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住进张承安排的院子,初步感受到了渔阳郡与中原的迥异。院子干净整洁,但侍女眼神里总带着渔阳特有的彪悍气息,仿佛随时能扛起锄头下地。
着手\"兴学\"后,蔡琰才真正体会到何为\"文化荒漠\"。田楷尴尬地告知,郡内无官设蒙学,仅有的私塾也只教孩童认名字数数。府库藏书更是寥寥,多是农书杂记,甚至还有《相马经》。
更让蔡琰无言的是张承送来的\"特供\"纸笔:颜色灰黄不均的粗糙纸张一划就破,木杆毛笔歪歪扭扭,笔头硬得扎手。亲兵还憨厚地表示\"管够\",让蔡琰对边塞文教的凋敝有了全新认知。
郡守府里,张承正为纸笔的事哈哈大笑。田楷提醒他财政优先军需和\"英雄血\"研发,张承却眼珠一转:\"这才能显出咱们创业维艰,和蔡大家工作的伟大嘛!\"
他立刻下令成立\"文化用品研发小组\",要求改进纸张和毛笔。打发走亲兵后,张承摸着下巴盘算起来。蔡琰这样的才女兼美女,既然来了就不能放走。不过他觉得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策略。
\"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多接触......\"张承自言自语。
很快机会来了。阎柔从草原送回几十个\"自愿\"来学习的胡人贵族子弟。张承立即整理衣冠,来到蔡琰院中。
\"蔡大家,住得可还习惯?\"张承努力让声音温和些。
见蔡琰出来,他立即切入正题:\"有几个部落派年轻人来学习大汉文化。这是教化四夷、彰显天朝风范的大好机会!我想来想去,这重任非蔡大家莫属!\"
蔡琰婉拒:\"琰乃一介女流,初来乍到,恐难当此任。\"
\"蔡大家过谦了!\"张承连忙摆手,\"就从识汉字、懂礼仪开始,正好作为兴学第一步。地方我都安排好了,就在你院子旁边。\"
他又压低声音:\"把这些胡人子弟放在这我也放心。放在军营里,怕被那群糙汉子带得更野了!\"
蔡琰虽觉荒唐,但见张承说得诚恳,只得应下:\"既如此,琰尽力而为。\"
张承心中窃喜,临走时又状似无意地说:\"我看你这里书籍匮乏,我那儿还有几卷《孙子兵法》和《六韬》的注释本,晚些让人送来。\"
回到郡守府,张承得意地哼起跑调小曲。这步棋他自觉走得妙:既让蔡琰有事可做,又创造了日后频繁\"关心进展\"的机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承美滋滋地想,\"先混个脸熟,展现我重视文化的一面。等时机成熟,再展现人格魅力......\"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对特定目标实施\"长期关注策略\"...警告:情感交互变量增多,可能影响后续决策...】
\"我一直很清醒!\"张承不以为然,\"我这是在为渔阳文化建设殚精竭虑!顺便解决个人问题,不行吗?\"
他已开始计划下次\"视察\"该穿哪件战袍显得有文化。
而蔡琰看着空荡的院子,想着即将到来的胡人学生,轻轻叹气。这渔阳郡比她想象的更\"特别\",那位华将军也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有\"想法\"。
张承说到做到,立即着手安排。他命人将蔡琰隔壁的空舍收拾出来,挂上\"文化交流学舍\"的牌子,还特意吩咐:\"桌椅要做结实点,那些胡人小子块头大,别坐塌了!\"
他又找来赵云:\"子龙,挑几个识字的、模样周正的老兵,去学舍维持秩序。记住,是维持秩序,不是打架!别吓着咱们的'文化使者'!\"
赵云领命而去,心中对主公这般大张旗鼓搞\"文化交流\"颇感意外。
一切准备就绪,胡人\"留学生\"们被送到了学舍。这些草原青年个个膀大腰圆,穿着皮袄,浑身散发着羊膻味。他们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胡语,把学舍闹得跟集市一般。
蔡琰在第一堂课上就遇到了难题。她本想先教最简单的汉字,却发现这些学生连毛笔都不会握。一个叫兀术的乌桓青年更是直接把毛笔当成了簪子,试图别在头发上,引得众人哄笑。
\"安静!\"蔡琰提高声音,却淹没在喧闹中。
就在这时,张承\"恰好\"前来视察。他大步走进学舍,板着脸扫视一圈。毕竟是沙场宿将,一个眼神就让喧闹的胡人青年们安静下来。
\"都给我坐好!\"张承声如洪钟,\"来到这儿,就要守这儿的规矩!谁再喧闹,今晚没肉吃!\"
这句威胁显然很有效,胡人们立刻正襟危坐。张承转向蔡琰,瞬间换上和蔼表情:\"蔡大家,辛苦你了。这些小子野惯了,有什么不听话的,你直接跟我说。\"
蔡琰微微颔首:\"多谢将军。\"
