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七年的凉州,秋霜比往年早来半月。武威城都督府的后院里,赵云坐在廊下晒着太阳,手里握着半块晒干的甘草——这是医匠让他含着润喉的,自从上月处理漠北商队纠纷时淋了场雨,他就一直咳嗽,痰里偶尔还带着血丝。
“父亲,该喝药了。”赵统端着药碗过来,碗沿还冒着热气。赵云接过碗,眉头皱了皱——这药他喝了快一个月,苦味都渗进骨头里了,可咳嗽却没见好多少。
廊外突然传来马蹄声,赵广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喜色:“父亲,陛下和丞相来了!还带了洛阳最好的医匠!”
赵云连忙想要起身,却被一双温暖的手按住。“子龙,坐着就好,别折腾。”刘备(刘成)的声音传来,他身后跟着诸葛亮,还有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年轻人——马谡,最近总跟着诸葛亮处理政务。
刘成看着赵云苍白的脸,心里比谁都急。作为穿越到刘备身上的现代人,他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清楚“咳血”可能意味着什么,只是不能明说,只能压着担忧问医匠:“子龙的身子,到底怎么样?需不需要回洛阳静养?”
医匠躬身答道:“陛下,赵将军是常年驻守边疆,风寒入肺,加上年岁已高,需慢慢调理,不宜长途奔波。臣已调整了药方,再配合甘草润肺,应能缓解。”
刘成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金银花和菊花——这是他让内侍在洛阳园子里种的,按现代知识,这两种花煮水喝能清热消炎。“子龙,你平时除了喝药,也用这个煮水喝,甜甜的,比药好喝。”
赵云接过布包,笑着点头:“多谢陛下费心,臣听陛下的。”
诸葛亮这时拉过马谡,对赵云说:“子龙,这次带幼常来,是想让他跟着你学学边疆事务。凉州的汉羌共治、商道管理,都是你一手操持的,让他多学学,以后也好帮你分担。”
马谡连忙躬身行礼:“赵将军,晚辈愚钝,还请您多指点。”
赵云看着马谡,想起当年他在南中献策的机灵劲儿,笑着摆手:“幼常是有大才的,不用这么客气。你要是不嫌弃,就常来府里,我给你讲讲羌人的习俗,还有商道上那些要注意的坑。”
接下来的几日,马谡每天都去都督府,赵云果然倾囊相授——从如何跟羌胡首领谈判,到怎么判断商队有没有夹带违禁品,甚至连哪段山路雨季容易塌方,都一一告知。刘成偶尔也会过来,有时听他们聊事务,有时会插一嘴“要是在商道沿途设几个驿站,既能歇脚又能囤粮,多方便”,马谡听了眼睛一亮,立刻记在本子上,说回去就拟个驿站建设的章程。
这天傍晚,刘成独自留在都督府,看着赵云靠在软榻上打盹,心里一阵感慨。他穿越过来这么多年,早已把这些老臣当成了家人,赵云要是有事,他真的接受不了。“子龙,你可得好好好起来,”他轻声说,“咱们还得一起看一统天下呢。”
赵云似乎没听见,呼吸却比之前平稳了些。刘成知道,调理需要时间,急不来。而他不知道的是,马谡已经根据赵云的指点和他的建议,拟好了《凉州驿站建设疏》,正准备拿给诸葛亮看——这是马谡第一次独立处理边疆事务规划,也是诸葛亮培养他当接班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