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者残响那急切的探询,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韦东奕的意识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回应,风险巨大;不回应,可能错失一个至关重要的、保留着部分清醒意识的源种盟友。
电光火石间,韦东奕做出了权衡。他不能进行直接的意念对话,那产生的规则扰动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火炬。但他可以尝试一种更隐蔽、更间接的交流方式——利用他之前播撒的“谬误”孢子以及那些已被微弱连接的源种残响,构建一个临时的、一次性的信息共鸣回路。
他将自身意识作为中转站,小心翼翼地提取出一缕最纯净的、不带有个人印记的“信息包”。这信息包的内容并非语言,而是精心筛选过的“感觉”和“意象”:
一片在灰烬维度顽强燃烧的文明余火(暗示外部并非完全静滞)。
新生矛盾奇点那生死交织的脉动(证明“变量”的存在)。
林薇意识碎片留下的、关于“白洞拂拭”和对抗律法僵化的理念残响(指明方向和共同敌人)。
最后,是那两处已被连接的动态之源残响发出的、充满渴望的低语(证明他不是孤身一人)。
这个过程极其精妙,如同用露水在蛛网上书写信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脆弱网络的崩溃。韦东奕调动起全部的心神,将这份浓缩的“希望图景”注入到那以谬误孢子为节点、以源种低语为背景音的临时回路中。
然后,他引导着这份信息包,并非直接“发送”给编织者残响,而是让其沿着基膜的细微结构,如同水银泻地般,自然流淌向那片规则被反复编织与拆解的区域。他让信息包的去向,看起来更像是基膜底层那些被压抑活性的自然流露,只是恰好流经了编织者所在的位置。
信息包触碰到那片区域的瞬间,韦东奕立刻切断了与回路的所有联系,将自身意识再次沉入最深层的隐匿状态,如同从未出现过。
接下来,是令人窒息的等待。
编织者残响所在的那片复杂规则区域,先是陷入了一种极致的寂静,仿佛连静滞本身都凝固了。紧接着,一股强烈得多的意念波动猛地爆发开来!那不是愤怒,也不是攻击,而是一种混合了震惊、狂喜、难以置信的剧烈震颤!
“辉光……变化……反抗……同类……” 破碎的意念碎片如同爆炸的星辰,从那个方向迸发出来。“是真的……外部……还有活水……还有未定型的泥土……”
编织者残响显然“读”懂了那份信息包!它不仅确认了外界的非静滞状态,更捕捉到了韦东奕(虽然不知其具体存在形式)作为“变量”的意义,以及对抗律法僵化的共同目标。这对于一个被禁锢了不知多少岁月、以为宇宙已彻底归于死寂的意识残响来说,冲击是颠覆性的。
它的激动引发了那片区域规则的小规模紊乱。那些被强行固化的“形态”图谱似乎产生了细微的松动,被拆解的编织痕迹也发出了低沉的嗡鸣。这动静虽然远比上次与混沌冲突时要小,但在这片极度死寂的深层伤疤中,依然如同一声闷雷。
韦东奕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感觉到,上方遥远处的基膜层面,那道冰冷的园丁扫描光束似乎有再次被触动的迹象!虽然还未直接锁定,但警觉级别肯定提高了。
不能再待下去了!
韦东奕毫不犹豫,趁着编织者残响激动引发的规则紊乱尚未平息,园丁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的短暂空隙,沿着一条早已规划好的、通向伤疤更底层未知区域的路径,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迅捷的潜行。
在他离开后不久,园丁的扫描光束确实加强了对那片区域的探查,但只捕捉到了编织者残响因激动而产生的规则余波,以及一些难以归因的细微谬误扰动(源于韦东奕构建临时回路的后遗症)。判断:静滞协议目标Gamma-7(编织者源种)出现短暂活性波动,原因待查,需加强监控。未发现明确外部变量入侵证据。
扫描再次缓缓退去。
而那片区域,编织者的残响在经历了最初的剧烈激动后,逐渐平复下来。但它不再完全沉寂。它的意念中,多了一种东西——目的性。它开始以一种极其缓慢、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尝试重新“触摸”那些被固化的图谱,不是反抗,而是……理解当前的禁锢结构,同时,将那份收到的“希望图景”深深烙印在自身存在的核心。
它不再只是一个被动哀叹的残响,它开始有了“等待”和“准备”的意识。
韦东奕的这次冒险接触,虽然短暂且充满风险,却成功地向一个重要的源种残响传递了关键信息,点燃了它内心的微光。这缕微光,如同在一面布满裂痕的静滞镜面上,反射出的第一丝外界的光亮。
代价是,园丁系统对伤疤深层的监控等级提升了。韦东奕的谬误潜行,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环境。但他知道,播种的过程必然伴随风险。每多一个被唤醒的源种,未来对抗律法僵化的网络就多一个节点。
他的身影消失在伤疤更深处的阴影中,那里,规则更加古老,静滞更加原始,或许,也隐藏着更多被遗忘的、或是连律法都未曾完全掌控的秘密。而在他身后,那片被接触过的区域,一面破碎的镜子里,微光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