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的未央宫,刘邦正捧着关中盐铁半年来的收益账册,指尖划过“盈余两万贯”的字样,眼中难掩惊叹。自天宇推行“开采定量、冶炼分级”制度后,关中的盐铁不仅没因战事减产,反而利润翻倍,连带着周边郡县的粮食产量都涨了三成。
“陛下,蜀侯送来的‘循环账’真是神了。”张良在旁笑道,“盐铁利军费,粮食养兵源,兵强护盐铁,环环相扣,比任何律法都管用。”
刘邦合上账册,看向窗外——长安城西的盐铁署新址正在施工,工匠们往来穿梭,铁器的敲打声隐隐传来。他忽然起身:“传朕旨意,将关中所有官营盐矿、铁矿,尽数交予天宇管辖,不必再向朝廷报备,只需年终报一次总账即可。”
群臣皆惊。萧何连忙进言:“陛下,盐铁乃国之重器,全交予一人,恐生变故啊。”
“变故?”刘邦大笑,“天宇在蜀地、边郡掌盐铁数年,从未私吞一分一毫,反倒让国库充盈。若换作旁人,能有这本事?”他看向萧何,“你掌财政,该知道现在关中的盐铁收益,比三年前多了多少。朕信他,比信你们这些天天算小账的强!”
旨意传到天宇手中时,他正在长安城外督查新铁矿的勘探。捧着那道盖着玉玺的圣旨,他心中清楚,这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关中盐铁是大汉的经济命脉,一旦出乱子,整个“盐铁养兵、粮食养民”的循环都会崩塌。
“传令下去,关中盐铁署与蜀地、边郡盐铁署合并,统称‘大汉盐铁总署’,设三司:采运司管开采运输,冶炼司管铁器打造,贸易司管内外交易。”天宇对着地图,有条不紊地布置,“长安设总衙,由王敬任总领;各郡设分署,主官由总署直接任命,不许地方官吏插手。”
他特意强调:“关中盐铁的利润,三成归国库,三成用于本地水利农耕,三成投入兵器工坊,剩下一成作为工匠、矿工的奖金。账目要做到‘笔笔可查’,谁要是敢伸手,别怪我不客气。”
消息传开,关中的盐铁工匠、矿工们奔走相告。以前地方官吏常克扣工钱,甚至挪用铁器换私利,如今归盐铁总署直管,待遇明明白白,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老矿工周伯拍着胸脯说:“跟着蜀侯干,咱的汗没白流!”
萧何起初还有些担心,暗中派人数次核查账目,结果发现分文不差,甚至连运输损耗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对刘邦叹道:“蜀侯治盐铁,比治民还严,臣是多虑了。”
天宇并没有因权力扩大而松懈。他亲自带队巡查关中各盐矿、铁矿,将“开采定量”细化到每个矿洞——富矿每月开采不得超过三百石,贫矿控制在一百石以内,确保资源可持续;冶炼分级也根据关中需求调整,一级铁器优先供应长安卫戍部队,二级铁器重点支持中原贸易。
一个月后,关中盐铁总署的首份月报送到未央宫。刘邦看着上面清晰的收支、损耗、分配记录,对张良道:“你看,这才是真正的掌事之人。朕把关中盐铁交给他,算是选对了。”
而此刻的天宇,正站在长安城西的空地上,望着工匠们平整土地——这里将建起一座前所未有的“兵器工坊”,专门生产标准化兵器,为汉军东进做准备他知道,接管关中盐铁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