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尖碑核心室内,西原北营的实时监控数据流如同冰冷的溪水,无声地淌过李维的精神感知。汉森那压抑着暴怒的汇报,夹杂着鞭响与呵斥的背景音,清晰地传递过来。数据面板上,北营的劳作效率曲线如同痉挛般上下跳动,远低于预期基准值。而事件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种子偷换”、“渠壁破坏”、“工具异常损坏”、“群体怠工”等条目。
李维深灰色的瞳孔里没有任何波澜,但指尖在控制台上无意识敲击的节奏,略微加快了一瞬。
情况比他预想的更糟。
这些契约奴隶,并非愚笨。相反,他们的小聪明和生存本能,在压榨环境下被扭曲成了对内倾轧和消极抵抗的“智慧”。这种“智慧”,正在侵蚀西原开发的效率,消耗本就不宽裕的管理资源,并像腐殖质一样,污染着这片新拓之地的根基。
单纯的高压惩罚,如同汉森正在做的,只能暂时压制,无法根除。甚至会催生更隐蔽、更恶性的对抗。但放任自流,更不可能。
必须改变。但如何改变?
直接给予优厚待遇或轻易许诺自由,只会让这些习惯于钻营和怀疑的奴隶认为软弱可欺,变本加厉。需要一套更精密、更冷酷,却能直指其核心欲望与恐惧的……管理工具。
【指令下达·冷酷的优化方案】:
1. “连坐积分制”升级(汉森执行):
* 单元细化: 将300名契约工重新编组,从原有的10人\/组,细化为5人\/“链”。每链指定一名“链头”(暂时由原小组长中表现相对较好者担任)。
* 利益捆绑: 每日劳作任务和积分奖励,以“链”为单位结算。整链完成定额,全链成员获得基础积分。超额部分,整链按比例额外奖励。
* 残酷连坐: 一人违规(偷懒\/破坏\/斗殴),全链当日积分扣半。一人重大违规(如偷盗种子工具),全链积分清零,并接受集体惩罚(如加时劳役\/减少配给)。
* 内部监督: 鼓励“链”内互相监督。举报链内成员违规并经核实,举报者可获得违规者扣罚积分的一半作为奖励。默许链内“内部处理”(不出人命即可)。
* 目标: 将奴隶间的“互损”导向“互相监督”,将个人偷懒的成本转嫁给小集体,利用群体压力遏制个体惰性。
2. “可见的阶梯”与“绝望的深渊”(克莱门特设计):
* “赎身积分榜”实体化: 在北营中心立起巨大的木牌,每日更新每个“链”的总积分及排名。前三名的“链”,全体成员当晚配给加肉汤、额外休息半小时,并由诵经士当众宣读“吾主注视尔等勤勉,赐下恩典”。
* “黑链”公示: 积分垫底、或出现重大违规的“链”,不仅积分清零,全体成员需在晚餐时间,于方尖碑子碑前罚跪一小时,聆听《终焉救赎书》中关于“懒惰与背叛必将永堕虚空”的章节。
* “链头”特权与风险: “链头”享受略微更好的伙食(多一勺油),但承担管理责任。若所辖“链”连续三日垫底,“链头”撤职,降为普通奴隶,并接受鞭刑。
* 目标: 营造强烈的对比刺激。让努力者尝到甜头,让怠惰者承受公开的屈辱和集体排斥。将抽象的“赎身”转化为每日可见的、触手可及的短期利益与痛苦。
3. “技术性”劳动监管(瓦特\/墨衡协助):
* 工具烙印: 所有工具刻上唯一编号,由链头领取和归还。损坏必须说明原因,无法合理解释者,由该链共同赔偿(扣积分)。
* 播种监督: 推行“条播区责任制”。每块田垄划分给特定“链”,播种后插牌标记。出苗率将作为后续积分考核的重要参考。出苗率异常低者,严查。
* 工程量可视化: 水利工程划分小段,每日验收。完成质量与积分挂钩。
* 目标: 减少模糊空间,让偷工减料无处遁形,让劳动成果可量化、可追溯。
4. “榜样”与“祭品”的精准运用(李维亲自关注):
* 提拔“铁锤”: 将此前表现突出、连续登榜的契约工“铁锤”破格提拔为“总链头”(管理所有链头),赋予一定巡查权,配发更好一点的衣物和工具。树立一个“努力就能上升”的活榜样。
* 严惩典型: 抓一个情节恶劣、证据确凿的偷盗种子或破坏渠壁的典型,召开全营大会,当众鞭笞后,驱逐至西原边界危险区(自生自灭)。克莱门特宣布其为“背弃神恩、玷污土地之罪人”。
* 目标: 用极端的奖励和惩罚,划出清晰的行为红线,震慑宵小,昭示规则的无情。
新制度推行首周。北营。
气氛陡然变得诡异而紧张。
汉森的鞭子依旧会响,但更多的时候,他抱着胳膊,冷眼看着那些“链头”像赶牲口一样驱赶自己的组员。偷懒的人会立刻被同链的人低声咒骂或推搡,因为一个人怠工,意味着全队晚上可能喝不上肉汤甚至要罚跪。
工具损坏率显着下降,因为链头们会仔细检查。播种时,有人会死死盯着邻垄的人,生怕对方把坏种子扔过来。工地上少了些汉森的咆哮,却多了无数双相互监视的眼睛,以及链内为了赶工而产生的、带着火气的催促和争吵。
“铁锤”穿着明显好一些的工装,沉默地巡视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鞭策。而被驱逐者的惨叫和绝望的身影,更是刻入了每个奴隶的脑海。
效率数据开始稳步回升,甚至偶尔有“链”为了争夺日榜前三而主动加班。但那种氛围,并非积极向上的热情,而是一种在更精密枷锁下的、被迫的、内卷式的挣扎。
【汉森(私下汇报)】:
“大人,法子……有用。活儿干得快了,耍滑的少了。”
“但这帮人……眼神更他妈阴了。互相盯着,跟狼似的。”
“感觉像在火药桶上干活,不知道哪天哪个链里憋不住,就会炸。”
【李维·批复】:
“效率提升即可。”
“阴狠好过散漫。”
“继续观察。准备第二阶段:引入‘技能竞赛’(如开荒速度\/播种质量评比),胜者链可获得‘减刑’积分(缩短赎身年限)。”
“信仰渗透加强。重点灌输:‘勤勉赎罪’乃唯一正道,‘内斗’与‘怠惰’皆属背叛。”
方尖碑顶,李维的目光依旧冰冷。
他改善了吗?从数据上看,是的。
但他也清楚,这并非真正的“改善”,而是用更冷酷的规则,将人性的阴暗面引导向对领地有利的方向。这些奴隶或许会变得更“高效”,但距离成为有归属感的“公民”,依然遥远,甚至可能更远。
然而,对于现在的河湾,对于急需开发西原的现实,效率就是一切。
道德的考量,必须让位于生存与发展的铁律。
这些契约奴隶的“可恶”,需要用更精密、更无情的“手段”来磨平。
直到他们要么被锻造成合格的零件,要么……被彻底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