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年间,建阳县郊的张村,住着一个叫张一的乡民。张一家境贫寒,平日里靠耕种几亩薄田为生,赶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连温饱都成问题。这年春天,张一要给地里买种子、雇耕牛,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便硬着头皮,找到了村里的富户熊四郎,想借些钱周转。
熊四郎在村里开了家杂货铺,家底殷实,为人也算宽厚,只是在钱财上格外细心。见张一上门借钱,他也不推辞,问道:“你要借多少?打算什么时候还?”张一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四郎,我想借两千钱,等秋收了就还,到时候连本带利,我多给你两百钱!”熊四郎点了点头,从钱柜里取出两千钱,递给张一,又写了张借条,让他按了手印,叮嘱道:“秋收后可别忘了还钱,我这也是辛苦钱。”张一连连应承,拿着钱匆匆离开了。
可没想到,这年夏天遭遇了旱灾,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张一看着干裂的田地,急得团团转,别说还钱,连一家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秋收过后,熊四郎见张一没来还钱,便主动上门去问。张一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四郎,今年收成不好,实在没钱还,你再宽限我些日子,等明年收成好了,我一定连本带利还你!”熊四郎见他确实困难,也没为难他,叹了口气说:“那你明年可一定要还,别再拖了。”
可到了第二年,又遇上了洪涝,张一的田地被洪水淹了,依旧没什么收成。就这样,一年拖一年,张一借的两千钱,连本带利滚到了四千钱,可他始终没能还上。熊四郎前后上门催了十几次,每次张一都以各种理由推脱,要么说家里人生病花了钱,要么说庄稼又歉收了,到最后,甚至躲着熊四郎走。
熊四郎渐渐没了耐心,可看着张一一家的窘境,又实在不忍心逼得太紧。这天,他在村口遇到张一,拦住他,语气缓和地说:“张一,我也知道你困难,之前借的两千钱,利息我就不跟你算了,你只把两千钱的本钱还我就行,怎么样?”张一听了,又愧又悔,低着头说:“四郎,谢谢你宽宏大量,我一定尽快还你。”
之后的几个月,张一省吃俭用,又找邻里打零工,攒了一千二百钱,先还给了熊四郎,还欠八百钱。他红着脸说:“四郎,剩下的八百钱,我再攒些日子,一定还你。”熊四郎看着他疲惫的模样,摆了摆手说:“算了,剩下的八百钱,我也不跟你要了,你日子过得难,自己留着补贴家用吧。”张一连忙道谢,可心里却始终觉得过意不去。
本以为日子能慢慢好起来,可没过多久,张一就得了一场重病,卧床不起。家里没钱请大夫,只能靠一些草药勉强维持,短短三个月后,张一就去世了。熊四郎听说后,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虽说张一欠了他八百钱,可人死账消,他也没再提过此事。
时间一晃过去了四年。这年秋天的一个夜里,熊四郎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看到张一穿着生前的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走进了自己家。张一脸上带着歉意,把布包放在堂屋的地上,说道:“四郎,当年我欠你的八百钱,一直没还,心里实在不安。如今我特意来把钱还你,这些都是小钱,你别嫌弃。”说完,张一又坐下来,和熊四郎喝了杯茶,聊了几句家常,然后才起身告辞。
熊四郎醒来后,还清晰地记得梦中的情景,他笑着跟妻子说:“昨晚我梦到张一了,他还来给我还那八百钱,放在堂屋地上,全是小钱,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妻子也笑了:“你啊,都过去四年了,还惦记着那八百钱,人家都不在了,还什么还。”
夫妻俩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仆人的喊声:“老爷!夫人!咱家的母牛生犊了!这小牛犊长得特别壮实,咱们得赶紧买些酒,办桌酒席祈福啊!”熊四郎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家里的母牛怀了半年多,他一直盼着,如今顺利生犊,可是件大喜事。他连忙起身,让仆人去镇上买酒和肉,准备请邻里来热闹热闹。
可谁也没料到,仅仅过了二十天,那只原本壮实的小牛犊,突然没了精神,不吃不喝,没过多久就死了。熊四郎看着死去的小牛犊,心里又气又疼,好好的一头牛,怎么说死就死了?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村里的屠夫李老三找上门来,说道:“四郎,听说你家小牛犊死了,我来看看,要是合适,我就买回去,剥了皮卖肉,也能给你回点本。”
熊四郎叹了口气,说道:“这小牛犊虽然死了,可长得壮实,肉也不少,你给我两千钱吧。”李老三听了,哈哈大笑:“四郎,你这是开玩笑呢?一只死牛犊,哪值两千钱?我把它剥了,肉、皮、骨头全卖了,也未必能卖到两千钱。再说,我要是买了,还得先请里正喝顿酒,再给四邻送些肉羹,算下来,能赚的钱可不多。我最多给你八百钱,你要是同意,我现在就给你钱;不同意,我就走了。”
说着,李老三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囊,扔在堂屋的地上——那位置,正好是熊四郎梦中张一放钱的地方。布囊摔开,里面的钱散落出来,全是些面额不大的小钱,和梦中张一拿来的钱一模一样。
熊四郎看着地上的小钱,又想起梦中的情景,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张一在梦中还的八百钱,竟是以这种方式兑现的!他愣了片刻,连忙说道:“行,八百钱就八百钱,你把它拉走吧。”李老三见他同意,连忙付了钱,又叫人来把小牛犊拉走了。
等李老三走后,熊四郎跟妻子说起这件事,两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张一都走了四年了,还记着欠我的八百钱,竟托这样的方式还了回来。”熊四郎感慨道,“看来做人还是要讲诚信,哪怕是欠了钱,死后也会记挂着要还。”
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都说,张一虽然生前穷,可却是个讲良心的人,连死后都不忘还债。也有人说,这是熊四郎平日里为人宽厚,才得了这样的“回报”。此后,村里的人在钱财往来上,都格外讲诚信,生怕像张一那样,欠了钱连死后都不安宁。
而熊四郎,也时常跟人说起这件事,他总说:“钱财是小事,诚信是大事。就算是再穷,也不能丢了诚信;就算是别人欠了钱,也别把人逼得太紧。你对别人宽厚,别人也会记在心里,说不定哪天,就会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给你回报。”
多年后,熊四郎的杂货铺越开越大,生意越来越好,村民们都说,这是他积德行善的结果。而张一魂还八百钱的故事,也成了建阳县一带流传甚广的佳话,提醒着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诚信,莫要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