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秋意渐浓,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在这片古老而苍凉的土地上,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大决战正在悄然酝酿。西兰大道——这条连接西安与兰州的交通命脉,此刻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1936年9月的一个黄昏,红一军团特别支队的宿营地。
班长,你说咱们真能挡住胡宗南的部队吗?狗娃凑到班长贺俊刚身边,小声问道。狗娃去年才参加红军,脸上还带着少年的稚气。
贺俊刚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有聂政委和左权参谋长在,咱们一定能打赢。再说了,咱们是为了三大主力会师而战,这是天大的事,必须打赢!
贺俊刚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打仗勇猛,在部队里很有威信。他的副手柳擎苍沉默寡言,但枪法极准,是全团有名的神枪手。
狗娃说得也不无道理。柳擎苍靠在一棵老槐树下,擦拭着自己的步枪,胡宗南有十几万大军,装备精良,咱们确实面临很大压力。
那怎么办?狗娃有些紧张。
怎么办?政委吴新辉走过来,他是个老红军了,性格开朗,当然是打呗!咱们红军什么时候怕过敌人?长征那么难都过来了,还怕他胡宗南?
吴新辉说得对。这一年的夏天,红一方面军已经在陕北站稳脚跟,红二、四方面军也历经千难万险,即将走出草地。三大主力会师的曙光就在眼前,这让蒋介石坐立不安。他急调胡宗南第一军等精锐部队西进,企图在红军会师之前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而控制西兰大道,就成为这场博弈的关键。
西兰大道始建于汉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这条古道被改造成公路,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线。从西安出发,经咸阳、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进入甘肃后经泾川、平凉、静宁,最终抵达兰州,全长约700公里。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这条公路不仅是运送兵力的通道,更是维持西北驻军补给的生命线。
中共中央在保安(今志丹县)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着名的《静会战役计划》。会议明确指出:静宁、会宁地区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有利地区,必须迅速占领西兰大道,控制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打破敌人的封锁计划。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强调:不占领西兰大道,就无法保证三大主力顺利会师。这是一场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战斗。
根据中央部署,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红一师(欠十三团)和骑兵第二团组成特别支队,向西兰大道挺进。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也接到命令,要求其迅速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静会地区会师。一场跨越千里的战略机动就此展开。
9月17日深夜,特别支队在一个小山村宿营。
贺俊刚的班负责警戒。狗娃趴在山坡上放哨,冷得直打哆嗦。
狗娃,过来喝点热水。柳擎苍提着一个军用水壶走过来。
狗娃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班长,咱们明天就能到静宁了?
是的,根据情报,静宁县城只有民团防守,应该不难打。柳擎苍望着远处的星空,不过,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吴新辉也凑过来:俊刚,你说咱们能缴获多少物资?我都好几个月没吃过白面馒头了。
9月18日,天还没亮,部队就开始行动了。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红一军团特别支队在聂荣臻、左权的指挥下,经过连续几天的急行军,终于抵达静宁县城附近。
静宁,这座位于甘肃东部的古城,东接平凉,西连定西,南邻秦安,北靠隆德,素有陇口要冲之称。县城坐落在葫芦河与高界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西兰大道穿城而过。占领静宁,就意味着扼住了西兰大道的咽喉。
各部队注意,按原计划行动!
随着命令下达,贺俊刚带领全班战士,换上了从俘虏那里缴获的国民党军装,混在中央军队伍中,向静宁县城进发。
记住,遇到盘查就说我们是胡宗南的部队,奉命来换防。贺俊刚小声叮嘱大家。
狗娃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紧张得手心冒汗:班长,我要是露馅了怎么办?
别紧张,有我呢。吴新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就跟在我后面,少说话。
柳擎苍则带着几个战士,准备从城北门潜入,配合主力行动。
当天清晨,中央军的队伍大摇大摆地来到静宁城下。
站住!干什么的?城墙上的哨兵喊道。
贺俊刚走上前去,故意装出不耐烦的样子:瞎了你的狗眼!我们是胡长官的部队,奉命来换防的。快开门!
守城的民团见是中央军,虽然有些疑惑,但也不敢得罪,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城门。
兄弟们,冲!
贺俊刚一声大喊,战士们立即掏出武器,控制了城门。
与此同时,柳擎苍也带着人从北门冲了进来。两路人马里应外合,迅速控制了县城的要害部位。
民团团长还在睡梦中就被活捉,守城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整个占领过程几乎没有发生战斗,红军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了这座战略要地。
狗娃,快去通知老百姓,就说红军来了,不要害怕。贺俊刚命令道。
狗娃兴奋地跑了出去,大声喊着:红军来了!红军来了!
