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风声外泄,长安议罪
春回大地,边郡的春耕正如火如荼。新打造的铁犁在田地里翻起黑土,乡勇营的士兵们脱下铠甲拿起农具,与百姓一起劳作,田埂上不时传来笑声。与此同时,狼山铁矿的第一座冶炼工坊正式投产,通红的铁水浇入模具,冷却后便成了锋利的镰刀和坚固的犁头。
一切都在按《五年规划》的步调推进,没人注意到,一份抄录的规划副本,正悄然通过商旅传入长安。
这份副本先是落到了御史大夫周昌手中。周昌是出了名的刚直,看到“以军力拓疆土”“收服西域小国”等字眼,顿时勃然大怒,当即捧着副本冲进未央宫。
“陛下!天宇要反!”周昌嗓门洪亮,在殿内回荡,“这《五年发展规划》哪里是发展边郡,分明是在打造独立王国!他要盐铁专营,要私练乡勇,还要拓疆土——这不是反贼是什么?”
刘邦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心中一沉,接过副本细看。越看脸色越难看,尤其是看到“五年练成五万乡勇”“河西走廊建立要塞”等内容,指尖都在颤抖。
“他竟有如此野心!”刘邦将副本摔在案上,“朕就知道他扩编辅兵营没安好心,原来早有预谋!”
此时,陈平恰好进来,见此情景,拿起副本仔细看了一遍,眉头紧锁,却没有立刻附和周昌。
“陈平,你怎么看?”刘邦问道,语气带着怒意。
陈平沉吟道:“陛下,天宇的规划确实大胆,但‘不臣之心’四个字,还需谨慎。边郡地处偏远,若不发展盐铁,百姓难以安定;若不训练乡勇,难以防备匈奴;至于拓疆土……或许他真是为了断绝匈奴后路。”
“你还替他说话!”周昌怒道,“私练五万乡勇,这是防备匈奴吗?这是要兵临长安!”
朝中大臣听闻此事,纷纷涌入大殿,一时间议论纷纷。
“天宇在边郡搞盐铁专营,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又要扩军,其心可诛!”
“听说他用匈奴人为将,用羌女为官,早已不遵汉制,这规划怕是早就想好了!”
“依臣看,当立刻削其兵权,召他回长安任职,断其根基!”
唯有萧何沉默半晌,开口道:“陛下,削兵权恐生祸端。如今荥阳战事正紧,边郡若乱,匈奴必趁机南下,到时候腹背受敌,悔之晚矣。”
“那难道就放任他做大?”周昌反问,“等他五万乡勇练成,再占据河西,咱们还有胜算吗?”
刘邦看着争吵的大臣,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忌惮天宇的野心,又不得不依赖边郡的稳定。正如萧何所说,此刻动天宇,无异于自毁长城。可若不动,这《五年规划》就像一把悬顶之剑,让他日夜难安。
“陈平,你有何良策?”刘邦看向陈平,语气缓和了些。
陈平道:“陛下可先派使者去边郡‘慰问’,名为查看民生,实则探其虚实。若天宇真有反心,定会露出破绽;若只是为了治理边郡,咱们也可借机敲打,让他收敛些。”
刘邦点头:“就依你。派谁去合适?”
“御史中丞郦食其。”陈平道,“郦大人能言善辩,又刚正不阿,既能传达陛下的关切,也能看清边郡的实情。”
刘邦准奏,当即拟旨,命郦食其为使者,携带赏赐前往边郡,名为“犒劳军民”,实则探查《五年规划》的底细。
消息传到边郡时,天宇正在武学查看少年们的训练。一群各族少年穿着统一的短打,在教官的指导下练习扎马,虽稚气未脱,眼神却异常专注。
“侯爷,长安派郦食其来了,说是犒劳军民。”李信匆匆赶来,语气带着担忧,“怕是为了《五年规划》的事。”
天宇放下手中的马鞭,淡淡一笑:“该来的总会来。让户曹司准备接旨,另外,把这几个月的盐铁收益账册、乡勇营的训练记录都整理好,郦大人想看什么,就给他看什么。”
“可是……”李信有些犹豫,“万一他鸡蛋里挑骨头怎么办?”
“挑就让他挑。”天宇望向长安的方向,目光平静,“边郡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人看。他若想敲打,我便接着——但想让我停了规划,不可能。”
此时的武学内,一个匈奴少年不小心摔倒,立刻有汉人少年伸手将他扶起,两人相视一笑,又继续扎马。天宇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定——边郡的根基,早已不是一份规划、几道圣旨能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