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暗线传来的第一批情报,如同投入静潭的石子,在萧清璃心中漾开圈圈涟漪。这些信息琐碎却关键,涉及官员升迁、府邸密谈、乃至边境军报的只言片语,让她对朝堂动向的感知骤然清晰了许多。
然而,真正让她目光凝滞的,是一份附在情报末尾、看似不起眼的名单——关于近半年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各勋贵府邸的仆役背景简录。其中,镇北侯府名下,一个名字被朱笔轻轻圈了出来:锦瑟院,粗使婆子,赵氏,原籍江南,四年前入京,投靠远亲(经查,其远亲与坤宁宫一名采办太监有同乡之谊)。
赵婆子……萧清璃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张看似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面孔。她是负责院内洒扫和清洗杂物的低等仆役,平日几乎毫无存在感,若非这份名单,萧清璃绝不会将目光投向这样一个角落。
坤宁宫采办太监的同乡……这层关系看似拐了弯,但在宫廷与高门之间,这种拐弯抹角的联系,往往正是安插眼线的惯用手法。时间点也巧妙,四年前入京,正是她前世开始逐渐被皇后和萧清玉步步紧逼之时。这绝非巧合。
萧清璃放下纸条,指尖在书案上轻轻敲击。她没有立刻动怒,反而陷入沉思。皇后果然手段老辣,眼线安插得如此隐蔽,若非有父皇的暗线,她恐怕要在不知不觉中被监视许久。
直接拿下赵婆子?轻而易举。但然后呢?打草惊蛇。皇后会立刻知道眼线暴露,便会采取更隐蔽、更难以察觉的方式再次渗透。届时,敌暗我明,反而更加被动。
不如……将计就计。
一个念头迅速在萧清璃心中成形。她唤来青黛,低声吩咐了几句。青黛先是惊讶,随即领悟,重重点头。
翌日起,锦瑟院一切如常。但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长公主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庶务时,偶尔会“无意”间在赵婆子能听到的范围内,与青黛或宋嬷嬷低语几句。内容无非是些对侯府某处景致的喜爱,或是抱怨几句宫中赏赐的物件摆放不便等琐事。
同时,萧清璃真正核心的事务,如账目清查、与暗线联络、乃至对权贵关系的梳理,则更加隐秘,完全避开了赵婆子可能活动的区域和时间。
赵婆子依旧每日默默打扫,但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里,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专注,尤其是在听到那些“无意”泄露的信息时。
萧清璃冷眼旁观,心中冷笑。她要让皇后通过这个眼线,只能看到她想让皇后看到的东西——一个初掌内宅、忙于琐事、虽有锋芒却尚未能真正威胁到她的长公主形象。这既能麻痹皇后,也能为她自己争取更多暗中布局的时间。
这颗钉子,现在拔掉太可惜。不如留着她,让她成为自己反向传递信息的渠道。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她,给皇后送上一份“大礼”。
“嬷嬷,”萧清璃对宋嬷嬷吩咐道,“对赵婆子,不必特殊对待,但也稍稍放宽些,让她能‘顺利’地将一些消息递出去。比如,偶尔让她负责往府外送些不紧要的杂物。”
宋嬷嬷心领神会:“老奴明白,会做得不着痕迹。”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锦瑟院这方寸之地悄然展开。萧清璃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不仅发现了陷阱,更要利用这个陷阱,反过来引诱猎人。
她按兵不动,并非畏惧,而是为了将来更狠、更准地出击。藏刃于鞘,只为那一击必杀的时机。
(第二十九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