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枫走得很慢,靴底每一次陷入新雪,都像踏进一层更薄的纸。风把雪吹得起了毛边,像无数碎绸在暗处翻飞,却飞不出这条被夜色缝死的旧街。他怀里空着,可胸腔里那座城却愈发沉了,沉得他能听见砖石在肋骨间错位的声音。那声音极轻,轻得像母亲临终前最后一次替他掖被角时,指关节擦过粗布的窸窣。
老刘头没回头,仍守着那粒红豆似的炭火。火舌舔着陶钵,漆液表面浮起一层极薄的膜,膜下偶尔鼓起一粒泡,像未说出口的叹。他拿竹签挑破,泡裂时溅出的却不是漆,而是一星极小的雪。那雪落在炭上竟不灭,反而长出细白的根,根须顺着竹签攀爬,一路攀到老刘头腕间,在那里开出一朵指甲盖大的白花,花蕊是焦黑的,像被火吻过的骨。
“朔方的雪,落在这里就不肯走了。”老刘头声音沙哑,却带着笑,眼角皱纹里嵌着旧年风干的漆皮,“它记得城墙有多高,记得城门有多厚,记得那年端午,守城的兵卒把艾草插在箭垛上,艾香混着血,熏得月亮都红了。”
沈枫在火边蹲下,伸手想接那朵白花,花却在他指缝间化开,化成一滴极凉的水,水里有极小的城墙影子,影子在晃动,像被风掀动的旗。他忽然想起母亲最后那夜,也是这样蹲在他身边,把一枚铜钱塞进他手心。铜钱一面铸着“归”,一面铸着“朔”,边缘磨得发亮,像被无数人摩挲过。母亲说:“带它回去,城在钱里。”可他没回去,他把铜钱系在纸鸢尾羽上,任它飞进雪夜,飞成一粒再寻不见的星。
七童不知何时已蹲在雪台残迹旁,指尖沾着雪粉,在冰面上描画。她画的是一座极小的钟楼,楼身歪斜,像被岁月压弯的脊背。楼顶悬着一口钟,钟面裂纹里嵌着朱砂,裂纹走势像母亲额上最后一道抬头纹。她画完最后一笔,钟楼竟轻轻摇晃起来,钟槌自己扬起,敲出一声极闷的响。那声音不响在耳里,而响在骨髓,像有人在沈枫的腔子里,用指节叩他的第三根肋骨。
“钟楼里住着守更人。”七童声音轻得像雪落,“更鼓一响,城就醒一次;更鼓九响,城就老一岁。可朔方的更鼓,停在第七十三响——那年城破,更夫把鼓槌扔下城楼,鼓槌落地时,砸碎了一盏灯。”
她抬头,目光穿过雪幕,落在远处戏台。戏台空着,唯有台柱上缠的白绫在风里飘,像未咽气的魂。白绫尽头系着一枚极小的皮影,皮影无面,胸口却嵌着铜绿,铜绿在雪光里泛青,像一痕未愈的伤。七童伸手,皮影便顺着白绫滑下,滑到她掌心,在那里蜷成极小的一团,像冻僵的雀。
顾无忧把羊角灯放在雪地上,灯里磷光映出皮影的轮廓,轮廓渐渐舒展,竟显出眉眼——是沈枫的眉眼,却比他年少许多,眼角没疤,唇边没褶。皮影在他掌心踮脚,像要起舞,却忽然停住,低头看自己的胸口。那里裂开一道缝,缝里渗出的不是血,而是极细的沙。沙粒落地,竟长出极小的草,草叶透明,脉络里流动着朱砂,像未凝的血。
“是沙漏草。”顾无忧低声道,“生在更漏旁,一年长一叶,叶落时,城便塌一寸。朔方城塌到第七十三叶时,更夫把沙漏翻了面,草便逆长,叶脉里流的不再是沙,是时间。”
白羽沫抱琴而来,琴身覆的白绫已半褪,露出底下焦黑的桐木。桐木上刻着极细的纹路,像被火舌舔过的水波。她在雪地上坐下,指尖不碰弦,只轻轻抚过琴腹。抚到第三根弦时,弦自己颤了颤,发出一声极低的呜咽,像井底回声。那声音里裹着风,风里裹着艾草、裹着焦土、裹着母亲熬糖时溢出的苦香。
“琴是母亲留下的。”白羽沫声音哑得像雪压枯枝,“她临终前把弦拆下,编成一枚结,结里裹着朔方城最后一把土。如今弦断了,结散了,土在琴腹里滚,滚成一粒粒沙,沙里埋着更鼓的槌,槌上缠着红线,红线那头……”她抬眼,目光落在沈枫腕间,那里不知何时已缠上一圈极细的红线,红线另一端消失在雪里,像一条未走完的路。
