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权力漩涡因宸王归京而暗涌更甚,各方势力或拉拢、或戒备、或观望,气氛日渐紧绷。就在这一片喧嚣之中,一道清逸出尘的身影,却选择了悄然远行。
五皇子萧景枫,素来醉心诗画山水,性情疏阔,不慕权位,在诸位皇子中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并未如其他兄弟般急于在朝中经营,反而向皇帝请旨,欲离京游历,遍访名山大川,以增见闻。皇帝对其志趣倒也知晓,略作思量便准了所请。
临行前,萧景枫并未大张旗鼓地辞行,只去了几处真正交好的宗室府邸。最后一站,他来到了镇北侯府。
听闻五皇子到访,萧清璃略感意外。她与这位五皇兄平日交往不多,只知其才华横溢,性情淡泊,与世无争。
萧景枫依旧是一袭月白长衫,气质温润如玉,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书卷气与一丝远游的洒脱。他身后跟着一名小厮,小心捧着一卷画轴。
“七皇妹,为兄不日即将离京,特来辞行。”萧景枫笑容温和,如春风拂面。
“五皇兄志在山水,令人羡慕。此行万里,还望多多保重。”萧清璃请他入内看茶,言辞恳切。
寒暄几句后,萧景枫示意小厮将画轴呈上。“临别无以为赠,此乃为兄近日所作一幅拙作,聊表心意,还望皇妹笑纳。”
萧清璃道谢接过,与萧景枫一同在书案上缓缓展开画轴。
画卷甫一展开,便有一股清旷悠远之气扑面而来。画中并非寻常的秀丽江南或奇峻北国,而是一片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浩瀚山景。近处古松虬劲,溪流潺潺;中景峰峦如聚,云雾锁腰,隐约可见险峻山道与飞瀑流泉;远景则是一片苍茫,数座更高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没有尽头。整幅画笔墨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却又在细节处透着精细,尤其是那缭绕的云雾,处理得极富层次感,仿佛在缓缓流动。
画的右上角,题着一行清瘦的小字:“山高水长,云开见明。”落款是“青枫客”,并盖着他的私印。
萧清璃凝视着这幅画,心中微动。这画的意境,远超一般寄情山水的范畴。那层层叠叠、云雾遮蔽的山峦,何其像这诡谲难测的朝局?那若隐若现、通往未知的山道,又是否象征着前路的艰险与机遇?而“云开见明”四字,是祝福,还是某种预言?
她抬眸看向萧景枫,对方依旧笑得云淡风轻,仿佛只是随手赠了一幅普通的山水画。
“五皇兄画技愈发精进,此画意境高远,清璃受之有愧。”萧清璃不动声色地赞道。
萧景枫微微一笑,目光扫过画上那云雾最浓处,意有所指道:“皇妹过谦了。世间风景,往往藏于云雾之后,非有慧眼与胆魄,不能得见其真容。为兄性子疏懒,只愿做个看客,记录这山河气象。而皇妹你……或许更适合做那拨云见日之人。”
他话说得含蓄,萧清璃却听懂了其中的深意。这位看似远离纷争的五皇兄,心里竟如明镜一般,对朝中局势、对她所做的一切,看得分明。他赠此画,是告别,是欣赏,或许……也藏着一份无声的支持与期许。
“皇兄之言,清璃记下了。”萧清璃郑重颔首。
萧景枫不再多言,起身告辞,飘然而去,仿佛真是那不沾染半点尘埃的世外之人。
萧清璃命人将画收起,亲自悬挂在书房内壁。她站定画前,再次凝视那云雾山峦。
“拨云见日……”她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清冷的弧度。
五皇子萧景枫,或许是真的志不在此,但他的离去与这幅画,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道路与目标。
山高水长,前路漫漫。但这云雾,她终将亲手拨开。
(第一百二十六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