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春日,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然而,对于大宋的官僚体系而言,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雷霆洗礼。
崇祯帝在紫宸殿中,以震耳欲聋的声势,宣布了废除门下、尚书两省,确立中书省为核心中枢,并任命左右丞相及六部尚书的重大改革。
随后,他将改革的锋芒直指地方,决意废除积弊深重的“路”制,设立“行中书省”,并以“巡抚”统领一省军政民生。
北宋末年共有二十四路。
京东东、京东西、河北东、河北西、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京西南、京西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两浙路、荆湖南、荆湖北、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南东、广南西、陕西路等。
左丞相李纲深知皇帝的雷厉风行,也理解改革的迫切性。
他奉旨后,中书省上下更是加班加点,恨不得在一夜之间便将皇帝的旨意落实到位。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废路设省”不过是换个名头,将原有的二十四路,直接更名为二十四行省,再各设一名巡抚罢了。
于是,仅仅一天时间,一份写着“大宋二十四行省”的奏报便送到了崇祯帝的御案上。
“混账!”
紫宸殿内,崇祯帝的怒吼声震彻殿宇,奏本被狠狠地摔在地上,激起一阵尘埃。
李纲心头一颤,不明所以。
他自认为效率已然极高,却不料竟引得官家如此震怒。
是中书省办事太快了吗?
“李纲!朕所言废路设省,是简单的换个名字吗?!”
崇祯帝从龙椅上走下,走到李纲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语气不善:“朕要的是精简!是效率!是强干弱枝,而非多头并立!二十四路各自为政,臃肿不堪,朕将它们原封不动地换个名字,就能解决问题了?这分明是换汤不换药,糊弄圣听!”
“那二十四路,本就是为牵制地方而强行划分,许多区域山川形便被割裂,经济联系被阻断,军政管辖更是混乱不堪!”
“朕要的是结合我大宋的疆域范围、路级政区分布及地理特征,分阶段整合调整!该合并的合并,该拆分的拆分!”
崇祯的想法是,最终形成类似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行政格局!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行政区域的拆分与合并,还需兼顾军政管辖、经济联系及边疆治理!
而不是简单换个名字。
“你们中书省竟然敷衍至此,真以为朕的革新是儿戏吗?!”
崇祯的痛斥,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李纲身上。
老李头这才幡然醒悟,自己和中书省的官员们,竟是如此短视和简单化地理解了陛下的宏图大略!
陛下的“废路设省”,绝非仅仅是名称的更迭,而是对整个大宋地方行政体制的重构,是对权力分配的重新洗牌,是对国家治理理念的彻底颠覆!
“臣知罪!臣有负陛下圣恩,思虑不周,请陛下责罚!”
李纲低下头,羞愧万分。
他终于理解到了官家的良苦用心,感受到其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决心。
此后半个月,中书省灯火通明,所有官员都绷紧了神经。
在李纲的亲自主持下,中书省上下夙兴夜寐,呕心沥血,对大宋的二十四路进行了最为细致深入的研讨。
他们查阅旧制,对照舆图,分析各地地理、经济、人口、军事布防。
最终才拟定出了一份初步的“废路设省”方案,并郑重呈送崇祯帝御览。
紫宸殿中,李纲将一份详细的舆图铺展开来,指着地图上的划分,向崇祯帝奏道:
“陛下圣明,废路改省,是为强化其一级行政区属性,统一军政、民政、财政权。”
“因此,臣等经过研讨,决定先以地理单元,即‘山川形便’为核心,将我大宋的二十四路进行整合,最终构建‘两京十三省’的新框架。”
“首先,是两京直隶区。”
李纲指向地图中央:“东京开封府,为为北直隶!其范围将原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等地划入,此地乃天下之中,交通枢纽,纳入中央直辖,既可强化京畿防御,又能震慑周边。”
崇祯点了点头,北直隶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大明的河南省全境。
接着,李纲将手指移向长江下游:“南京金陵府,为南直隶!其范围将原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并入,同时涵盖江南东路北部地区,包括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核心地带。”
他解释道:“江南东路、淮南东路历来是我大宋的财赋重地,与南北交通枢纽,纳入南直隶,朝廷可直接掌控,确保国库充盈,物资转运畅通。”
“如此一来,南直隶与北直隶接壤,两京直隶区连成一片,形成强大的中央直辖区,无论地理还是经济,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确保政令畅通。”
崇祯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地图上的两片直隶区域,它们如同两颗坚实的基石,拱卫着两京,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强大的行政核心,与他此前设想的中央集权不谋而合。
李纲继续奏道:“原两浙路,山川形便,独立成区,改为浙江行省。”
“原河东路,地处晋中,自然屏障明显,改为山西行省。”
“原荆湖南路,地处湘江流域,改为湖南行省。”
“原荆湖北路,地处长江中游,改为湖北行省。”
“原河北西路和河北东路,两路虽有山脉阻隔,然唇齿相依,皆为抗金前线,臣等将其合并为河北行省,如此,可统一调配兵力钱粮,抵御金人。”
“原成都府路和梓州路,皆处四川盆地腹地,经济文化联系紧密,合并为四川行省,利于资源整合,稳定西南。”
“原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地处西北边陲,与西夏接壤,军事地位重要,合并成陕西行省,可集中力量,加强边防。”
“原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地处山东丘陵及华北平原东部,合并为山东行省,此地物产丰饶,漕运要冲,合并后可强化管理。”
“原淮南西路南部、江南西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亦将根据地理特征和军政需要,分别调整为江西行省、福建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
“原利州路、夔州路,则并入四川行省管辖。”
李纲补充道:“陛下,我大宋原有的二十四路,经过如此合并与拆分,最终形成了两京(北直隶、南直隶)和十三个行省的格局,您觉得意下如何?”
“善!”
崇祯抚掌称赞,这就是他想要的行政划分。
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如此正方便自己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