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计划”的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投入巨石,激荡的涟漪迅速转化为席卷整个华胥的、无声却有力的行动狂潮。表面的欢庆仍在继续,丰收的喜悦依旧是市井街巷的主旋律,但在港口、在工坊、在格物院的实验室、在墨羽的秘密训练场,一场前所未有的动员已然展开。
墨城、金州、霞屿等主要军港与造船中心,成为了这场无声风暴的核心。最好的船坞被清空,优先用于“远航级”探索舰的改装与建造。这种新型舰船在“惊澜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船体结构以应对未知海域的风浪,扩大了仓储空间以装载更多的补给与科研设备,桅帆索具也经过优化,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复杂气候。格物院的工程师们日夜不休,调试着最新型号的蒸汽辅机、星象罗盘、测量水深的水砣链以及改良的绘图桌。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新木和金属摩擦的特殊气味。
被遴选出的船员、导航员、测量员、博物学者、医师、通译(包括几位初步掌握了玛雅基础词汇的语言天才)以及墨羽的精英护卫,从各州悄然集结。他们被告知将执行一项漫长而光荣的使命,具体目标暂不公开,但每个人都从这前所未有的规格和保密程度中,感受到了任务的非凡。训练营地内,体能、航海技能、野外生存、异族接触守则……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昼夜不停。
格物院内,灯火彻夜长明。白范黎亲自督阵,组织各科精英赶制探索所需的仪器、整理已知的所有域外资料、编写观察记录手册。公孙先生则从各地学堂、藏书阁中,遴选出最富好奇心、身体强健且精通某一领域的年轻学者,组成数支“随行学士团”,他们将肩负起记录未知世界的第一手资料的重任。
与此同时,接到明确指令的各方负责人,在会议结束后便如同离弦之箭,迅速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墨城。
· 莫文重返中原,他的网络将如同无形的蛛网,为“破晓计划”提供来自大陆腹地的信息支撑。
· 石岳与郭震西行,一个明,一个暗,开始筹划穿越葱岭的壮举。
· 玄枢与苍狼北上,目标直指那片传说中永恒的冻土。
· 书生与玄剑返回辽东,在监控战局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更寒冷的北方。
· 珊瑚与林风则立即投入东路探索的详细规划,商船队开始向雨林州前沿基地集结物资。
· 玄影的身影则消失在通往西方的海路上,他的任务最为隐秘,也最富挑战。
所有行动都在极高的效率和绝对的保密下进行,外界只知华胥似乎在筹备一次大规模的海贸或远征,却无人知晓其真正的目标与规模。
这一日,墨城军港的专用泊位。三艘已然完成改装、焕然一新的“远航级”探索舰如同即将出征的巨人,静静停泊在晨雾之中。黑色的舰体线条流畅,高耸的桅杆上,日月星辰旗与代表“破晓计划”的崭新旗帜——一面以深蓝为底,绣有星辰与抽象船影的徽标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甲板上,船员与学者们已各就各位,神情肃穆而坚定。
东方墨与青鸾亲临码头送行。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送别的万民,只有海风掠过缆绳的轻响和蒸汽机预热时低沉的喘息。
东方墨的目光缓缓扫过整装待发的舰队,最终落在为首的舰队司令与随行学士团长身上,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
“此去,非仅航行于海,更航行于未知,航行于蒙昧与文明交织的边界。”
“愿尔等之眼,为我华胥,亦为这天下苍生,揭开笼罩在世界之上的朦胧面纱。”
“长风已起,愿尔等——破浪前行!”
“破浪前行!” 低沉而坚定的回应从三艘舰船上同时响起,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直冲云霄。
汽笛长鸣,盖过了海鸥的啼叫。粗重的锚链在绞盘的嘎吱声中被缓缓提起。明轮开始搅动海水,推动着钢铁巨舰缓缓调转船头,坚定不移地、一寸寸地,驶离了熟悉的港湾,驶向了那片象征着无限可能与未知挑战的、蔚蓝而浩瀚的远方。
星槎已动,破晓启航。华胥文明的历史,在这一刻,翻开了面向全球的、波澜壮阔的全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