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的盐铁署,在腊月的寒风中透着暖意。天宇正与王敬核对年终账目,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驿马的嘶鸣——是长安来的信使到了。
他放下账册起身相迎,内侍捧着圣旨走进来,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蜀侯天宇,镇守边地有功,击退匈奴,保境安民,盐铁专营惠及四方,百姓部族皆愿其留驻。特册封其为陇西侯,食邑三千户,准予留镇边地,总领陇西、北地、云中军政要务,盐铁、军需可自行调配,年终报备即可。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天宇跪拜接旨,起身时,手中的圣旨还带着驿马奔波的余温。
内侍笑着道贺:“陇西侯,陛下说了,您守住边地,就是帮他守住了半壁江山。这食邑三千户,是您应得的。”
天宇将内侍请进内堂,奉上热茶:“劳烦公公远道而来,还请转告陛下,臣定不负所托,边地一日不安,臣一日不回长安。”
送走内侍后,盐铁署的官吏和轻骑营的将领们纷纷前来道贺。赵信兴奋地说:“将军封爵留驻,边地的防务、盐铁的经营就能一以贯之,再也不用担心朝令夕改了!”
王敬也笑道:“有了‘总领军政要务’的权限,盐铁署调拨物资给轻骑营、联防军就更方便了,效率至少能提高三成。”
天宇却神色平静:“封爵不是终点,是担子更重了。陛下给了权,咱们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功绩回报。”他当即下令,“传我将令:轻骑营扩编至八千人,年前完成编练;盐铁署加开三座铁矿,确保来年兵器供应;联防军吸纳更多归附部族,防线向北推进五十里,在漠南建立前哨站。”
消息传到陇西,百姓们奔走相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王二柱让儿子把“陇西侯”三个字写在木牌上,挂在自家门楣上:“往后,咱们也是有侯爷护着的人了!”
归附部族更是欢欣鼓舞。烧当带着羌人首领送来五十匹良马:“侯爷留驻,是我们羌人的福气!这些马给轻骑营,咱们联防军也跟着侯爷好好干,把匈奴挡在草原外!”
苻健则组织氐人部落,在边境开垦了万亩荒地,准备来年推广汉人的农耕技术:“侯爷用盐铁帮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就用粮食支援侯爷,这才是互相帮衬!”
天宇趁机召开边地军政大会,召集各郡太守、轻骑营将领、部族首领共商来年计划。会上,他提出“三固策略”:固军,轻骑营扩编后加强训练,联防军完善预警机制;固民,扩大盐铁民用规模,修渠垦荒,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固边,与归附部族签订更紧密的盟约,用盐铁贸易和粮食援助换取他们的忠诚。
“边地的安稳,不能只靠军队。”天宇对众人道,“军队是盾,盐铁是粮,百姓和部族是根基。盾坚、粮足、根基稳,匈奴再强也打不进来!”
众人纷纷赞同,各郡太守承诺会配合盐铁署推广农耕,将领们保证抓紧练兵,部族首领则发誓会严守盟约,共同御敌。
会后,天宇让人将“三固策略”写成布告,张贴在各郡县和部族聚居区。百姓和部族看到官府有明确的计划,心中更踏实了,连边市上的贸易都比往年热闹了不少——匈奴商人虽不敢像以前那样放肆,却也愿意用战马、皮毛换取更多的盐铁和粮食。
除夕之夜,天宇没有摆庆功宴,而是带着赵信、王敬登上望北堡。堡外,轻骑营的营地灯火通明,士兵们在篝火旁守岁;远处的村庄和部族帐篷里,也亮着点点灯火,偶尔传来孩童的笑声。
“明年这个时候,希望能看到漠南的前哨站也亮着灯。”天宇望着北方的夜空,那里有匈奴王庭的方向。
赵信点头:“有侯爷在,有轻骑营在,有这么多百姓和部族支持,一定能做到。”
寒风掠过堡墙,带着远处的烟火气。天宇握紧了腰间的环首刀,那刀柄上已被他摩挲得光滑。他知道,封爵留驻只是新的开始,边地的防御、盐铁的经营、与匈奴的较量,还有很多硬仗要打。但只要身后的灯火不灭,只要百姓和部族的期盼还在,他就会一直守下去,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大汉最稳固的西大门。
远处的辞旧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开始了。望北堡上的汉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陇西侯天宇,将与边地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