张承又对胡人们说:\"这位蔡先生,是咱们大汉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你们能跟着她学习,是你们的福气!都给我认真点!\"
他特意在\"最有学问\"上加重语气,偷偷观察蔡琰的反应。见她神色如常,这才满意地离开。
此后几天,张承果然以\"关心文化交流进展\"为名,频繁造访学舍。有时带些新奇的点心,说是让蔡琰尝尝;有时搬来几卷书,虽然多半还是兵书;甚至还送来一把古琴,琴身却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雄\"字。
\"听说蔡大家精通音律,\"张承献宝似的说,\"这把琴是我特意寻来的!\"
蔡琰看着琴身上的\"雄\"字,沉默片刻,终究还是道了谢。
这日,张承又来\"视察\",正遇上蔡琰在教《诗经》。胡人们听得昏昏欲睡,只有一个叫索图的青年在认真跟着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张承眼睛一亮,立即上前拍着索图的肩膀:\"好!学得不错!今晚赏你半只羊!\"
他又转向蔡琰,一本正经地说:\"蔡大家,我觉得这个教学方式可以改进。光念诗他们听不懂,要不你给他们讲讲背后的故事?比如这首,就是说一个男子爱慕女子,睡不着觉的故事嘛!\"
蔡琰:\"......\"
张承却越说越起劲:\"要贴近生活!让他们明白,咱们汉人的老祖宗也跟他们一样,看到漂亮姑娘会心动,会睡不着觉!\"
胡人们果然来了兴趣,纷纷追问后来怎么样了。课堂气氛第一次活跃起来。
蔡琰看着被胡人学生围住的张承,他正手舞足蹈地讲解着《诗经》里的爱情故事,虽然解释得粗浅,甚至有些歪曲,但确实让这些草原青年对汉文化产生了兴趣。
下课后,张承特意留下,帮蔡琰收拾散乱的竹简。
\"蔡大家,你看这样教是不是好多了?\"张承得意地问。
\"将军......别出心裁。\"蔡琰斟酌着用词。
张承嘿嘿一笑:\"我这人实在,就爱讲实在话。文化嘛,就是要让人听得懂,感兴趣才行。\"
他顿了顿,状似随意地说:\"说起来,我年轻时也爱读书,特别仰慕蔡中郎的学问。可惜那时在凉州,整天打打杀杀,没机会请教。\"
蔡琰抬眼看他,似乎有些意外。
\"现在好了,\"张承继续道,\"蔡大家来了渔阳,我总算有机会请教了。以后还望蔡大家不吝指点。\"
\"将军过谦了。\"蔡琰淡淡回应。
张承知道不能操之过急,见好就收:\"那我不打扰蔡大家休息了。明日我再来看教学进展。\"
走出学舍,张承心情大好。他觉得自己的\"温水煮青蛙\"策略初见成效,至少蔡琰不再像最初那样冷淡了。
\"系统啊,看见没?这就叫以文化人!\"他在脑海里炫耀。
【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人物态度轻微软化...策略有效性待观察...建议宿主保持适度距离...】
\"适度?我很适度啊!\"张承不以为然,\"这都是为了渔阳的文化事业!\"
他已经在计划下一步:请蔡琰为郡守府题个字,这样就有更多理由往来了。
而此时蔡琰站在院中,看着张承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这位华将军虽然行事粗放,言语直白,但确实在用心推动文教。他那些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似乎另有深意。
只是这\"深意\",让她感到些许不安,自从丧父丧夫,又一路颠沛流离,已经很难让她迈入全新生活了,余生只想做好汉学的传播。
次日,张承果然又来了,还带着一个让蔡琰哭笑不得的请求:请她为新建的\"英雄血\"酿酒坊题写匾额。
\"蔡大家的字肯定好看!\"张承振振有词,\"让那些胡人看看,咱们汉人的字多漂亮!这也是文化输出嘛!\"
蔡琰本想拒绝,但看着张承期待的眼神,想到他这些天对文教的支持,终究还是提笔写下了\"英雄血\"三个娟秀大字。
张承如获至宝,立即命人制成匾额挂在酿酒坊最显眼处。逢人便夸:\"看看!这可是蔡邕之女、当代才女蔡文姬的亲笔!咱们'英雄血'现在也是有文化底蕴的了!\"
这番操作让田楷都忍不住摇头,赵云更是面无表情。唯有胡人\"留学生\"们当真觉得厉害,对蔡琰更加恭敬。
张承的\"文化攻略\"在继续,蔡琰的态度在微妙地变化,渔阳郡的文教事业在粗放而执着地推进着。这一切,都让这个边塞郡县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生机。
而张承,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请蔡琰为他的\"的卢青春版\"也题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