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是匈奴的大事,各部族都会聚集在漠北草原,展示武力,商议大事。这一年的秋猎,冒特特意让人邀请了汉军使者,名义上是“共庆丰收”,实则想看看汉军的实力,再决定是否要与汉签订长期协议。
天宇接到邀请时,正在北地郡督查铁矿生产。新炼出的精钢不仅能造弩箭,还能打造马镫、马蹄铁——装上这些的战马,奔跑时更稳,骑兵在马上也能更灵活地挥刀。他沉吟片刻,决定亲自前往:“这是个展示实力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出发前,他挑选了一百名精锐骑兵,个个配备精钢甲胄、环首刀和破甲弩,战马也装上了新造的马镫和马蹄铁。“到了草原,不用主动挑事,但也不能让人小看了。”天宇对士兵们道,“该展示的时候,就得让他们看看大汉的厉害。”
秋猎的场地设在一片开阔的草原上,匈奴各部落的骑兵齐聚于此,旌旗猎猎,刀光闪闪,场面十分壮观。冒顿坐在高台上,看着天宇带着汉军骑兵赶来,眼神里满是审视。
“汉使远道而来,不如和我族勇士比一比骑射?”稽粥第一个跳出来挑衅,他不信汉军的骑兵能比得过匈奴人。
天宇微微一笑:“比就比,但得加点彩头。若是我们赢了,就请单于答应签订互不侵犯的协议;若是输了,我们愿意再多供应一倍的盐铁。”
冒顿来了兴趣:“好!就依你。比三项——骑射、赛马、近战,三局两胜。”
第一局比骑射。匈奴派出的是族里最有名的射手,能在飞驰的马上射中百步外的羊靶。轮到汉军时,赵信拍马而出,他不仅射中了羊靶,还一箭射穿了靶心的铜钱,引得草原上一片惊呼。
第二局赛马。匈奴的矮脚马耐力惊人,一路领先。眼看就要到终点,汉军骑兵突然加速,马镫让他们在马上更稳,马蹄铁减少了打滑,竟在最后一刻反超!稽粥气得摔了马鞭,却无话可说。
第三局近战本可不必比,但天宇却让人拿出了新造的环首刀:“让大家见识下大汉的兵器。”汉军士兵与匈奴勇士比试刀法,精钢刀砍在匈奴的弯刀上,几下就将对方的刀劈断,吓得匈奴勇士连忙认输。
三局全胜,草原上的匈奴人鸦雀无声。冒顿看着汉军的精钢兵器和整齐的阵型,终于明白,眼前的汉军早已不是当年被匈奴骑兵追着打的秦军残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守住边境。
当晚的庆功宴上,冒顿举起酒囊:“汉人果然厉害,我冒顿认了。说吧,想签订多久的协议?”
“三年。”天宇道,“三年之内,汉与匈奴互不侵犯,边境贸易照常。三年后,若是双方都满意,再续协议;若是有一方想变,也能好聚好散。”他知道冒顿野心难驯,签太久的协议反而不现实,三年是个合适的期限,既能争取时间对付楚军,又能让匈奴尝到更多和平的甜头。
冒顿沉吟片刻,点头同意:“好!就三年。但你们若是敢在这三年内偷偷练兵,或是少了我们的盐铁,我定亲率大军南下!”
“大汉也有条件。”天宇直视着他的眼睛,“这三年内,匈奴不得支持任何反对大汉的势力,包括东边的楚军。若是发现,协议立刻作废。”
冒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他很清楚,项羽远在东边,就算帮了他,也给不了匈奴盐铁,没必要为了外人得罪眼前的“金主”。
协议签订的消息传回关中,刘邦大喜过望,当即下旨嘉奖天宇:“镇边有功,赐黄金百斤,丝绸千匹,允许盐铁署自主调配边地资源。”
而在匈奴王庭,呼韩邪得到消息后,立刻让人给张平送去了十匹最神骏的战马:“告诉汉使,我会盯着稽粥那帮人,绝不让他们破坏协议。”私下里,他部落得到的盐铁也如期而至,牧民们用这些盐铁改善生活,对左贤王愈发拥戴。
稽粥虽心有不甘,却被冒顿训斥了一顿:“三年内,安分些。等我们的骑兵都换上精钢兵器,再跟汉人算账不迟。”他只能悻悻地收起刀,看着汉人的商队在草原上来来往往,心中的火气却越来越旺。
天宇返回云中郡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让人加固边防线,继续赶制破甲弩和精钢兵器,同时扩大与匈奴的贸易,让更多的匈奴部落尝到甜头。“三年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事了。”他站在望北堡上,望着草原尽头的落日,“等东边安定了,再来好好收拾这里。”
边境的集市依旧热闹,汉人与匈奴人的交易越来越顺畅,甚至有人开始学着对方的语言和习俗。张平在日志里写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虽只是暂时,却也是难得的安宁。”
天宇看着日志,提笔在后面添了一句:“以盐铁为桥,以军威为盾,方能守得住这安宁。”他知道,这三年的和平只是休战,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但至少现在,他们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