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江南之芯集团总部。
林远回国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救火。
阿布扎比的50亿美金影子资金虽然已经敲定,但资金的跨境流转、洗白、入账需要通过复杂的离岸架构,至少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变成可用的现金流。
而爱德华爵士的碳幕绞杀,却已经产生了实质性的伤害。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连接着宁波舟山港的实时监控画面。
画面中,堆积如山的集装箱滞留在码头上。这些货柜里装着的,是启明联盟几十家中小成员企业生产的智能小家电、传感器模组和工业控制器。
“林董,”李俊峰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焦急,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报关单,“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
“就在昨天,欧盟海关启动了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过渡期特别审查。主要针对的就是我们启明联盟的成员企业。”
“这批货总价值约3.5亿人民币。涉及42家中小企业。”
“欧盟海关要求我们提供每一颗螺丝钉、每一块pcb板的碳排放原始数据证明。不仅要数据,还要经过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盖章认证。”
“我们的小企业哪有这个能力?他们连什么叫范围三排放都搞不清楚。找第三方认证,光是认证费就能吃掉他们所有的利润,而且周期长达三个月。”
“现在这批货卡在港口,每天的滞港费就是几十万。几家现金流脆弱的小老板,已经在办公室门口哭了一上午了。”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西方用复杂的合规成本,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拖死中国的制造业蚂蚁雄兵。
林远看着屏幕,面色冷峻。
“不能等第三方认证。”
“等他们认证完,这批企业已经破产了。”
“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给这批货发通行证。”
他转头看向王海冰和汪韬。
“碳账本系统的底层开发完成了吗?”
“底层跑通了。”王海冰回答,但眉头紧锁,“但是,林董,有一个核心逻辑问题,我们还没解决。”
“什么问题?”
“信任。”
王海冰调出一张技术架构图。
“我们在技术上可以做到实时采集江钢或者dm工厂的能耗数据。但是,欧洲人凭什么相信这些数据是真的?”
“他们会说,你的传感器数据可以伪造,你的数据库可以篡改。你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你的数据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这是一个死结。
如果不解决“数据信任”问题,“碳账本”就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Excel表格。
林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
“那就给他们一个无法篡改的黑盒子。”
林远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黑色的方块。
“启动可信数据上链工程。老王你立刻生产一批特殊的工业网关,在这个网关里,集成我们启明-I芯片的安全单元。这个SE单元里,烧录唯一的私钥。所有采集到的能耗数据,在传感器端就进行哈希加密和数字签名。数据一旦生成,就在硬件层面被锁死。即便是我们自己的工程师,也无法修改原始读数。”
“汪总,你的任务是搭建一条联盟链。节点不只部署在我们这里。我们要把验证节点,部署到公信力机构。比如,邀请新加坡的淡马锡、阿布扎比的投资局,甚至我们在欧洲的合作伙伴,作为链上的见证节点。每一条上传的碳数据,都会同步广播给这些节点。一旦上链,全球同步,不可篡改。”
“李总,你要组织那42家被卡住的企业,把他们的bom(物料清单)全部数字化。我们要计算的不仅是组装过程的电费。从一颗螺丝钉的钢材来源算起,一直算到它装进集装箱。我们要生成一张碳出生证。”
“这张证上,不仅有数据,还有数据的哈希值和时间戳。”
“告诉欧洲海关,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链上查。如果发现一个数据造假,我们赔偿十倍货值。”
这就是技术信用。
用数学的确定性,取代机构的人为背书。
“这需要时间部署。”王海冰估算了一下,“最快也要一周。”
“一周太久。”林远摇头,“三天。先把那42家企业的生产线数据跑通。硬件不够,就拆东墙补西墙,把江钢备用的网关先调过去。”
“是!”
解决了数据的可信度,还需要解决数据的价值问题。
仅仅证明自己排了多少碳是不够的,因为按照欧洲的标准,只要是工业品,就一定有碳税。
想要抵消关税,必须证明自己有减排贡献。
林远带着刘华美,驱车赶往江钢集团。
孙大炮早已在热轧车间等候。这里的噪音高达100分贝,热浪滚滚。
“主任,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对三号加热炉进行了AI燃烧优化改造。”孙大炮指着巨大的加热炉,大声吼道。
在过去,加热炉的天然气阀门开度,全靠老师傅的经验。为了防止钢坯烧不透,往往会过量燃烧。
而现在,由汪韬团队训练的“盘古-工业版”模型,正在接管控制权。
林远走进控制室,看着屏幕上的实时曲线。
AI介入前: 吨钢天然气消耗:1.25GJ。
AI介入后: 吨钢天然气消耗:1.08GJ。
“下降了13.6%!”孙大炮兴奋地搓着手,“这仅仅是一个加热炉。如果全厂推广,一年能省下几千万的燃气费!”
“不,大炮。你算的是小账。”
林远看着屏幕,目光深邃。
“华美,你来算大账。”
刘华美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个复杂的金融模型。
“孙总,根据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标准,每节约1GJ的天然气,相当于减少了56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江钢一年的产量是2000万吨。如果全流程能耗降低10%,意味着每年减少碳排放约400万吨。”
“按照目前欧洲碳价80欧元\/吨计算。”
刘华美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得出了一个数字。
“这400万吨的减排量,价值3.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
孙大炮张大了嘴巴,愣在原地。
“这……这空气还能卖钱?”
