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湖畔的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备受全球关注的国际版权论坛正在隆重举行。巨大的落地窗外,湖水波光粼粼,与室内简约大气的装修风格相得益彰。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版权机构代表、法律专家、文娱行业领袖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专业而严谨的氛围,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论坛的演讲台上——那里,陆砚辞正准备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东方文娱版权领域的革新者,陆砚辞身着深色西装,身姿挺拔,手中握着一份简洁的演讲稿。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东方版权平台的核心架构图、千万级创作者入驻数据以及区块链存证的技术原理动画。当他走到演讲台前,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同声传译设备的轻微嗡鸣。
“版权保护不应有国界。”陆砚辞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传递到每位与会者耳中,“尤其是在数字时代,文化的交流与创作的合作日益频繁,一部作品可能在一天内传播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但与此同时,跨境版权侵权也愈发猖獗,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公平、互认的国际版权协作机制,迫在眉睫。”
他抬手示意,屏幕上切换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根据国际版权联盟的统计,每年全球因跨境盗版造成的文化产业损失超过千亿美元,其中超过七成的创作者在遭遇跨境侵权后,因流程复杂、证据难取、成本高昂而放弃维权。这不仅伤害了创作者的热情,也阻碍了全球文化的良性交流。”
“东方版权平台自上线以来,始终致力于解决这一痛点。”陆砚辞的语气带着自信,“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版权登记、监测、维权的全链路数字化,让创作者一键即可完成版权保护。截至目前,平台已为超过百万名创作者提供了跨境版权服务,成功处理了上千起跨境侵权案件,维权成功率高达85%。”
演讲过程中,台下的与会者频频点头,不少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还有人用手机拍摄屏幕上的关键数据。当陆砚辞提到“我们愿意开放核心技术与标准,与全球各国共同构建跨境版权保护网络”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在众多媒体记者的闪光灯下,陆砚辞代表云栖文创,与欧盟版权局的代表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代表握手合影,协议文本上的金色印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根据协议,东方版权平台将与欧盟的“数字单一市场”版权系统实现技术对接与数据互联,建立跨境版权证据互认机制。这意味着,未来东方作者的作品在欧盟成员国进行版权登记与维权,无需再重复提交材料、多次公证,通过东方版权平台即可一站式完成,证据效力获得欧盟各国司法机构认可,流程极大简化。
更令人瞩目的是,双方宣布将联合研发“国际非遗数字版权保护”专项模块。该模块将针对全球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如非洲部落的木雕纹样数字扫描件、欧洲古典歌剧的乐谱手稿数字化版本、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舞蹈视频等——提供专门的版权登记、溯源与授权服务,确保非遗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不被侵犯,传承人能获得合理收益。
这一合作消息迅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的记者第一时间上前提问:“陆先生,东方版权平台的标准输出,是否意味着全球版权保护将迎来‘东方主导’的时代?”
陆砚辞微笑着回应:“我们追求的不是‘主导’,而是‘共治’。东方版权平台的标准源于我们对创作者权益的尊重与保护实践,我们希望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世界,与各国共同完善全球版权保护体系,让每一位创作者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泰晤士报》在后续报道中评论:“这标志着东方在文娱数字版权领域,从一个规则的跟随者,转变为标准的制定者与输出者。‘东方方案’为全球创作者,尤其是在数字化浪潮中处于弱势的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更普惠、更高效的权益保障,为跨境版权保护提供了全新思路。”
论坛结束后,多家海外知名出版社、音乐平台及版权机构纷纷找到陆砚辞,表达了接入东方版权平台的合作意向。英国企鹅出版集团的代表表示:“东方版权平台的技术成熟、流程高效,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为旗下作者提供更全面的跨境版权保护服务。”美国环球音乐集团也透露,正在研究将旗下部分音乐作品的数字版权纳入东方版权平台管理,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跨境侵权问题。
东方版权平台的国际合作,不仅为东方创作者打开了通往全球的版权保护通道,更让东方的版权保护标准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