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前应对的“殊荣”,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清悦看似平静的生活表面下,激起了层层暗涌。承乾宫内部,原先那些隐晦的嫉妒和排挤,在绝对的权威认可面前,暂时偃旗息鼓,转化为一种表面的恭敬和距离感。连一向与她保持距离的锦书,见面时笑容也真切了几分,只是那笑意底下藏着多少复杂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承乾宫外的世界,却远非如此风平浪静。清悦明显感觉到,自己走在宫道上,遇到其他宫的妃嫔或高位宫女时,投来的目光变得意味深长。有好奇的,有审视的,有羡慕的,自然,也少不了隐含敌意的。她甚至能隐约听到一些流言蜚语,诸如“承乾宫那个乌雅氏,好大的造化”、“不知使了什么手段,竟入了万岁爷的眼”之类。
梁嬷嬷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意将清悦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提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名声在外,更要如履薄冰。非娘娘传召,少在外面走动,当差时更要谨言慎行,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尤其要提防某些人的‘好意’。”
清悦深知梁嬷嬷话中的分量。她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标准的“两点一线”:承乾宫当差处 —— 宫女住所。除了必要的公务交接,她几乎不与其他宫的人有任何私下接触,将自己隔绝在是非圈外。同时,她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加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半分错处。
这日,贵妃佟佳氏似乎有些心事,翻阅着内务府送上来的关于一批年迈宫女放归出宫的名单和安置章程,轻轻叹了口气:“都是伺候了半辈子的人,如今要出去了,这章程看着总是不够周全,怕寒了老人的心。”
清悦在一旁伺候笔墨,闻言心中一动。她悄悄瞥了一眼那章程,无非是发放些许银两,准其归家,对于无家可归或有特殊困难者的安置,语焉不详。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是粗糙的“员工退休方案”,缺乏人文关怀和风险预案。
她想起前世公司里处理老员工安置时的种种措施,心里有了些想法,但不敢贸然开口。这涉及宫规和银钱,十分敏感。
恰在此时,贵妃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梁嬷嬷:“若是能有个更妥帖的法子,既全了宫里的体面,也让她们出去后有个着落,就好了。”
梁嬷嬷沉吟道:“娘娘仁心,只是这章程是旧例,内务府那边……”
清悦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既能展现价值,又符合贵妃仁厚名声,还能规避风险的机会。她斟酌着语气,极其谨慎地轻声开口:“娘娘,嬷嬷,奴婢有个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贵妃和梁嬷嬷都看向她。贵妃温和道:“但说无妨。”
清悦道:“奴婢想着,放归的姑姑们,最怕的或是出宫后无所依傍。除了发放银两,可否由内务府出面,与京城一些信誉好的商户或尼庵打个招呼,若有愿意去做些轻省活计或静修的,便予以接纳?或者,对于家中确有困难的,可否酌情多发放些抚恤?奴婢妄言,请娘娘、嬷嬷恕罪。” 她提出的不是改变制度,而是在现有框架下,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辅助措施,将决策权和建议权仍交还给贵妃和内务府。
贵妃听了,眼睛微微一亮:“这主意倒是细致!虽只是几句话,却想到了实处。梁嬷嬷,你觉得呢?”
梁嬷嬷也点头:“乌雅氏心思是巧。这般操作,既不逾越旧例,又能显娘娘恩德,内务府那边也好执行。”
贵妃采纳了清悦的建议,吩咐梁嬷嬷与内务府商议着办。这件事本身不大,却再次体现了清悦善于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特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清悦这份“心思巧”的名声传出去,竟引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挖角”。
这日,永和宫的掌事云嬷嬷,竟亲自来到了承乾宫求见贵妃。叙话间,云嬷嬷笑着对贵妃说:“娘娘您如今调理人的手段真是越发高了,乌雅氏那丫头在您这儿,可是出息大了。不瞒娘娘说,我们永和宫如今正缺个能写会算、心思细密的掌事宫女,不知娘娘可否割爱,让乌雅氏回永和宫来帮衬老身一段时日?” 她话语客气,但意思明确:想来挖墙脚。
殿内气氛瞬间有些微妙。清悦当时正在偏殿整理东西,闻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永和宫是她的“老单位”,云嬷嬷对她有知遇之恩,这个请求于情似乎合理。但承乾宫是更高的平台,贵妃待她不薄,她若此时离开,无异于背主求荣,会彻底得罪贵妃和梁嬷嬷。
贵妃端着茶杯,面上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云嬷嬷说笑了。乌雅氏在承乾宫刚上手些差事,本宫用着也还顺手。你们永和宫若缺人,本宫让内务府再挑几个得力的送去便是。这丫头,本宫可是舍不得放呢。”
云嬷嬷碰了个软钉子,却也不敢强求,只得讪讪地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告退了。
这场小小的“挖角风波”虽然被贵妃轻易化解,却给清悦敲响了警钟。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块在某些人眼中的“香饽饽”,或者说,一个可以用来试探贵妃态度甚至搅动局势的棋子。云嬷嬷的举动,未必全是出于惜才,可能也夹杂着其他复杂的目的。
事后,梁嬷嬷将清悦叫到身边,神色平静地说:“今日之事,你也看到了。在这宫里,有时候,不是你想安稳就能安稳的。娘娘今日保下了你,是爱惜你的才干,也是维护承乾宫的颜面。你需得明白,从今往后,你身上承乾宫的烙印就更深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不用我多说了吧?”
清悦郑重跪下:“嬷嬷教诲,奴婢铭记在心。奴婢的根在承乾宫,绝无二心。” 她知道,经过这次事件,她与承乾宫、与贵妃的命运捆绑得更加紧密了。她必须更加忠诚,也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庇护,也才能在这暗流汹涌中保全自己。
“挖角”风波平息了,但清悦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她这个崭露头角的“人力资源专家”,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后宫更深层次的势力博弈之中。未来的路,需要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