“能。”林远点头,“但前提是,我们要把这笔账算清楚,并且变成可交易的资产。”
他画出了一个碳算力置换模型。
这是他对抗爱德华爵士碳幕的核心武器。
“逻辑如下:
1. 算力投入: 江南之芯为江钢提供‘工业大脑’的算力服务(芯片+算法)。这部分是有成本的,也有能耗(算力碳足迹)。
2. 效率产出: 江钢因为使用了算力,实现了节能减排。产生了核证减排量。
3. 价值对冲: 我们不收江钢的软件服务费。相反,江钢将节省下来的减排量,全部转让给启明联盟。
4. 资产打包: 这些减排量打包成一种金融衍生品绿色算力证。”
“每一枚Gct,代表了通过1p算力优化,所产生的1吨碳减排量。”
“然后,”林远看着刘华美,“我们将这些Gct,免费附赠给那42家被卡在港口的中小企业。”
“告诉他们,在报关的时候,把这个证书附上去。”
“这叫碳抵消。”
“我们要告诉欧洲人:虽然我们生产这个产品消耗了电,但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先进的AI技术,我们在生产源头节省了更多的能源!”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我们的产品是净零排放,甚至是负碳的!”
这就是数学的魔法。
刘华美看着那个模型,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这不仅仅是金融创新,这是对碳规则的一次降维打击。
爱德华爵士只计算生产过程的排放,而林远引入了算力优化的变量,强行拉平了账目。
“但是,”刘华美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这需要欧洲承认我们的核算方法学。如果他们耍赖不认呢?”
“他们会认的。”林远冷笑一声。
“因为我们这次拉上的,不仅仅是江钢,还有西门子。”
“汉斯先生正在柏林,游说德国工业协会。德国的制造业同样面临高昂的能源成本压力。他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这种AI减排的理论支持来对抗欧盟激进的环保政策。”
“我们是在给德国制造业送弹药。只要德国人认了,欧盟就得认。”
方案确定,接下来就是执行。
但这需要钱。
虽然阿布扎比的资金即将到账,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要给42家企业垫付滞港费,要大规模部署加密网关,要维持江钢的数据中心运转,每天的烧钱速度都是惊人的。
集团账上的现金流,已经到了警戒线。
“林董,财务部发来预警。”刘华美看着手机,“下个月的工资发放可能会有缺口。银行虽然恢复了授信,但放款流程还需要走两周。”
“我们缺一笔过桥资金,大约5个亿。”
林远沉默了片刻。
他手里没有多余的牌了。
个人的股份已经质押,基金的钱有严格用途限制,不能随意挪用。
“找民间借贷?”刘华美试探着问,“虽然利息高点,但能救急。”
“不行。”林远断然拒绝,“那是饮鸩止渴,而且容易被赵孟頫抓住把柄,给我们扣上‘非法集资’的帽子。”
他想了想,目光落在了江钢厂区外,那片繁忙的物流堆场上。
那里,停满了雪域控股的冷链车。
在新燕氏重组后,雪域控股虽然名义上归了林远,但其庞大的现金流,一直被用于偿还燕家遗留的巨额债务,捉襟见肘。
“还有一个地方有钱。”
林远突然开口。
“哪里?”
“沉淀资金。”
林远指着那些物流车。
“雪域控股每天在全国流转的货款、司机的押金、预付款,这笔资金池的日均沉淀量,超过20亿。”
“但是,这笔钱是监管红线,动不得。”刘华美提醒道。
“我没说要挪用。”林远摇头,“我是说,我们要让这笔钱活起来。”
“启动供应链金融AbS资产证券化计划。”
“以雪域控股未来一年的物流服务费收益权,以及江钢未来一年的碳减排收益权为底层资产。”
“发行一期绿色算力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10亿,期限3个月。”
“买方是谁?”刘华美问,“现在国内的机构都在观望。”
“不需要机构。”林远拿出了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淡马锡。
“新加坡人最喜欢这种现金流稳定,又有绿色概念的底层资产。告诉他们,这笔AbS的收益率,我们给到年化8%。而且,可以用算力币进行兑付!”
“如果他们买了,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更相当于在金融层面,让新加坡国家资本为我们的碳账本做了背书!”
这是一招险棋,也是一招妙棋。
用未来的收益,解现在的困局。用海外的资本,破国内的坚冰。
三天后。
新加坡,淡马锡总部。
在经过了48小时的加急尽职调查后,淡马锡亚洲区总裁在一份价值1.5亿美金的认购协议上签了字。
资金秒级到账。
江州,江南之芯集团。
林远看着账户上跳动的数字,长舒了一口气。
最艰难的时刻,挺过去了。
碳账本系统上线,加密网关铺设完成,减排数据开始上链。
一周后。
第一批附带了启明碳足迹证书和Gct碳抵消凭证的货柜,在鹿特丹港,顺利通关。
欧盟海关在核验了区块链数据,并收到了德国莱茵的背书后,不得不予以放行。
关税:0。
消息传回,启明联盟内部,一片沸腾。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恐慌的中小企业主们,彻底服了。
他们终于明白,跟着林远,不仅仅是有饭吃。
更是拥有了对抗这个世界不公规则的武器。
林远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
这还只是第一步。
他用技术和金融手段,在爱德华爵士的碳幕上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顺着这个口子,冲进去。
去中东,去欧洲,去建立那个真正的亚欧非碳信用交易市场。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德国。
汉斯已经发来了邀请。
西门子董事会,希望能与这位神奇的东方人,进行一次秘密会晤。
他们想谈的不仅仅是碳,而是工业软件的全球版图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