红军的到来,给饱受战乱之苦的静宁人民带来了希望。当地百姓长期遭受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的欺压,生活困苦不堪。红军进城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主动帮助百姓挑水、扫地、看病,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占领静宁后的第二天,贺俊刚带领战士们在城里开展宣传工作。
老乡们,我们是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贺俊刚站在一个土台上,大声宣讲着红军的政策。
围观的群众起初还有些害怕,但看到红军战士们都很友善,渐渐放下了戒备。
静宁县城的老中医李存义,已经68岁高龄。看到红军战士因长途行军而伤病缠身,他主动带着徒弟来到红军驻地,免费为战士们看病抓药。
小伙子,你这是风湿,我给你开个方子,吃几副就好了。李存义给柳擎苍把脉后说道。
柳擎苍感激地说:谢谢李大夫,您真是活菩萨。
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军队多了,但像红军这样的好队伍,还是第一次见到。李存义感慨地说,你们为老百姓打仗,我们理应为你们出力。
在李存义的带动下,县城里的商户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粮店老板王掌柜主动捐出粮食,布店老板赵老板拿出布料为红军缝制衣服,就连平时吝啬的当铺老板也捐出了几副老花镜给红军的老战士。
占领静宁后,红军立即展开侦察。贺俊刚带领全班负责收集情报。
通过审问俘虏和走访群众,他们了解到胡宗南部的补给车队每天都会从西安方向开来,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经过静宁县城。车队规模不等,少则三五辆,多则十余辆,护送兵力通常在一个排到一个连之间。
班长,我刚才在城门口遇到一个老乡,他说界石铺那里地形很险要,适合打伏击。狗娃兴奋地跑来报告。
界石铺?贺俊刚拿出地图查看。
这时,正是冯伟。他是界石铺附近黑松沟的村民,听说红军要打击国民党军队,主动来提供情报。
长官,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到高家堡后面。冯伟说,那里是国民党车队必经之路,而且有个兵站,他们每次都会在那里休息。
吴新辉眼睛一亮:冯团长,太好了!有了这条小路,我们就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柳擎苍仔细询问了地形情况,然后向贺俊刚建议:班长,我们应该亲自去看看地形。
对,我这就向连长报告。贺俊刚说。
当天夜里,贺俊刚带领全班战士,在冯伟的带领下,悄悄前往界石铺勘察地形。
冯伟对这一带的山路了如指掌,带着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这条路平时很少有人走,杂草丛生,但能让部队悄悄摸到高家堡后面。冯伟一边带路一边说,这次一定要收拾收拾这帮孙子。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军,他们到达了预定位置。
界石铺位于静宁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是西兰大道上的重要驿站。这里地形险要,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通过,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
好地方!贺俊刚趴在山坡上观察,如果我们在这里设伏,敌人插翅难逃。
柳擎苍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东侧山坡相对平缓,适合大部队展开;西侧山坡更陡,可以布置火力点。
吴新辉在旁边画着草图:我看可以这样布置......
狗娃则在旁边警戒,突然小声说:班长,那边好像有人!
大家立即趴下。过了一会儿,发现是几个国民党的便衣探子,正在公路上查看。
要不要干掉他们?柳擎苍问。
不,让他们走。贺俊刚说,我们要让敌人以为这里很安全。
10月3日傍晚,夕阳西下,给群山镀上了一层金色。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在团长朱水秋、政委邓华的率领下,悄悄离开静宁县城,向界石铺进发。
贺俊刚的班被分配到西侧山坡,负责火力压制。
部队在夜色掩护下,沿着山间小路前进。刘栓柱带着尖兵连走在最前面,贺俊刚的班紧随其后。狗娃用镰刀砍掉挡路的荆棘,为后面的大部队开辟道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军,部队终于到达了预定位置——高家堡东侧的山坡上。
根据地形特点,朱水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一营埋伏在公路东侧山坡,负责正面攻击;二营埋伏在西侧山坡,利用地形优势进行火力压制;三营作为预备队,隐蔽在高地后方,随时准备增援;团属机枪连和迫击炮排占据东侧最高的山头,形成火力制高点;同时,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利用刘栓柱带路的小路,悄悄迂回到高家堡背后,切断敌军退路。
贺俊刚带着全班战士在西侧山坡上构筑工事。他们用铁锹挖掩体,用石头垒机枪阵地,在草丛中开出射击孔。
班长,我在这里挖个单人掩体。柳擎苍选了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作为神枪手,他要在这里发挥最大作用。
吴新辉负责架设轻机枪:俊刚,我的机枪阵地选好了,可以控制整个公路。
狗娃有些紧张:班长,明天真的能打赢吗?
贺俊刚拍了拍他的头:放心,有我们在,一定能打赢。你就跟在我身边,听我指挥。
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士们都穿上了从百姓那里借来的便衣,脸上抹了锅底灰。
夜深了,秋风萧瑟,寒意袭人。战士们趴在冰冷的山坡上,一动不动。有的战士把草捆成捆垫在身下,有的把被子裹在身上御寒。大家都知道,这次伏击战关系重大,必须一举成功。
10月4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远处传来了汽车引擎的声音。
担任观察哨的狗娃立即报告:班长,来了!来了!至少有十辆汽车!
