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回来后,李二狗像是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刘记的威胁依旧悬而未决,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和焦虑,而是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积极的应对和未雨绸缪上。
他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继续巩固和优化现有的生意,但更加低调和灵活。
点心铺子恢复了少量生产,但不再固定在一个地方售卖。赵四有时去码头,有时去镇子另一头的货栈附近,甚至偶尔会跑远一点去邻近的小村落兜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尽量减少在刘记视线内的曝光度。
同时,李二狗开始试验他关于酱料的想法。他尝试用最简单的发酵方法制作米醋,虽然第一次失败了,酸味刺鼻还长了霉,但他不气馁,仔细回忆步骤,调整温度和卫生条件。他又试着将买来的少量便宜肉碎和豆酱混合,加入香料慢慢熬煮,做成简易的肉酱。
虽然成品粗糙,味道也远比不上县城卖的那些,但成本极低!用来搭配点心和方便糊,确实能增添风味。赵四反馈说,有些干重活的力工就喜欢这咸香重口味的酱料,甚至有人专门为了酱料来买他的东西。
这小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带来了额外的微薄收入。
另一方面,李二狗开始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万一刘记真的撕破脸皮,彻底不让他镇上卖东西了怎么办?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土地和养殖。这才是他最根本的依靠。
苜蓿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青饲料和绿肥。他用之前攒下的工日,请人帮忙将新开垦的滩涂地进一步扩大平整,全部种上了苜蓿。现在,他拥有了一大片茂盛的苜蓿田。
光有草料不行,得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出。李二狗想到了养殖。
养鸡鸭成本低,见效快。他用点心跟村里人换来了十几只半大的小鸡小鸭,又在窝棚旁边围了个简单的篱笆圈舍。这些小东西吃的不多,苜蓿嫩叶、豆渣、菜叶混合点麸皮就是很好的饲料。
他还惦记着养兔子。兔子繁殖快,肉好吃,皮还能卖钱。他让赵四去打听谁家有兔子,打算用粮食或者工日换一对来试试。
他甚至开始规划,等手头再宽裕点,是不是可以买头小猪崽?用苜蓿和厨余泔水喂养,年底就是一笔大收入!
这些养殖计划虽然前期投入不大,但需要精力和耐心。李二狗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除了照顾点心生意,还要割苜蓿、喂鸡鸭、清理圈舍,但他乐在其中。看着小鸡小鸭一天天长大,看着苜蓿地一片葱郁,他心里就格外踏实。
这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不容易被人掐断的生计!
此外,他也没有忘记“上层路线”。他定期会让赵四送一些最新研发的点心或酱料样品去县城给表弟李文远,每次都不多,但力求精致新奇。有时是炸得酥脆的苜蓿芝麻饼,有时是加了野果酱的豆粉糕。
李文远果然很感兴趣,每次收到都颇为欣喜,甚至回赠过两支毛笔和几张纸给李二狗,让他“多记录心得”。这条线虽然细,但李二狗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不求立刻有什么用,只求留个善缘,或许在关键时刻能透点消息或者说句话。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和准备中悄然流逝。刘记那边似乎暂时没了动静,不知道是觉得李二狗不成气候懒得再理会,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风波。
李二狗不敢放松警惕,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拿捏的小摊贩了。
他有了土地,有了初步的养殖业,有了虽然微小但持续进账的生意,还有了一条或许有用的信息渠道。他的抗风险能力,正在一点点增强。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夏天到了。河里的鱼虾变得活跃,山上的野果也开始成熟。
李二狗看着院子里追逐嬉戏的小鸡小鸭,望着远处绿浪翻滚的苜蓿地,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计划着,夏天可以尝试用野果子做点果酱,或者试试能不能捞点小鱼小虾做成虾酱。还可以多种点快熟的瓜菜,丰富餐桌和饲料来源。
危机或许仍在暗处潜伏,但李二狗已经做好了长期应对的准备。他像一只辛勤的蚂蚁,不断地储备着过冬的粮食,构筑着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坚固的巢穴。
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但他步伐坚定,目光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