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旅部举办的年度文化传播盛典,在京都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这座充满东方美学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盛典的完美举办地。夜幕降临,大剧院的外墙被灯光照亮,呈现出柔和的金色光芒,宛如一座漂浮在夜空中的宫殿。建筑内部,星光熠熠,红色的地毯从入口一直延伸到舞台中央,两侧摆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齐聚一堂,身着正装,面带微笑,相互交流着,共同见证年度文化传播领域的各大奖项揭晓。
盛典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主持人身着典雅的礼服,走上舞台,用沉稳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宣布盛典开始。随后,一系列奖项逐一揭晓,获奖者们纷纷上台领奖,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文化传播理念。当颁奖环节进行到最后一项——“国家文化传播奖”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中央的颁奖嘉宾身上。
颁奖嘉宾是国家文旅部的副部长,他手持获奖名单,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用沉稳而洪亮的声音念道:“获得本年度‘国家文化传播奖’的是——虚拟偶像,青溪!”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授予一个非实体的数字形象,开创了历史先河。聚光灯下,青溪的全息投影缓缓出现在舞台中央,她身着绣有缠花纹样的淡青色长裙,裙摆上的缠花图案由非遗传承人手工设计,数字化呈现后栩栩如生;发髻上点缀着珍珠和玉石饰品,优雅而不失灵动。她优雅地躬身行礼,动作自然而温婉,宛如一位从古典画卷中走出的仕女,一举一动都透着东方女性的柔美与端庄。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青溪的文化传播历程:从《传承》单曲的跨时空合唱,到《青溪说非遗》系列视频的火爆;从非遗数字藏品的发布,到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从走进校园开展文化讲座,到与非遗匠人共同创作……每一个瞬间都记录着她用科技传播传统文化的足迹,每一个成就都彰显着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强大力量。
颁奖词在大剧院内回荡,字字千钧,充满了肯定与期许:“青溪,以科技为舟,以文化为帆,成功打破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传播壁垒。她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传播,通过创新的表达和互动,让古老的非遗技艺以‘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承’的鲜活姿态重焕新生。从竹编、陶埙到昆曲、编钟,她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场景;从国内到海外,她用科技的力量,让东方文化的魅力跨越国界,被全球观众所喜爱和认同。她为在新时期推动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为文化传播树立了新的标杆,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了东方智慧。”
陆砚辞作为青溪项目的总负责人,身着深色西装,稳步走上舞台代领奖杯。他手中的奖杯设计独特,以非遗“错金银”工艺打造,主体是一个微型的数字芯片造型,芯片上雕刻着传统的回字纹,象征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工艺精湛,寓意深远。面对台下的镜头和众多文化界同仁,陆砚辞的神情沉稳而坚定,眼中满是感动与责任。
“这个奖项,是对青溪团队所有成员的巨大肯定,更是对‘科技+文化’这一发展方向的高度认可。”陆砚辞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真诚而有力,“它证明了,科技本身并非冰冷的代码和算法,只要我们注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的温度,它就能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传统与青春的坚实桥梁;它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过时的古董,只要我们用创新的方式去解读、去传播,它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年轻人所喜爱、所传承。”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声音带着真诚的希冀:“青溪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每一位支持她的观众,离不开坚守非遗技艺的老匠人,离不开所有为文化传承付出努力的人。未来,我们将让青溪走进更多的乡村、更多的校园,去讲述更多动人的非遗故事;我们将继续深耕‘科技+文化’的融合之路,开发更多创新的文化产品,让非遗技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我们将推动青溪开展更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东方文化的魅力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真正地‘活’在当下,‘活’在年轻一代的心里,让东方文化的根脉绵延不绝,让东方文化的魅力照亮世界。”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老匠人、文化学者纷纷点头称赞,眼中满是认同与期许。盛典结束后,#青溪 国家文化传播奖# 话题迅速冲上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5亿,讨论量超1000万。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激动与自豪:“实至名归!青溪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新可能,科技赋能传承太赞了!”“这是对所有为文化传播付出努力的人的肯定,希望未来有更多像青溪这样的文化载体出现,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青溪获奖,意味着‘科技+文化’模式得到了官方认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涌现!”
青溪的获奖,不仅是个人(数字形象)的荣誉,更是“科技+文化”模式的胜利。它标志着东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之路获得了官方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未来的文化传承与传播指明了方向,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