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深入交谈,虽然愉快,但也耗费心神。刘亦菲的眉宇间渐渐染上了一丝显而易见的倦意。她抬手轻轻掩口,打了个小巧的哈欠,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屈正阳,声音带着些许慵懒:“不好意思,说了这么多,有点困了,我想稍微休息一下。”
“请便,不用客气。长途飞行确实需要休息。”屈正阳理解地点点头,语气温和。
刘亦菲报以一个感激的微笑,随后熟练地将座椅调整到一个更适于睡眠的倾斜角度,从随身小包里取出一个真丝眼罩戴上,又将一条柔软的薄毯盖在身上。不过片刻,她的呼吸就变得均匀而绵长,显然是进入了浅眠状态。
机舱内随之恢复了宁静,只有飞机引擎持续而平稳的低频轰鸣,如同一种永恒的背景音。窗舷之外,是无边无际、翻滚不休的云海。此刻正值午后,炽烈的阳光毫无阻碍地照射在这片白色的“大陆”上,为其边缘镀上了一层壮丽夺目的金边,光芒万丈,令人心折。而身旁,刚刚还与自已侃侃而谈的女孩已然安然入睡,精致的侧颜在朦胧柔和的光线下更显静谧美好,真丝眼罩遮住了她灵动的双眸,却让挺翘的鼻梁、线条优美的唇瓣和光滑的下颌曲线更加凸显,长长的睫毛在眼罩下缘投下淡淡的扇形阴影。这一幕,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古典仕女小憩图,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宁静美感,仿佛时间都在此地放缓了流速。
屈正阳却没有多少睡意。他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精力也更为旺盛持久。此刻,望着窗外恢宏的自然奇观与身旁恬静的睡颜,一个念头悄然在他心中升起,并且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他想要将这一刻的美好留存下来。
他抬手,轻轻按动了头顶的呼叫铃。一位顾问空姐很快悄步走来,屈正阳压低声音,礼貌地询问道:“您好,请问能否提供一些纸笔?普通的便签纸和铅笔就可以。”
空姐训练有素,微笑着点头,用同样轻柔的声音回应:“好的,屈先生,请稍等。”片刻后,她便拿来了一本质地不错的硬面便签簿和一支削好的hb铅笔。
“谢谢。”屈正阳低声道谢,接过纸笔。
空姐体贴地离开后,他重新坐好。并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再次静静地凝视了熟睡中的刘亦菲片刻。他的目光专注而认真,仿佛一位雕刻家在端详他的璞玉,不仅仅是在看她的五官轮廓,更是在捕捉那份沉浸在睡眠中独有的、毫无防备的安然、纯净与柔美。这与她醒着时那种聪慧、灵动、落落大方的气质截然不同,却同样具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前世,他曾在荧幕上、网络上见过无数她的影像,那些经过精心妆饰、灯光打磨的容颜,美则美矣,却总隔着一层屏幕的距离感。而此刻,如此近距离地看着她毫无雕饰的睡颜,那种真实、鲜活、带着呼吸和生命温度的美,才真正让他体会到何为“造化钟神秀”。这种跨越时空的直观对比,带来的惊艳感更为强烈和深刻。
片刻之后,他低下头,将便签簿垫在一本硬壳书上,铅笔尖轻轻落在纸面上,发出了极其细微而稳定的沙沙声响。他下笔谨慎而专注,每一个线条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他并非科班出身的画家,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但常年进行复杂的战术图解绘制、技术动作分解草图勾勒,使得他对线条的走向、比例的把握、人体结构的理解,都远胜常人,具备了扎实的造型基础。然而,此刻驱动他笔尖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心有所感,下笔有神”的状态。他并没有追求照片般的绝对写实,而是更注重捕捉和强调那份独特的神韵——那份沉浸在睡眠中的安然、纯净、不设防,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不属于尘世的静谧气质。
铅笔在他的掌控下,仿佛有了生命。流畅而准确的线条先是勾勒出脸部柔和而完美的轮廓,然后是挺翘精致的鼻梁,微抿的、线条优美且带着天然嫣红的唇瓣,下颌与颈项连接处那优雅流畅的曲线,以及散落在颊边、颈侧那几缕柔软微卷的发丝……他甚至细心地将她戴着眼罩的细节也刻画出来,那并非遮挡,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与柔弱的美感。
他的动作不快,但非常稳定,眼神始终在沉睡的模特与纸面之间移动,进行着微妙的比较和调整。整个过程中,他的神情异常专注,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存在,整个头等舱似乎只剩下他,他的笔,纸上的她,以及那个真实的她。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半小时,或许更长,一个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充满了宁静唯美气息的“睡美人”形象,终于跃然纸上。画中的刘亦菲,神态安详,唇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极淡的柔和弧度,仿佛正沉浸在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
画作完成,屈正阳放下铅笔,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审视。画面虽然传神,线条也足够细腻,但他总觉得,似乎还缺少一点意境上的升华和点睛之笔,让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幅肖像,更是一段被定格的时光,一种情绪的载体。
他沉吟少许,目光再次掠过窗外那依旧壮丽的云海景色,又落回画中安然沉睡的容颜,心中蓦然涌动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诗意。他重新拿起笔,这次用的是他随身携带的那支惯用的签字笔,在画作的右侧精心留出的空白处,用他那一手从小练习、骨力遒劲、带着明显个人风格的钢笔字,写下了一首即兴创作的五言小诗:
“云海浮光掠影深,
仙姝偶谪世间尘。
安然不闻机舷震,
疑是蓬莱梦中人。”
诗句谈不上多么惊才绝艳、足以流传千古,但在此情此景之下,却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方才窗外的景象、他内心的观感以及那份独特的触动。前两句写景写人,将云海之壮阔与人物之脱俗联系起来;后两句则聚焦于此刻的静谧与那种超然物外的美感,将一幅静态的人物素描,瞬间提升到了带有叙事感、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唯美意境层面,平添了几分悠远的诗意与令人回味无穷的浪漫想象。
他轻轻地将这张承载了特殊时刻与情感的画纸,从便签簿上小心地撕下,尽量避免产生毛边。然后,他沿着清晰的折痕,仔细地对折好,确保画面不会被磨损,墨迹也不会因摩擦而模糊。最后,他将其小心地收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那本《国术乒乓基础教程》的扉页里,让它安静地夹在其中,准备在下飞机时,找一个合适的、不显唐突的时机送给对方。
做完这一切,他仿佛完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心中感到一种奇异的满足和宁静,仿佛某种涌动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连续几个小时的精神交流与方才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也让他感觉到些许精神上的疲惫。他将座椅也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角度,戴上降噪耳机,播放了一些舒缓的轻音乐,然后闭上了眼睛,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沉浸在音乐的抚慰与方才创作带来的余韵之中。旅程,还在继续,但这段时光,已然被笔墨与诗意永恒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