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的冬雪刚化,天宇已站在边市的高台上,望着往来穿梭的商队。与匈奴的三年之约签订后,边地的贸易闸门仿佛被彻底打开,不仅匈奴人来得勤了,连更远的乌孙、月氏部族也闻风而至,赶着马群、驮着皮毛,来换汉地的盐铁。
“将军,这是本月的贸易账册。”张平捧着竹简上前,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单是匈奴就送来三百匹战马,乌孙人用五十匹汗血宝马换了二十具铁犁和十石精盐,说还要介绍更多部族来交易。”
天宇接过账册,指尖划过“战马三百匹”的字样,嘴角微微上扬。自协议签订后,他便让盐铁署加派商队,将贸易路线从云中郡延伸到陇西、北地,甚至派人穿越沙漠,与西域部族建立联系。政策上也做了调整:用战马换盐铁,可享三成优惠;若能带来优质种马,还能额外获赠铁锅、布匹。
“优惠政策还要再推三个月。”天宇道,“让周边部族都知道,跟大汉做买卖,划算。”他看向远处的马厩,那里原本空荡荡的围栏,如今已挤满了各色战马——匈奴的矮脚马耐严寒,羌人的战马善爬坡,乌孙的汗血宝马爆发力惊人,每一匹都经过严格筛选,毛色光亮,四肢强健。
为了管好这些战马,天宇特意从骑兵营调来了老兽医李伯。此刻老人正蹲在马厩前,给一匹刚到的汗血宝马检查蹄铁,见天宇过来,连忙起身道:“将军您看,这马脚力真好,就是蹄子嫩,得换上咱们新造的铁蹄,不然经不住长途奔袭。”
天宇蹲下身,看着李伯给马换上铁蹄。那铁蹄用精钢打造,边缘打磨得光滑,既保护马蹄,又能增强抓地力。“这些细节得盯紧。”他对李伯道,“每匹马都要建档,记录年龄、健康状况、训练进度,出了问题能及时追溯。”
正说着,一个匈奴部落的首领牵着匹雪白的种马走来,用生硬的汉话道:“这是我族最好的马,换……最好的铁。”他指的是盐铁署新炼出的“百炼钢”,这种钢材打造的兵器,能一刀劈开普通铁器。
天宇让人取来一柄百炼钢环首刀,递给首领。首领接过刀,挥臂劈向旁边的木桩,木桩应声而断,刀刃却毫无损伤。他眼睛瞪得滚圆,连忙将种马往天宇面前推:“马……给你,刀……给我。”
“再加十石盐,这刀归你。”天宇笑着示意随从搬盐,“往后带更多好马来,有更好的铁器给你。”首领连连点头,抱着刀爱不释手,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
半年下来,边市换回的战马竟有一千三百余匹。马厩从最初的十个扩建到三十个,负责养马的士兵也从二十人增到百人。每天清晨,马嘶声能传遍整个云中郡,骑兵们牵着战马在草原上操练,马蹄扬起的尘土与朝阳交相辉映,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机。
“将军,战马是够了,可会骑马的士兵却跟不上。”赵信忧心忡忡地来报,“咱们的骑兵营满打满算才五百人,就算把新招的士兵都算上,也凑不齐一千人,更别说挑选精锐了。”
天宇早有准备:“从步兵营里挑!凡是能在半个月内学会骑马的,优先编入新营;再从边地招募熟悉马术的流民,只要肯从军,免三年赋税,家人还能优先买盐铁。”他拍着赵信的肩膀,“这一千多匹战马,不能让它们闲着。”
招募令一出,响应者云集。边地的流民多熟悉马性,不少人祖上就是秦廷的骑兵,只是秦末战乱才流落民间。一个叫石敢当的汉子,曾在匈奴部落当过马夫,能在飞驰的马上射箭,听闻招募,立刻带着三个儿子来应征:“俺们一家子都会骑马,愿跟着将军杀贼!”
看着应征者排起的长队,天宇知道,组建新骑兵营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