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洞外的世界被暴风雪重塑,原本的路径被齐腰深的积雪掩埋。陈沐阳取出在冰雕城堡制作的桦木雪橇,将行李捆扎妥当后,用驯鹿皮绳套在肩上拖拽。陈景行手持铁镐走在前方探路,每五步便用镐头敲击地面,通过沉闷的回声判断下方是否暗藏冰裂缝。寒风卷起的雪粒如同细沙,在他们脸上划出细密的血痕。
行至一处开阔雪原,陈沐阳突然拽住雪橇绳索。前方百米处的雪面泛起诡异的波纹,如同沸腾的开水。\"是雪桥坍塌前兆!\"他大喊着将绳索固定在附近的冰碓上。话音未落,方圆十丈的雪面轰然下陷,露出深不见底的冰裂缝,裂缝中升腾的雾气裹挟着腐殖土的腥气——这意味着下方可能存在未冻结的暗河。
两人沿着裂缝边缘绕行,在一处岩壁凹陷处发现了冰爪抓痕。陈景行用手指丈量爪痕间距:\"这不是野兽留下的,是人为攀爬的痕迹。\"他们顺着抓痕向上攀爬,发现岩壁上每隔半丈就凿有供落脚的浅坑。爬到高处时,陈沐阳瞥见远处冰川末端延伸出的黑色轮廓——那是一片裸露的岩石区,或许能找到穿越裂谷的通道。
下到冰川表面,父子俩遭遇了更严峻的挑战。冰川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冰裂缝,最宽处超过两丈。陈景行观察冰裂缝走向,发现东侧冰层有明显挤压隆起,这是冰川运动形成的天然冰桥。他们用铁镐敲击冰桥表面,确认厚度足够后,在腰间系上相互连接的安全绳,开始小心翼翼地通过。行至冰桥中央时,脚下突然传来冰裂的脆响,陈沐阳感觉冰面正在缓慢下沉。
\"趴下!分散重量!\"陈景行大喊着扑倒在地。两人贴着冰面爬行,每移动一步都要先试探冰面承重。当他们终于抵达对岸时,身后的冰桥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在他们身后轰然断裂。陈沐阳瘫坐在地,发现手套已被冰棱割破,手掌渗出的血珠瞬间凝结成暗红色冰晶。
在岩石区休整时,陈景行发现石缝中生长着一种带刺的低矮灌木。他摘下一片叶子揉搓,嗅到类似松针的清香:\"是高山杜鹃的变种,枝条可以用来制作弓。\"两人立即动手,选取韧性最好的枝条,用兽筋缠绕加固。陈沐阳则在石缝中收集干枯的地衣,这种植物吸水性强,可作为引火材料。
继续前行,他们进入一条被冰川侵蚀的U型山谷。谷壁上悬挂着巨大的冰瀑,陈沐阳突然注意到冰瀑底部堆积的杂物中有异样——半截腐朽的木板上残留着彩绘花纹,这种工艺风格与中世纪北欧教堂的装饰极为相似。\"有人从这里坠落。\"他指着冰瀑中部断裂的冰棱,那里还挂着半截羊毛披风。
就在此时,山谷中突然响起尖锐的号角声。陈景行迅速拉着儿子躲进岩石缝隙,只见二十余匹驯鹿拉着雪橇从谷口疾驰而过,雪橇上装载着巨大的冰块,驭手们身着用海豹皮缝制的防风衣,腰间悬挂着青铜短斧。\"是萨米人的商队。\"陈景行认出了他们独特的服饰,\"跟着他们或许能找到村落。\"
夜幕降临时,商队的营地灯火在远处亮起。父子俩小心翼翼地靠近,在距离营地百步外停下。陈沐阳取出在冰雕城堡用桦树皮制作的号角,模仿驯鹿的鸣叫。片刻后,两名手持长矛的萨米人循声而来。陈沐阳用在各个时代学会的手势表明善意,并展示随身携带的铁制工具。萨米人看到锋利的铁斧,态度明显缓和,示意他们跟随前往营地。
在营地,萨米酋长乌尔诺用驯鹿奶和烤肉招待了他们。通过手势和简单的拉丁语交流,父子俩得知前方三日后程处有个名为\"伊纳里\"的村庄,那里有通往南方的商路。乌尔诺对他们的铁制工具很感兴趣,提出用兽皮和驯鹿肉交换。陈沐阳趁机请教萨米人在雪原的生存技巧,学到了用驯鹿膀胱制作储水器,以及通过观察极光预测天气的方法。
次日清晨,父子俩跟随商队出发。途中,他们经过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湖泊,湖面上散布着数十个冰钓坑。陈沐阳注意到萨米人钓鱼时使用的诱饵——将驯鹿血与苔藓混合后冷冻,这种诱饵对冰下的红点鲑有奇效。他立即用随身的陶罐制作了同款诱饵,在休息时尝试冰钓,果然收获颇丰。
当伊纳里村的炊烟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夕阳正将雪原染成金红色。村庄由半地下式的木屋组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泥炭层。村口的了望塔上,村民们用鹿角制成的号角欢迎商队归来。村长邀请他们参加当晚的篝火晚会,火光中,陈沐阳展示了在沙漠学会的烤肉技艺,将红点鲑用杜松枝熏烤,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村民们的赞叹。
在伊纳里村休整期间,父子俩帮助村民改良农具。陈景行指导铁匠将青铜农具改为铁制,陈沐阳则设计了简易的雪橇犁,用驯鹿拉动在雪地上开垦出试验田。他们将从雪山采集的耐寒种子交给村民,包括改良后的藜麦和高山燕麦。离别之际,村长赠送了一张手绘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穿越荒原的安全路线,以及下一个补给点的位置。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雪原,父子俩背起行囊。伊纳里村的孩子们追出村口,向他们赠送用驯鹿毛编织的护身符。远处的荒原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芒,而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