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去值机柜台,递上自己的身份证和小汤圆的户口本。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戴着工牌,笑容亲切:“两位去京城是吧?请稍等。”
她熟练地核对信息,打印登机牌,还贴心地为他们选了靠窗的座位。“小朋友第一次坐飞机吧?靠窗能看到云和地面,挺有意思的。”她说着,把两张登机牌递过来,“蓝色的箱子要托运,小箱子可以带上飞机。”
汤予竹道谢后,接过登机牌,仔细看了看:航班号cA1826,登机口b3,座位号15F和15E——她坐中间,小汤圆靠窗。她把登机牌和行程单一并放进文件袋,动作轻柔,像在保护什么重要的秘密。
过安检时,小汤圆明显紧张起来。他紧紧抓着姐姐的手,眼睛盯着那台闪烁红光的机器,声音有点发抖:“姐姐,那个盒子会吃掉我的鲸鱼吗?”
“不会的。”汤予竹蹲下身,轻轻抱住他,“它只是看看有没有危险的东西,你的鲸鱼玩偶很安全,一会儿就还给你。”
安检人员是个和蔼的中年阿姨,看到小汤圆害怕的样子,特意放柔了声音:“小朋友,别怕,把玩偶放进篮子里就行,就像过山洞一样,很快的。”
小汤圆点点头,把怀里那只毛茸茸的蓝色鲸鱼轻轻放进塑料篮。传送带缓缓移动,机器扫描,绿灯亮起。阿姨把玩偶还给他,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真勇敢。”
通过安检后,他们找到b3登机口,坐在候车椅上等待。离登机还有半小时,汤予竹从背包里拿出李婶给的咸菜罐子、几个馒头,还有两个煮鸡蛋,简单拼成一顿午饭。
“先吃点东西,飞机上还有飞机餐。”她把馒头掰成小块,夹上一点咸菜,递给小汤圆。
小汤圆接过,咬了一口,咸香的味道让他眯起眼睛:“姐姐,飞机餐是什么味道的?”
“我也没吃过。”汤予竹笑了,“听说是米饭、炒菜、水果,还有一盒饮料,可能还有小点心。”
“那有巧克力吗?”他眼睛亮亮的。
“应该没有吧。”她揉揉他的头发,“等到了京城,我们去超市买,想吃什么买什么。”
小汤圆满足地点头,继续啃着馒头,吃得认真又香甜。
登机时间到了,广播响起:“请乘坐cA1826航班前往京城的旅客,现在开始登机……”
他们随着人流走向登机口,穿过一条封闭的廊桥,第一次踏上飞机的舷梯。小汤圆脚步放得很慢,每走一步都抬头看一眼头顶的机舱门,像在确认这不是梦。
空姐站在门口,穿着深蓝色制服,笑容温婉:“欢迎登机。”
汤予竹找到15排的座位,让小汤圆先坐进去。他一屁股坐下,立刻趴到窗边,小手贴在玻璃上:“姐姐,飞机好大啊!外面有轮子,还有翅膀!”
汤予竹坐到他旁边,系好安全带,心跳微微加快。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尖有些发凉,掌心微微出汗。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镇。她想起原身的笔记本,那本被翻得卷边的本子,上面写着一行又一行的梦想:
“我想坐飞机。”
“我想去京城。”
“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想上大学,学新闻,写真实的故事。”
如今,她带着这些字句,带着小汤圆,终于踏上了这条路。
广播响起,机长开始做飞行前的说明。安全演示视频在头顶的屏幕上播放,空姐们演示如何系安全带、使用氧气面罩。小汤圆看得专注,还模仿着把安全带解开又系上。
飞机开始滑行,引擎逐渐轰鸣,声音由低到高,像一头巨兽在苏醒。小汤圆紧张地抓住汤予竹的手:“姐姐,好响啊……”
“别怕,这是飞机在加速,马上就要起飞了。”她轻轻拍着他的手背,声音平稳,“你看窗外。”
跑道在眼前延伸,飞机速度越来越快,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震动。忽然,机身微微抬头,轮子离地——小汤圆“哇”地一声叫出来,整个人贴在窗边。
地面上的房子、道路、田野迅速变小,像被拉远的积木模型。云层从两侧掠过,洁白柔软,像一大团一大团的漂浮在空中。阳光从云缝中洒下,照在机翼上,闪着银光。
“姐姐!我们飞到云上面了!”小汤圆激动得声音发颤,“云下面是灰色的,上面是白色的!好漂亮!”
汤予竹望着窗外,心也仿佛被托了起来。她看到连绵的山脉像褶皱的布匹,河流如银线蜿蜒,城市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天空是那种纯净的蓝,深邃而辽远,仿佛能容纳所有的梦想。
她轻轻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风从高空吹来,透过机舱的缝隙,仿佛也吹进了她的心里。
她知道,京城就在前方。
那里有她的大学,有她的专业,有图书馆、实验室、新闻社。
那里有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新的挑战。
那里,她可以重新开始,带着原身的记忆,带着小汤圆的笑声,带着这一路的艰辛与希望。
飞机平稳飞行,进入巡航状态。她从文件袋里再次拿出录取通知书,指尖轻轻抚过“京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几个字。阳光透过舷窗照在纸上,字迹清晰,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她知道,这一程,不只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命运的转折。
从小镇到城市,从过去到未来,从沉默到发声。
她要替原身说出那些没来得及说的话,写出那些被埋没的故事,活出两个人的人生。
飞机在云海上平稳飞行,像一只执着的鸟,朝着光的方向,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