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云层时,小汤圆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瞳孔里映着窗外流动的光斑,仿佛整个天空都落进了他的眼底。他把脸紧紧贴在舷窗上,鼻尖压得微微发红,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模糊的痕迹,嘴里不停念叨:“姐姐你看!云朵像!软软的,白白的,我好想伸手摸一摸,咬一口!”
汤予竹笑着握住他的小手,指尖能感受到他掌心温热的汗意和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指节。她轻轻捏了捏弟弟的手,柔声说:“等我们到了京城,秋天的时候京大里的银杏会全黄了,叶子一片片落下来,铺在小路上,像铺了一层金毯子。到时候我们手牵手在校园里散步,就能踩着‘金子’走啦。”她说这话时,目光也落在窗外——云海无边无际,阳光洒在上面,泛着金色的光泽,像一片铺满了碎钻的海洋,波光粼粼,温柔又辽阔。
空姐推着餐车走过来,轮子在地毯上发出轻微的滚动声,她的声音温柔得像春风拂面:“您好,请问需要什么餐食?我们有鸡肉饭和牛肉面,都是热食,刚从配餐中心送上来。”
“一份鸡肉饭,一份牛肉面,谢谢。”汤予竹礼貌地回应。她知道小汤圆从小就爱吃面条,尤其是劲道的手擀面,牛肉面更适合他,面条吸饱了汤汁,一口下去满嘴香。
餐食很快递了过来,还冒着热气。鸡肉饭的盖子掀开时,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米饭粒粒分明,泛着油润的光泽,炖得软烂的鸡肉块堆在上面,胡萝卜切得均匀,青豆翠绿,酱汁缓缓渗入米饭缝隙,颜色诱人。牛肉面的汤色清亮却不寡淡,飘着细碎的葱花和香菜,面条根根分明,筋道有弹性,几片厚实的牛肉整齐地卧在面上,边缘微微卷起,一看就是慢火炖煮过的。
小汤圆迫不及待地拿起叉子,挑起一根面条,吹了两口气,也不怕烫,直接送进嘴里。他眼睛瞬间眯成了月牙,脸颊鼓鼓的,一边嚼一边含糊地说:“姐姐,这个面条好好吃!比家里的还香!汤也香!”
汤予竹看着他吃得香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自己也尝了一口鸡肉饭——鸡肉鲜嫩入味,酱汁咸淡刚好,米饭软糯却不黏牙,确实比她预想中好太多了。她把自己碗里的大块鸡肉夹起来,放进小汤圆的碗里:“多吃点,到了京大还要收拾宿舍,搬行李,需要力气。”
小汤圆用力点头,嘴巴塞得鼓鼓囊囊,像只只顾着觅食的小松鼠,嘴角还沾了一点酱汁,他顾不上擦,只顾着埋头吃面。邻座的阿姨看着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这孩子真可爱,第一次坐飞机吧?看把孩子激动的。”
“是啊,第一次来京城。”汤予竹笑着回应,语气温和有礼。
“京城可大了,京大更是全国顶尖的好地方,”阿姨语气里满是羡慕,“你们是去旅游吗?”
“不是,我去京大上学,带弟弟一起去。”汤予竹轻声说。
“京大啊!”阿姨眼睛一亮,“那可太厉害了!能考上京大的都是天之骄子,你这孩子肯定特别优秀!好好读书,以后前途无量,肯定有大出息!”
汤予竹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她没有说自己是省状元,也没提学校为她争取的特殊政策——专属的过渡宿舍、学费全免、生活补助,这些都不是施舍,而是她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用一张张满分试卷拼来的底气。她知道,这份底气足够支撑她和小汤圆在京城站稳脚跟,哪怕从零开始,也能一步步走出属于她们的路。
飞机平稳飞行了两个多小时,机舱内渐渐安静下来,乘客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看书,有的戴着耳机听音乐。广播里传来空姐清晰柔和的声音:“各位乘客,飞机即将降落在京城首都国际机场,请您系好安全带,收起小桌板,关闭电子设备,准备降落。”
小汤圆立刻坐直了身体,小手紧紧抓住汤予竹的手腕,眼睛亮亮的,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姐姐,我们要到京大了吗?真的要到了吗?”
“是啊,马上就到了。”汤予竹帮他把安全带系好,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降落的时候会有点颠簸,别怕,紧紧抓住我的手就行。”
飞机开始缓缓下降,穿过层层云雾,窗外的景象逐渐清晰起来。高楼大厦如森林般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像无数把利剑指向天空;公路上的汽车如蚂蚁般穿梭不息,密密麻麻,川流不息;远处的天安门广场隐约可见,红墙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而肃穆。
小汤圆的嘴巴张成了“o”型,眼睛瞪得圆圆的,几乎贴在了玻璃上:“姐姐!房子好高啊!比村里的老槐树高好多好多!是不是风一吹就会倒?”
汤予竹轻笑:“不会的,这些楼都很结实,是用钢筋水泥建的,比山还稳。等下我们就能看到京大的校园了,里面有湖,有塔,还有好多好看的树,春天开桃花,秋天满地金黄。”
小汤圆听得入神,小手一直贴在窗上,仿佛想透过玻璃触摸那片陌生又神奇的城市。他心里已经开始想象:湖里有没有鱼?塔能不能爬?树上的叶子是不是真的像金子一样?
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震动声,机舱内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小汤圆还在扒着舷窗往外看——停机坪上停着许多架飞机,有大有小,银白色的机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群展翅欲飞的钢铁大鸟。
“姐姐,以后我们还能坐大飞机来京大吗?”他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声音里带着期待。
“当然可以,”汤予竹揉了揉他的头发,指尖拂过他柔软的发丝,“等放寒假,我们坐飞机回村里看张奶奶和李婶,让他们也看看你在北京长高了、变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