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易贷”产品的成功上线,如同在东海分行的普惠金融版图上插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线上申请、自动审批、快速放款的模式,在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申请量和成功放款笔数稳步攀升,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信贷投放,更积累了宝贵的客户数据和业务经验。
林墨所领导的普惠金融部,终于不再是那个需要不断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试点部门”,而是成为了分行内部一个崭露头角、甚至引来些许羡慕的业务单元。总行相关条线的简报上,也开始出现东海分行“税易贷”业务的亮点报道。
然而,伴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和部门能见度的提升,成长的烦恼也接踵而至。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人力。原先的团队编制,是为了试点和探索准备的,面对日益增长的“链融通”和爆发式增长的“税易贷”业务,人手立刻捉襟见肘。方薇、张晓等骨干员工几乎天天加班,疲于应对客户咨询、资料审核和贷后管理。那几位老客户经理虽然已经融入团队,但面对完全线上化、标准化的“税易贷”产品,其传统的人际关系和酒桌公关能力似乎派不上用场,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林墨不得不再次向陈永清和人力资源部打报告,申请增加人员编制。但分行整体的编制控制很严,流程漫长。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系统支撑和内部协同。
“税易贷”的自动化审批模型,是基于相对标准的税务数据设计的。但随着客户基数扩大,一些边界案例开始出现。比如,某个企业纳税记录良好,但其实际控制人在其他领域有负面舆情;或者,某个个体工商户的应税收入波动较大,系统难以准确判断其稳定性。这些情况需要人工介入复核,但复核流程在现有的信贷系统中并未完全打通,导致效率降低,甚至出现了几笔因为人工复核延迟而客户放弃贷款的情况。
林墨找到It部门,希望优化系统流程,增加人工复核节点和风险预警功能。It部门的回复依旧是“资源紧张,需要排期”。这一次,对方的理由似乎更充分了些:分行的核心系统正在为应对总行即将推出的新一代系统升级做准备,所有非核心的优化需求都被暂时搁置。
同时,随着普惠金融部业务量的显着增长,也触及到了一些其他部门的“领地”。
一天,公司业务部的一位副总半开玩笑地对林墨说:“林总,你们现在势头很猛啊!听说昨天有一家年销售几千万的科技公司,本来想找我们做一笔抵押贷款,结果看到你们的‘税易贷’宣传,直接线上申请了信用贷。你们这可是在抢我们的优质客户啊!”
虽然是玩笑口吻,但林墨听出了其中的不满。传统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是属于公司业务部的服务范畴,如今普惠金融部凭借更便捷的产品,确实形成了一定的“跨界”竞争。
甚至内部也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在一次分行的业务协调会上,当林墨提出希望计财部在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对普惠金融业务给予一定倾斜,以更好地支持小微客户时,计财部负责人委婉地表示,需要平衡全行的利润考核,对单一业务部门的过度倾斜可能会影响其他部门的积极性。
林墨感到一种无形的掣肘。业务做不起来时,压力巨大;业务做起来了,新的矛盾和阻力又浮出水面。他意识到,管理一个部门,远不止是抓业务、控风险那么简单,还需要平衡内外部资源,处理复杂的部门间关系,这需要更高的格局和更娴熟的技巧。
晚上,他约陈永清一起吃了个简餐,倾诉了目前的困境。
陈永清默默地听着,然后笑了笑:“感觉到难了?这说明你真的在成长了。任何一个新业务、新部门的发展,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从被怀疑,到被认可,再到因为触及既有格局而被抵触,这是规律。”
他夹了一筷子菜,继续说道:“It部门的资源问题,我来协调。总行推新系统是事实,但普惠金融是战略方向,必要的系统支撑必须保障。至于内部竞争和资源分配的问题,你需要换位思考。不能只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要站在分行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形成互补,而不是内耗。比如,那家科技公司,你们提供了便捷的信用贷,解决了其短期流动资金,但可能其长期的项目融资、结算服务,依然需要公司部的支持。你可以主动和公司部沟通,建立客户共享和协同服务机制。”
陈永清的一席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林墨豁然开朗。
第二天,林墨主动拜访了公司业务部的负责人,坦诚沟通了“跨界”客户的问题,并提出建立联动机制的想法:对于符合一定标准的客户,由普惠金融部提供基础的标准化信贷产品,同时将客户的深度金融需求信息同步给公司部,由公司部跟进提供综合服务,业绩可以按比例分成。
这个提议,既展现了合作诚意,也考虑了对方的利益,很快得到了公司部的积极响应。
同时,他也调整了向计财部申请Ftp优惠的方案,不再单纯强调普惠金融的“政策性”,而是用数据说话,详细分析了“税易贷”业务带来的低成本存款沉淀、客户增长带来的交叉销售机会以及其对于分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的长期价值。
他的思路和方式转变,逐渐化解着外部的阻力。
成长的烦恼依旧存在,系统优化仍需时间,人手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但林墨已经明白,作为部门负责人,他不仅要带着团队冲锋陷阵,更要学会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为部门的发展扫清障碍,营造空间。
他站在办公室的白板前,上面画着部门未来的业务生态图,中心是不断壮大的小微客户群,周围连接着供应链金融、数据信贷、场景服务等多个板块。他知道,这片疆域才刚刚开拓,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探索,而他也必须伴随着部门的成长,不断锤炼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管理者和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