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的秋意还没散尽,交州就传来了消息:合浦郡有伙东吴旧部,领头的是周循的侄子周泰(与东吴老将同名),纠集了两百多流民,占了合浦城外的一座山寨,劫掠过往商队,还喊着“恢复东吴”的口号。
消息传到洛阳时,刘成(刘备)正在和诸葛亮、马谡商议凉州驿站的事。诸葛亮看着奏报,眉头微蹙:“这伙人虽人少,却在商道上作乱,若不尽快平定,恐会影响交州的粮运——今年交州的稻谷要靠商道运去中原,耽误不得。”
刘成放下奏报,心里盘算着:两百多人的小股势力,没必要派陈到、魏延这种大将去,正好让马谡练练手。他看向马谡:“幼常,你怎么看?要是让你去处理,你会怎么做?”
马谡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身子,从怀里掏出一张交州地图——这是他之前研究交州事务时画的,上面标着商道、山寨的位置。“陛下,丞相,晚辈认为,这伙人虽喊着‘恢复东吴’,但核心是为了劫掠粮食。咱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派使者去山寨,许他们‘归降免罪,分配土地’,瓦解他们的人心;第二步,派少量兵力驻守合浦商道,防止他们逃跑,要是劝降不成,再出兵围剿,动静越小越好,别耽误粮运。”
诸葛亮点点头,补充道:“幼常说得对,交州湿热,大军去了容易染病,派三千兵力足够了。另外,你可以让交州太守吴巨配合,他熟悉当地土人,能帮着劝降流民。”
刘成心里暗喜,马谡这思路很清晰,既有安抚又有防备,还考虑到了粮运和水土问题,比他预想的还周全。“就按幼常说的办!幼常,你跟陈到将军说一声,让他派部将带三千兵力去交州,你负责统筹调度,有什么事随时传信回洛阳。”
马谡又惊又喜,连忙领命:“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和丞相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日,马谡忙得脚不沾地——先写书信给陈到,说明作战计划;再给吴巨发函,让他提前联络山寨附近的土人,帮忙传递劝降信;还跟户部的人对接,确认交州粮运的路线和时间,确保围剿不影响粮车通行。
刘成偶尔会去马谡的官署看看,有时会提醒他:“劝降信里别光说大道理,要写清楚归降后能分到多少亩地,能不能免赋税,流民最关心这个。”马谡听了,立刻修改劝降信,加了“归降者每人分良田五亩,免三年赋税”的条款。
十几天后,交州传来消息:周泰的山寨里,大部分流民都是因为去年交州水灾没了土地,才跟着周泰作乱。看到劝降信里的条件,有一百多人偷偷下山归降,周泰只剩下五十多人,还想顽抗,被陈到的部将一举擒获,山寨被平,商道没受影响,粮车已经按时出发去中原了。
马谡拿着奏报,兴冲冲地去见刘成和诸葛亮。诸葛亮看着奏报,笑着拍了拍马谡的肩膀:“做得好!既平定了乱事,又没耽误粮运,还安抚了流民,这就是‘攻心为上’的道理,你学明白了。”
刘成也笑着说:“幼常,这次干得不错!以后这种地方事务,你可以多牵头,多历练历练。”
马谡心里暖洋洋的,他知道,这是陛下和丞相在培养他。而刘成看着马谡的背影,心里也松了口气——诸葛亮的接班人有着落了,而且不是靠突然死亡来过渡,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才更符合季汉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