雪忽然大了,雪片不再是片,而是一匹匹完整的绸,从极高极远处垂落,绸上绣着极淡的城墙纹,纹线里渗出朱砂,像未愈的伤。绸落处,雪台重新隆起,却不再是台,而是一座极小的城。城门半掩,门缝里漏出灯光,灯光是磷青的,照出城墙上斑驳的砖痕。砖痕里嵌着铜绿,铜绿在雪光里泛青,像一池未葬的星。
老刘头把木偶放在城门前,木偶无面的脸对着沈枫,颈侧红铜钉在磷光下泛紫。木偶抬手,指间漆线绷紧,线尽头系着沈枫的影子。影子被拉得极长,长得越过城门,长得越过城墙,长得越过整个雪夜,最终停在一座极小的钟楼前。钟楼门洞开,门里站着更夫,更夫无面,胸口嵌着铜绿,手里提着一盏极小的灯,灯里盛着最后一点萤火。
“更夫等你很久了。”老刘头声音混在雪里,像锈铁刮过瓷,“他手里的灯,是朔方城最后一盏。灯芯是母亲的发,灯油是父亲的骨,灯火不照路,只照影。影里有你要找的城,城里有你要还的魂。”
沈枫迈步,靴底踏在雪城砖上,发出一种潮润的闷响,像踩在什么尚未凉透的骨上。城门在他身后缓缓阖上,阖得极轻,像牙齿轻轻咬住舌尖。城里极静,静得能听见雪落在城墙上的声音,像无数细小的牙在啃噬。钟楼在城中央,楼身歪斜,像被岁月压弯的脊背。楼顶悬着一口钟,钟面裂纹里嵌着朱砂,裂纹走势像母亲额上最后一道抬头纹。
更夫站在钟楼下,手里灯映出沈枫的影子,影子的心口处嵌着那枚铜钱——“归”。铜钱在灯火里转,每转一格,便发出极轻的“咔”,像一颗牙落在铜盘。更夫抬手,指尖点在铜钱上,铜钱便裂开一道缝,缝里涌出极细的沙,沙粒落地,竟长成一株沙漏草。草叶透明,脉络里流动着朱砂,像未凝的血。
“第七十三叶。”更夫声音像井底回声,“叶落时,城便醒。”
沈枫伸手,指尖触到草叶,叶脉里的朱砂便顺着他的指纹攀爬,一路攀到腕间,在那里凝成一枚极小的痂,像未落的星。钟声响了,极哑,极慢,像钝刀割过冻肉。钟声里,城墙砖缝开始渗水,水极清,却带着陈年的血锈味,一滴,一滴,落在沙漏草上,把草叶泡得极软极软,软得像未干的泪。
草叶在钟声里舒展,舒展成一张极小的皮影,皮影无眼无口,胸口却嵌着铜绿。皮影踮脚,像要起舞,却忽然停住,低头看自己的胸口。那里裂开一道缝,缝里渗出的不是血,而是极细的沙。沙粒落地,竟长成一株更小的沙漏草,草叶透明,脉络里流动着朱砂,像未凝的血。
钟声未绝,城墙开始剥落,砖石一块块坠下,落地时竟发出极轻的“嗒”,像一粒牙落在铜盘。剥落处露出极黑的木骨,木骨上刻着极细的字,皆是“归”。字迹深浅不一,有的被漆覆盖,有的被灰填平,有的被血洇开,像无数未写完的碑。
沈枫站在钟楼前,怀里空无一物,却觉得极重,重得像整座朔方城。他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被灯火拉得极长,影子的尽头却不在脚下,而在城墙剥落之处——那里,一扇极小的城门正缓缓升起,门洞漆黑,像未愈合的伤。城门上嵌着一枚铜钱,正是那枚“归”。铜钱在风里转,每转一格,便发出极轻的“咔”,像一颗牙落在铜盘。
更夫把灯递给他,灯火不照路,只照影。影里有他未唱完的曲,曲里有他未归的城。沈枫接过灯,转身,城门在他身后缓缓阖上,阖得极轻,像牙齿轻轻咬住舌尖。雪仍在下,像一场永不会停的守岁,像一场永不会醒的梦。
城外,老刘头、七童、顾无忧、白羽沫,各自守着各自的火,火极小,却固执地亮着,像不肯熄的星。雪落在他们睫毛上,化成水,像泪,却带着甜味。脚印在身后极深,像一行未写完的碑,又像一句未唱完的曲。风从身后吹来,带着糖香、带着焦土、带着桂花的涩,吹向更远的地方,吹向那些未归的人,吹向那些未醒的城,吹向那些未散的魂。
而雪仍在下,像一场永不会停的守岁,像一场永不会醒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