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省工信厅时,夕阳西斜,郑开叶在车里揉了揉眉心,一天两地奔波,脑力体力消耗巨大,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随后的日子,郑开叶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双线作战”模式,他的日程表被精确到了每分钟,仿佛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在济州,他依然是那个事无巨细、掌控全局的市委书记,他利用早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批阅文件、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现场调研,确保济州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全固态电池项目稳步推进,他与朱煜昌的沟通依旧频繁,两人默契地将项目日常运营管理更多地交给朱煜昌和执行团队,郑开叶则更专注于战略方向、资源配置和外部重大关系的协调,朱煜昌也很好地扮演了“前线总指挥”的角色,项目进展顺利,产能持续爬升,订单纷至沓来。
在省里,郑开叶开启了“飞行模式”,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了青市、烟市、潍市、临市等工业重镇,深入大型国企、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和专注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调研,他的调研风格深入扎实,不仅看好的,更看难的;不仅听企业负责人的汇报,更深入到车间一线与工程师、技术工人交流;不仅关注技术和市场,更关注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
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省委、省政府的相关会议上,就全省工业布局、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发表意见,他的发言总是基于扎实的调研数据,观点鲜明,富有建设性,很快就在省级领导层面树立了“懂行、务实、有想法”的形象。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忘记孙连成和刘建国,他定期以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地方主要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向孙连成书面汇报项目进展和省里支持情况,言辞严谨,数据准确,他也通过周启明书记或直接渠道,偶尔向刘建国组长汇报一些重大突破和关键节点,保持信息畅通,姿态端正。
这种高强度、高效率的运转,对郑开叶的精力和智慧提出了极致的要求,他常常在深夜还在阅读厚厚的行业报告,在颠簸的车程中还在处理紧急公务电话,在吃饭的间隙还在与各方面专家进行简短交流。
郑开叶分管全省工信工作的任命,在一次省委常委会后正式对外公布,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d省政商两界引起了不小的涟漪。
正式分工后的第一次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省城召开,各地市分管副市长、工信局局长、重点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郑开叶以省委常委、分管副省长的身份首次亮相并做主旨讲话。
会议休息间隙,人群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几个圈子,郑开叶身边迅速围拢了一批人,多是省工信厅的领导、各地市的市长副市长以及大型国企的掌门人。
“郑省长,您的讲话高屋建瓴,特别是关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的论述,真是切中要害,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啊!”省工信厅刘子明厅长率先说道,语气诚恳。
“刘厅长过奖了,很多思路也是基于前期调研和同志们的智慧。”郑开叶谦和地笑笑,目光扫过众人,“关键是落实,子明厅长,会后要抓紧把会上确定的几个重点任务,分解到各地市、各处室,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您放心,郑省长,会议一结束我立刻部署!”刘子明立刻应道。
青市副市长趁机凑上前:“郑省长,我们青市在家电制造和轨道交通方面有基础,但对如何嫁接全固态电池这样的前沿技术,还有些迷茫,您看省里能不能组织一次专项对接?”
郑开叶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不光青市,潍市的新能源汽车、烟市的海洋装备,都可能找到结合点,子明厅长,这件事由省厅牵头,联合济州基地的技术团队,搞一个‘先进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定期组织沙龙和考察,不要搞成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
“太好了!我们一定全力配合!”青市副市长喜形于色。
另一位来自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市长面露难色:“郑省长,我们市里几家大型钢铁、化工企业,转型压力巨大,能耗指标和环保压力像两座大山,您看省里在政策上能不能……”
郑开叶看向他,语气平和却坚定:“李市长,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省里不会搞一刀切,但倒逼升级的决心也不会变,政策方面,对于积极投入技术改造、降低能耗、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企业,省里会有专项扶持资金和绿色通道,但对于那些观望等待、甚至还想走老路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只会加大,你们要帮助企业算清长远账,主动转,早转早主动。”
李市长叹了口气,点点头:“我明白,郑省长,回去一定把您的指示精神传达到位,啃下这块硬骨头。”
这时,朱煜昌也从人群中走了过来,他代表的是部委和国家级项目,在这种场合地位超然,他笑着对郑开叶说:“郑大省长,您现在可是我们项目的‘娘家人’了,以后要政策、要协调,我可就直接找您了!”
周围的人都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一些。
郑开叶也笑道:“煜昌主任,项目的事永远是头等大事,但你这个‘娘家人’也不能光伸手,得多输出,刚才还在说,要借助基地的技术优势,反哺全省的相关产业呢。”
“没问题!”朱煜昌拍着胸脯,“资源共享,技术溢出,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省里安排好,我们基地的实验室、专家团队,随时可以对外开放交流。”
“看看,这就是格局!”郑开叶对着周围的人群赞了一句,众人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