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婚宴与万民狂欢的声浪,如同渐渐退潮的海水,终归于更为深邃宁静的波澜。元首府邸最高处的观海露台,成为了喧嚣之后难得的净土。东方墨与青鸾,李恪与塔雅,两对新人暂离了仍在持续的酒宴,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里。
露台宽敞,海风带着庆典后特有的、混合着花香与烟火气的微醺,轻柔拂过。天际,一轮银盘般的满月高悬,清辉洒落,将海面铺成一条碎银闪烁的广阔大道,也柔和了每个人的轮廓。
侍从早已备好清茶与几样精致的茶点,随即无声退下,将这片空间完全留给了他们。
塔雅依旧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与兴奋之中,她倚着栏杆,望着下方墨城依旧闪烁的万家灯火与远处海面上巡弋的、悬挂着喜庆灯笼的舰船剪影,眼中光彩比星辰更亮:“今天,就像我们山鹰部最盛大的丰收节和战神祭合在了一起!不,比那还要热闹,还要美好!”她回头,看向李恪,毫不掩饰眸中的爱意与骄傲,“李恪,你看到了吗?所有人都为我们祝福!”
李恪站在她身侧,相较于塔雅的外放,他的情感更为内敛,但紧握着塔雅的手,以及眉宇间那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阴郁被一种平和温润所取代,已说明了一切。他微微颔首,目光掠过这片他亲自参与规划、建设的都城,声音沉稳:“看到了。这灯火,这月光,这海疆……皆与你我同在。”他顿了顿,看向东方墨与青鸾,“亦与兄长、青鸾姐同在。”
东方墨执起青鸾的手,两人相视一笑,那笑意中有历经劫波后的淡然,更有相知相守的笃定。他举目望向那轮圆满得毫无瑕疵的明月,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沉静:
“二十年入世,十四年相伴,六年南洋漂泊,一年立国……时光之重,有时恍如一梦。”他的目光似乎透过月光,看到了利州江畔的烟雨,看到了墨羽初建时的筚路蓝缕,看到了决绝转身时的海天之涯。“昔日许下‘千年之约’,只为守护一人清澈眼眸;而今,”他握紧青鸾的手,看向李恪与塔雅,“守护的,是这万里海疆,是这万千子民,是你们,是我们共同选择的这条路,这个国。”
青鸾依偎在他身侧,接口道,她的声音清越而坚定:“十四年前我走出宫门时,只知不愿再做笼中鸟,前方是雾,脚下是路。如今回首,那一步,踏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能与墨并肩,能与恪弟、塔雅,与所有志同道合者,于此地开辟新天,纵然前路仍有未知风浪,此心已足。”
李恪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仿佛要将这新生的气息彻底融入肺腑。“四年重生,”他语气沉凝,“于我而言,如同剥皮剔骨,再塑神魂。昔日长安,是枷锁,是泥沼,是身不由己的棋局。而这里,”他环视四周,“是自由,是沃土,是亲手描绘的蓝图。得遇塔雅,是我新生之后,命运予我最大的补偿与馈赠。”
塔雅听着,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她用力点头:“我知道你心里有过很多苦,但以后不会了!我们会一起,把这里建设得比中原更繁华,比山鹰部的猎场更自由!让我们的孩子,永远不用经历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争斗和痛苦!”
她的话语质朴而充满力量,道出了他们所有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渴望。
东方墨颔首,目光再次投向那无垠的星海与月光:“故土已远,长安的纷争犹在,武后与陛下的棋局正酣。然于我华胥而言,那已是彼岸之风。我们的根,已然在此处扎下。星火之光,已聚成炬;涓滴之水,已汇成海。”
他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其余三人亦随之举起。
“月满星聚,此夜为证。”东方墨的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愿我华胥,文明永续,山河长安。愿我四人,同心同德,不负此生。”
“同心同德,不负此生!”青鸾、李恪、塔雅齐声应和。
四只茶杯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鸣响,融入了海浪与风吟之中。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将露台上四个紧密相依的身影勾勒成一幅永恒的剪影。个人的情感与家国的命运,在此刻圆满交融。过往的斑驳与峥嵘,化为了脚下的基石;未来的广阔与挑战,在他们眼中点亮了更为坚定的星芒。
星火不灭,月华长明。华胥的故事,与他们的传奇,将在这片新的天地里,伴随着每一次潮起潮落,继续向前,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