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镇上服劳役的日子苦不堪言。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拖着饿得发飘的身子走老远的路,干着最重的体力活,吃着最糙的饭食,晚上再拖着快散架的身体回来。几天下来,李二狗瘦得脱了形,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最后结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但他硬是咬牙撑住了。每天那点工钱粮食,他几乎一粒都舍不得吃,全都带回来和小丫分着熬粥。加上他偶尔还能从河边找回点漏网之鱼,兄妹俩竟然勉强维持着没有饿倒。
村里去服劳役的人,有的受不了这个苦,中途放弃了。也有的在工地上病倒了,被抬回来,没多久就咽了气。能像李二狗这样坚持下来的,都是身体底子稍好一点,或者意志特别顽强的。
这天下午,在清理一段被泥石流彻底掩埋的官道时,李二狗和另外几个人被分派到稍微偏远一点的段落干活。这里的泥土格外粘稠沉重,挖起来特别费劲。
李二狗一锄头下去,感觉锄头碰到了什么硬物,震得他虎口发麻。他以为是石头,也没在意,费力地把那团粘稠的泥块撬开。
泥块散落,里面露出的不是石头,而是一个破损的麻布袋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旁边的人都在埋头苦干,没人注意他。李二狗心里一动,假装继续挖土,用锄头小心地把那麻袋完全刨了出来。
袋子不大,但很沉,口子扎得很紧,虽然被水泡过又埋了这么久,但里面的东西似乎没怎么坏。
李二狗的心脏砰砰直跳。他左右瞄了一眼,迅速用脚把麻袋踢到旁边一堆挖出来的乱石后面,然后用泥土稍微掩盖了一下。
干完活收工的时候,他故意落在最后,趁人不注意,飞快地将那个沉甸甸的麻袋塞进自己装工具的破筐里,用几根杂草盖住,然后强作镇定地跟上队伍。
回去的路上,他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既兴奋又害怕。筐里的东西沉甸甸的,像是某种谷物。
好不容易熬到回到村里,天已经黑透了。他打发走同路的人,几乎是冲回了自己的窝棚。
“小丫!快!把门挡好!”他气喘吁吁地吩咐,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小丫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地用木棍把破门顶好。
李二狗把破筐拎到窝棚最里面,就着微弱的光亮,颤抖着手解开那个腐朽的麻袋。
袋子里面还有一层防水的油布!打开油布,露出来的竟然是饱满的、黄澄澄的小米!
虽然被水汽浸得有点潮湿,但绝对没有霉变!看样子足足有十几斤!
“哥!这是……”小丫的眼睛瞬间瞪大了,用手捂住嘴,生怕自己叫出声。
李二狗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抓起一把小米,那饱满的颗粒感让他几乎要落泪。这可是比粟米更好的细粮啊!在现在这个时候,简直是救命的宝贝!
他仔细回想,这段官道以前似乎是连接某个小粮仓的路,可能是洪水时被冲垮埋在地下,或者是混乱中谁遗落埋藏的。没想到竟被他误打误撞挖了出来!
“小丫,记住!这事谁都不能说!打死都不能说!”李二狗严肃地叮嘱妹妹。这要是传出去,绝对是杀身之祸。
小丫拼命点头,小脸吓得发白,但看着那黄澄澄的小米,眼睛里又充满了光彩。
有了这袋小米,李二狗的心彻底踏实了不少。但他不敢一下子拿出来吃,太扎眼。他小心地把小米分成好几份,藏在窝棚不同的隐蔽角落,每次熬粥时,只敢抓一小把混在粗粟米里,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不容易被发现。
肚子里有了更实在的粮食,李二狗干活似乎也更有劲了。他去镇上服役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埋头苦干,开始留意周围的环境和信息。
一次在河道边清理淤泥时,他注意到河滩上一片被洪水冲刷过的洼地里,顽强地生长着一片熟悉的植物——叶子是三片的,开着小紫花。
是苜蓿!或者说,是一种类似的豆科植物!
李二狗现代的记忆被激活了。他记得苜蓿嫩芽可以当野菜吃,营养价值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很好的绿肥植物,能固氮肥田!
现在地里的庄稼基本绝收了,但土地还在。如果能把这片苜蓿的种子或者根茎弄回去,种在自家那块被洪水泡过的薄地里,不但短期内能提供野菜,长远看还能恢复地力!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
于是,每天下工回来,哪怕再累,他也会绕点路,去那片河滩小心翼翼地收集苜蓿的种子(已经长老的荚果),或者挖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根茎带回去。
小丫看着哥哥每天又带回来些“没用的草”,很是不解:“哥,你弄这些干啥?”
“这可是好东西!”李二狗眼睛发亮,“嫩的时候能吃,老了埋地里能肥田!等咱们把那块地重新收拾出来,就种这个!”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暂时靠服役换粮和那袋隐秘的小米度过饥荒,同时悄悄培育苜蓿,等到时机合适,就能让那块薄地重新焕发生机!
灾难固然可怕,但只要人活着,肯动脑子,肯下力气,总能找到活下去的路,甚至找到让未来更好的方法。
李二狗觉得,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古代世界,终于真正地扎下了一点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