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越来越冷,北风刮在脸上有点凉。小河李记推出了秋冬新品,油茶面和芝麻糊卖得不错,但新试的枣泥糕却遇到了麻烦。
这日清晨,周寡妇看着笸箩里剩下的枣泥糕发愁:“咋就卖不动呢?俺觉得挺好吃的啊。”
桂枝小声说:“是不是太甜了?昨儿个布庄老板娘说吃着腻。”
赵四凑过来掰了一块塞嘴里,嚼了半天:“俺觉得还行啊...就是咽下去有点糊嗓子。”
正说着,张记茶楼的伙计来取货,看见枣泥糕直摇头:“掌柜的说了,这个不要了,昨儿个客人反映说太甜太腻。”
周寡妇脸色顿时不好看了。这是她带着桂枝试了好几次才定下的方子,没想到不受待见。
李二狗忙打圆场:“不要紧,咱再调整方子。今儿的山药糕和野菜包都备足了。”
送走伙计,周寡妇坐在灶膛前生闷气:“俺就不信了!明明枣泥熬得透透的,糖也是按方子放的...”
桂枝安慰她:“周婶别急,咱再试试少放点糖?”
这时,王婆挎着篮子进来,看见枣泥糕,好奇地问:“这是新做的?给俺来块尝尝。”
周寡妇忙切了一块递过去。王婆细细嚼了,点点头又摇摇头:“枣香是足,就是甜得发齁,要是带点酸味就好了。”
这话点醒了李二狗:“对啊!咱可以加点山楂泥!”
说试就试。周寡妇赶紧泡上山楂,重新熬馅。这次减少了糖量,加了山楂泥,还掺了点陈皮末。
新一锅枣泥糕出炉,颜色更深了些,透着淡淡的酸香。
赵四第一个尝,眼睛一亮:“这个好!酸甜适中!”
正好郑老爹拄着拐来了,尝过后连连点头:“比五味斋的强!该早点这么做!”
大家刚松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午后孙铁柱去库房取粮,突然发现黍米生了虫!
“这可咋办!”周寡妇急得直拍大腿,“这么多粮食,糟践了可惜!”
李二狗仔细检查后说:“还好发现得早,晒晒还能救。四哥,快把粮食搬出去晒!”
众人七手八脚把粮食搬到院里晾晒。赵四一边摊粮一边嘟囔:“肯定是天潮惹的祸...”
祸不单行。第二天去送茶楼的货时,赵四慌慌张张跑回来:“不好了!张掌柜说咱今儿的点心有怪味!”
周寡妇脸色煞白:“不能啊!俺都是按老方子做的...”
李二狗尝了块剩下的点心,确实有股淡淡的霉味。一查才知道,是装点心的笸箩受了潮!
“这可咋跟张掌柜交代啊...”周寡妇急得眼泪直打转。
李二狗当即决定:“俺亲自去赔罪。四哥,重新做一批点心,要最好的!”
来到茶楼,张掌柜脸色果然不好看:“李东家,不是我说你,这品控可得把严啊!”
李二狗连连赔不是,又奉上新赶制的点心:“掌柜的放心,绝没有下次了。今儿的货钱俺们不要,再奉送明日的点心。”
张掌柜神色稍缓:“罢了,谁还没个疏忽。只是新知县常来喝茶,万一吃出问题,你我都担待不起。”
回到铺子,李二狗立刻召集大家立新规矩:每日检查粮仓,笸箩定期晾晒,每批点心出锅都要先尝后卖。
虽然立了规矩,但生意还是受了影响。接连几天,点心的销量都下滑了。
这天打烊后,小丫愁眉苦脸地算账:“哥,这个月怕是要亏了...”
周寡妇更是自责:“都怨俺,没把好关...”
正当大家发愁时,郑老爹领着个人来了。来人穿着体面,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管家。
“二狗啊,这是县衙钱师爷家的管家。钱师爷老夫人做寿,要订喜饼和寿桃!”
管家笑眯眯地说:“听说你家点心好,特意来订。要二百个喜饼,一百个寿桃,都要最好的!”
这真是雪中送炭!周寡妇激动得手直抖:“您放心!保准做得妥妥当当!”
送走管家,赵四乐得直蹦高:“钱师爷家的买卖!这下可长脸了!”
李二狗却冷静地说:“越是大事越要谨慎。周婶,您亲自把关,用料都要最好的。”
接下来的几天,铺子里忙得团团转。周寡妇带着桂枝日夜赶工,每个喜饼寿桃都做得格外精致。
交货那日,钱管家验货后十分满意,当场结清货款,还额外给了赏钱。
更让人惊喜的是,没过几天,县里好几户大户人家都来订货,说是钱师爷家寿宴上的点心大受好评。
生意一下子又红火起来。新品枣泥糕经过调整后也大受欢迎,成了秋冬季的招牌。
这晚打烊后,李二狗对大家说:“经过这事,咱得记住教训。生意好了不能飘,遇到挫折也不能慌。只要真心实意做买卖,总有出路。”
周寡妇感慨道:“是啊,多亏老主顾们帮衬...”
正说着,张记茶楼的伙计跑来:“掌柜的让俺捎个信,明日起点心照常送,还要加量!”
众人相视而笑。是啊,只要诚信经营,踏实做事,再大的难关也能渡过。
秋风渐凉,铺子里的灯火却格外温暖。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