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的清晨,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尽,一层薄如轻纱的白雾浮在低矮的坡地与稻田之间,随风缓缓流动。
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夹杂着泥土和野花的气息,沁人心脾。
汤予竹早早地背上竹编的篮子,牵起小汤圆的小手,踏上了通往村后山坡的小路。
所谓的“山”,其实只是村子背后连绵起伏的缓坡,长满了栗子树和野果树,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是村里孩子们最喜爱的游乐场。
竹篮里整齐地放着水壶、干净的布巾和一把小巧的剪刀;
小汤圆则提着一个浅黄色的网兜,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脚步轻快得像只刚出窝的小兔子,时不时回头喊一声:“姐姐,快点呀!”
“姐姐,你看!稻田变黄了!”小汤圆突然停下脚步,指着田埂边那片开阔的稻田,声音里满是惊喜。
汤予竹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成片的稻田在晨光中泛着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掀起一层又一层金色的波浪,发出沙沙的轻响。稻叶边缘已染上淡淡的黄晕,叶脉清晰可见,上面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阳光斜斜地洒下来,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仿佛有人往田野里撒了一把闪亮的碎钻。她望着这熟悉的景象,心头微微一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高中那几年,每到秋收时节,她总会跟着村里的长辈们下田割稻。镰刀划过稻秆的清脆声响,手掌被稻叶边缘划过的微痒感,还有那扑面而来的浓郁稻香,至今仍清晰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再过不久,就要开始收割了。”她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与温柔。
两人沿着田埂继续前行,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踩上去留下浅浅的脚印。田埂两侧长满了野草和各色野花:毛茸茸的狗尾草在风中轻轻摇晃,像一串串小铃铛;紫色的牵牛花攀附在路边的石块上,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水珠滚落时,宛如小姑娘悄悄抹去的眼泪;星星点点的野菊藏在草丛深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像是大地悄悄吐出的呼吸。小汤圆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金黄的野菊,捧在手心里,一路小跑着递到汤予竹面前:“姐姐,给你!好香的花!”
“谢谢你,小汤圆。”汤予竹接过花,轻轻别在他耳边的碎发间,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真好看,像个小男子汉戴了朵勋章。”
小汤圆咧嘴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随即又蹦蹦跳跳地往前冲去,小网兜在身后甩来甩去,像只欢快的小鸟。没走多远,一条清澈的小溪出现在眼前,溪水缓缓流淌,水底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石缝间有几尾小鱼灵活地穿梭着,银色的尾巴一摆,便钻进更深的水底。小汤圆立刻趴在溪边,伸出小手探进水里,冰凉的溪水溅上他的手背,他忍不住咯咯直笑:“姐姐,有小鱼!好多小鱼!我们能抓几条回去养吗?”
“不行哦。”汤予竹走过来,蹲在他身旁,轻轻用布巾擦掉他袖口的水珠,“小鱼离不开溪水,它们在这里才能自由自在地长大。我们看看就好,不打扰它们,好不好?”
小汤圆歪着头想了想,点点头:“好!那我只看,不抓。”
汤予竹欣慰地笑了,牵着他继续往前走。不多时,便进入了栗子林。高大的栗子树层层叠叠,枝叶交错,遮住了大半天空,只留下斑驳的光影洒在地面上,像一幅会流动的画。树叶已经开始泛黄,边缘微微卷起,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在小汤圆的脸颊上投下点点光斑。栗子球挂在枝头,一个个像绿色的小刺猬,外壳布满坚硬的尖刺,有些已经微微裂开,露出里面褐红色的栗子,散发着淡淡的坚果香气。
“小心点,别碰那些刺,会扎到手的。”汤予竹轻声提醒,从竹篮里取出一根细长的竹竿,轻轻敲打高处的枝条。随着“啪嗒”“啪嗒”的声响,几颗栗子球应声掉落,在地上滚了几圈,停在草丛边。
小汤圆兴奋地跑过去,抬起脚就想踩开栗子球:“姐姐,我来打开它!”
“别用脚踩,会把里面的栗子弄坏的。”汤予竹赶紧拉住他,从篮子里拿出剪刀,捡起一颗栗子球,熟练地沿着裂缝剪开外壳,三颗饱满圆润的栗子滚落出来,散发着淡淡的甜香。“要用工具慢慢剪,你看,这样才不会伤到栗子。”
小汤圆眨巴着眼睛,接过小剪刀,学着姐姐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剪开一颗栗子球。虽然动作有些笨拙,剪得歪歪扭扭,但他格外认真,每剪开一颗,就高高举起,像献宝似的喊道:“姐姐!你看!我也会了!我剪开了!”
“真棒!”汤予竹笑着接过他手中的栗子,放进竹篮里,眼里满是温柔与赞许。
阳光渐渐升高,林间的温度也慢慢上升。小汤圆的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脸颊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汤予竹从篮子里取出水壶,拧开盖子,递给他:“来,喝点水,歇一会儿。”
小汤圆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抹了抹嘴,一屁股坐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望着竹篮里堆得满满的栗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姐姐,我们摘了这么多栗子,回去可以做栗子焖鸡,还可以做栗子糕、栗子粥,还有糖炒栗子!”
“好,都听你的。”汤予竹靠在一棵粗壮的栗子树上,仰头望着树冠间漏下的阳光,耳边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她望着远处的山峦,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勾勒的山水画;山脚下,村庄的白墙黑瓦掩映在绿树之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缓缓融入天空。近处的栗子林里,光影斑驳,风过处,树叶轻舞,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温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