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系近来的举动,虽如隔靴搔痒,未能对萧清璃造成实质损伤,但那频繁且略显急躁的动作背后所透露出的气息,却让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焦躁与……狗急跳墙般的危险。
这种焦躁,在金銮殿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往日里,太子萧景仁即便才干平庸,也会努力维持储君的雍容气度,议事时多以听取为主,鲜少主动发难。但近来,他却数次在朝会上,对些微小事抓住不放,言辞间甚至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尖刻。尤其是在涉及漕运开支、官员考核等与萧清璃势力范围有所交集的议题上,他身边几位近臣更是攻讦不断,虽都被萧清璃或其盟友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但那咄咄逼人的姿态,已与往日的“仁厚”形象大相径庭。
“太子殿下近来,火气似乎旺了些。”一次下朝后,工部侍郎沈墨与萧清璃同行出宫,低声感叹了一句,眉头微蹙。连他这等专注于实务的官员都察觉到了异常。
萧清璃面色平静,只淡淡道:“或许是政务繁忙,殿下忧心国事所致。”
她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太子的失态,根源在于恐惧。承恩公府的倒塌,抽掉了他最大的外部倚仗;四皇子携赫赫军功归来,其英武沉稳与太子的平庸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朝中原本就存在的质疑声浪悄然高涨;二皇子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扑上来撕咬。内忧外患之下,太子及其党羽已然乱了方寸。
而陆璟的投靠,更是给这种焦躁注入了一剂毒药。陆璟了解她,知道她的行事风格和部分底细,他的计策或许阴狠,却正好迎合了太子一方急于求成、想要尽快压制她势头的心理。一个焦躁的主君,加上一个心怀叵测、手段阴毒的谋士,所能引发的风暴,绝不会仅限于朝堂上的几句口角。
回到镇北侯府,萧清璃立即召来了青黛与夏竹。
“东宫那边,盯紧些。”萧清璃吩咐道,眼神锐利,“尤其是陆璟的动向,以及太子近臣中,有哪些人最近与京畿驻军、或是刑部、大理寺的人往来密切。”
她怀疑,对方在正面攻击难以奏效后,可能会试图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或许是构陷,或许是利用职权进行打压,甚至……不排除他们会胆大包天到动用武力,针对她本人或者她麾下的核心人物,如张横、秋砚等。
“殿下是担心……”青黛神色一凛。
“有备无患。”萧清璃打断她,“告诉张横,漕运各枢纽码头,加强戒备,尤其是往来账目和货物清单,务必清晰可查,不留任何可供人做文章的漏洞。让我们的人,近期都谨慎些,莫要授人以柄。”
“是!”青黛与夏竹齐声应道。
谢云止不知何时倚在了门框上,听着她的安排,嘴角带着一丝慵懒的笑,眼神却清亮:“夫人这是嗅到腥风了?”
萧清璃走到他面前,抬头看他:“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坐不住了,想把水搅得更浑,好浑水摸鱼。”
“那夫人打算如何?”
“水既然要浑,那就让它彻底浑起来。”萧清璃眸光幽深,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只是,这摸鱼的,未必就是他们。”
她不会坐等对方发难。太子一系的焦躁,对她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会。一个可以让对方更快暴露弱点、甚至引火烧身的机会。
她需要更详细的情报,更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她反客为主,将这股试图掀翻她的风暴,引向它发起者的契机。
山雨欲来风满楼。萧清璃独立于楼阁,已洞悉了风向,接下来,便是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不仅屹立不倒,更要借风而起。
(第一百二十九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