贺俊刚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公路尽头尘土飞扬,一支车队正缓缓驶来。车队前面有二十多个步兵开路,中间是十辆大卡车,后面还有三十多个士兵殿后。从汽车的标识看,这是国民党第三军的辎重车队。
各单位注意,准备战斗!贺俊刚低声下达命令。
整个阵地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风吹过草丛的声音。战士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目光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车队。
车队在高家堡兵站停下了。司机们跳下车伸懒腰,护送的士兵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抽烟、聊天。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进兵站,看样子是去打电报或者喝水。
狗娃,记住,等我命令再开火。贺俊刚小声说。
狗娃紧张地点点头。
十分钟后,车队重新启动,缓缓驶入了红军的伏击圈。
随着朱水秋一声令下,三颗红色信号弹冲天而起。
瞬间,两侧山坡上火力全开。贺俊刚的班也开火了,吴新辉的轻机枪吐出火舌,柳擎苍的步枪精准地射向敌军军官。
柳擎苍一枪就打死了一个国民党军官。
好枪法!狗娃忍不住喝彩。
车队首尾的两辆汽车立即被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把公路堵得严严实实。
国民党军队完全没有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士兵们四处逃窜,有的躲在汽车后面,有的趴在公路上,还有的想往山上跑,但很快被红军的火力压制下去。
冲啊!
朱水秋一声高喊,红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从山坡上冲下来。
贺俊刚带着全班冲在最前面:同志们,跟我上!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有几个国民党士兵躲在汽车下面负隅顽抗,用机枪扫射冲锋的红军战士。
我去干掉他们!吴新辉抱起炸药包就要冲。
不行,太危险!贺俊刚拉住他。
这时,柳擎苍观察了一下地形,说:我有办法。狗娃,给我一颗手榴弹。
柳擎苍绕到汽车侧面,看准时机,把手榴弹准确地投进了汽车下面。
手榴弹爆炸了,顽抗的敌人被消灭了。
迂回到高家堡背后的那个排也发挥了作用。他们突然出现在敌军后方,切断了退路。国民党士兵腹背受敌,士气彻底崩溃。
不要打了,我们投降!一个连长模样的军官举起了白旗。
看到长官投降,其他士兵也纷纷放下武器。有的士兵还主动帮红军搬运物资,说:我们早就不想打了,谁愿意为国民党卖命啊。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硝烟渐渐散去,战场上一片狼藉。
打扫战场时,战士们都兴奋不已。这次伏击战的战果远超预期。
贺俊刚的班负责清点物资。狗娃打开一个汽车的后厢,里面全是崭新的军装:班长,好多衣服啊!
太好了,咱们终于有新衣服穿了。吴新辉高兴地说。
柳擎苍则在清点武器:这里有6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还有一门迫击炮。
同志们,快搬!敌人的援军可能会来。贺俊刚指挥大家快速搬运物资。
这次战斗,红军缴获汽车10辆,其中8辆完好无损,2辆虽然被击中但还能修复。车上装满了物资:军装3000套、棉被2000床、粮食5000斤、面粉3000斤、药品若干箱、子弹10万发、手榴弹5000枚、还有大量的罐头、香烟、茶叶等日用品。
俘虏敌军78人,其中军官5人,士兵73人。这些俘虏中,有不少是被强征入伍的农民,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参加红军。
缴获长短枪85支、轻机枪6挺、重机枪2挺、迫击炮1门。这些武器弹药极大地补充了红军的装备。
红军方面,仅有3人牺牲,8人负伤。这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当战士们把缴获的物资运回静宁时,整个县城都沸腾了。百姓们自发地出来欢迎凯旋的红军,有的端茶送水,有的帮忙搬运物资。孩子们围着汽车转,好奇地摸着这些战利品。
贺俊刚骑在一辆缴获的汽车上,狗娃坐在旁边,两人都很兴奋。
班长,咱们这次可立大功了!狗娃说。
这是大家的功劳,特别是冯叔,没有他带路,我们打不了这么漂亮的仗。贺俊刚说。
柳擎苍和吴新辉在另一辆车上,正在研究缴获的地图。
看,这是胡宗南的兵力部署图。吴新辉指着地图说。
太好了,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更好地对付敌人了。柳擎苍说。
聂荣臻政委看到缴获的物资,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些物资来得正是时候。红二、四方面军马上就要到了,正好用这些物资来迎接他们。
被俘的国民党连长在接受审问时交代,这是胡宗南给西北驻军的补给车队,原本要送到兰州,没想到在这里被红军截获。他还透露,后面还有更大规模的车队,大约有20辆汽车,预计5天后经过这里。
看来,我们还要准备下一场战斗。贺俊刚对全班战士说。
班长,我们什么时候再打?狗娃摩拳擦掌。
不急,等上级命令。贺俊刚说,现在,我们先好好休整,准备迎接大部队。
会师那天,贺俊刚、柳擎苍、吴新辉和狗娃站在队伍里,看着三面红旗在会宁城头飘扬,心情无比激动。
班长,我们胜利了!狗娃眼含热泪。
是的,我们胜利了。贺俊刚说,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继续战斗,直到解放全中国。
柳擎苍默默地擦拭着他的步枪,这把枪在界石铺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