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的春天,雨下得邪乎。鼎州桃源洞的溪水涨得像条狂龙,黄浊的浪头裹着泥沙,把岸边的桃树都冲得东倒西歪。山民们蹲在崖上看水,嘴里直念叨:\"这雨再下,怕是要淹到洞口了。\"
桃源洞是当地人的念想。老辈人说,洞里藏着当年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真迹,只是洞口被巨石堵着,谁也进不去。更神的是,洞外那块丈余高的青石,石面上布满纹路,像字又像画,据说得等大水冲过时,才能看清上面的门道。
四月十二那天,雨下得更急了。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山下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像打雷,又像山塌了。正在崖上避雨的猎户王二,眯着眼往洞口瞅,只见那块堵洞的巨石,竟被洪水掀了起来,像片叶子似的顺着浪头往下漂!
\"娘哎!石头动了!\"王二扯着嗓子喊,声音被雨声吞了一半。
巨石在洪水里打了几个旋,撞上岸边的老槐树才停下。浪头退了些,露出石面——原本模糊的纹路,被水流冲刷得清清楚楚,竟真是些字!黑沉沉的笔画嵌在青石上,像用铁凿刻的,雨水顺着笔画往下淌,倒像字在流泪。
最先跑过去的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李秀才。他踩着泥泞跑到巨石前,眼镜片上全是水珠,手扒着石沿,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无、为、大、道......\"
村民们围着他,大气不敢出。李秀才越念越心惊,声音都发颤:\"天知人情......无为窈冥,神见人形......\"
等他把三十二个字全念出来,人群里炸开了锅。\"啥意思?'心言意语,鬼闻人声'?是说心里想啥,鬼都听得见?\"一个老婆子攥着佛珠,嘴唇哆嗦着。\"还有'犯禁满盈,地收人魂',这是说做了坏事,老天爷要收走魂魄啊!\"
李秀才抹了把脸上的水,郑重地点头:\"这石文看着像天书,说的却是实在道理。'无为大道',是劝人别瞎折腾;'天知人情',是说头顶有天,做啥都瞒不过去......\"
正说着,村里的张屠户突然\"扑通\"跪下,对着巨石磕了三个响头。\"我错了!我错了!\"他哭着喊,\"前阵子我给肉里掺水,还缺斤短两,老天爷别收我啊!\"
人群里顿时跪倒一片。有人说偷过邻居的菜,有人说骂过自家老娘,还有人说年轻时欺负过落难的书生......雨声里,全是忏悔的哭腔。
李秀才看着这场景,心里百感交集。他想起去年冬天,有个游方道士路过桃源洞,站在巨石前叹过气:\"石头不语,却知善恶。等水来石出,该醒的人,总会醒的。\"当时他只当是胡话,如今才明白,这石文哪是天书?是给世人的警钟啊。
雨停后,县里的官差闻讯赶来。知县围着巨石转了三圈,摸着下巴说:\"这字苍劲有力,不像凡人所书,得好好保护起来。\"他让人在巨石周围搭了棚子,还请了石匠,把这三十二个字拓下来,刻在县衙的石碑上,让百姓们日日观看。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桃源洞一带的风气竟真变了。张屠户卖肉再没缺过秤,还总多给老弱病残添块骨头;偷菜的汉子成了种菜能手,总把新摘的菜往邻居家送;骂过老娘的媳妇,天天给婆婆捶背揉肩......连孩子们吵架,都会被大人喝止:\"小声点!没听见石文说'鬼闻人声'?\"
有回邻县闹瘟疫,官府怕传染,想把病人赶到桃源洞这边来。知县拿着拓片的石碑说:\"石文讲'天知人情',咱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他让人在县界搭了隔离棚,派了大夫去诊治,硬是把瘟疫挡在了外面。
李秀才常带着学生去看那块巨石。石上的字被风吹日晒,渐渐又有些模糊了,可孩子们背得滚瓜烂熟:\"无为大道,天知人情......\"他会指着远处的桃源洞说:\"当年桃花源里的人,为啥能安居乐业?不是因为躲起来了,是因为心里没那么多算计。这石文,就是想让咱们学他们啊。\"
后来,有人把这三十二字刻成木牌,带在身边当护身符。出门做生意的,看见\"犯禁满盈,地收人魂\",就不敢缺斤短两;赶考的书生,念着\"心言意语,鬼闻人声\",就不敢在考卷上舞弊。
建炎三年的那场大水,冲开了桃源洞的巨石,也冲开了人心的迷雾。人们终于明白,所谓\"天书\",从不是故弄玄虚的符咒,是藏在生活里的本分——待人真诚,做事规矩,对得起天地,也对得起自己。
如今,桃源洞外的巨石还立在那里。每逢雨季,溪水漫过石脚,总有人看见石上的字在水光里浮动,像有声音顺着水流淌下来,轻轻的,却能钻进人心里:\"无为大道,天知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