。
这句话,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