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始的寒暄与相互认出带来的新奇感逐渐沉淀,两人之间的交谈也如同缓缓展开的画卷,愈发显得自然、深入。他们很自然地从共同的目的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聊起。
屈正阳坦言,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在黄金海岸举行的一项高水平国际乒乓球交流赛,云集了包括德国老将波尔在内的多位世界级高手,竞技水平很高。同时,他也计划借此机会,进一步在海外推广他的国术乒乓理念。“除了比赛,我们还安排了一些相关的体育公益项目和休假,”他补充道,语气平和但带着明确的规划性,“已经让我姐夫陈宇的团队对接了当地几家体育设施比较匮乏的学校,准备捐赠一批基础的乒乓球器材,也包括一些我们参与设计的、更适合初学者入门的智能球拍。”他脑海中清晰地闪过姐夫陈宇忙碌而可靠的身影,那是家人,是事业上值得信赖的伙伴,绝非下属。
刘亦菲则透露,她此行是受一个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邀请,参加他们在黄金海岸举办的年度大秀及相关活动。“之后正好也趁着‘五一’假期,没想到两人的安排都差不多,刘亦菲可能也会在那里多停留几天,算是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整期,放松一下。”她微笑着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阳光、沙滩的期待。
“很不错的安排。不过,每次大赛前,这种动辄十来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其实挺考验人的。”屈正阳随口说道,调整了一下坐姿,让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身体稍微舒缓一下,“身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度和警觉,避免久坐带来的僵硬,但精神上又不能过度兴奋,以免提前消耗精力。需要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点。”
“我完全能理解那种感觉。”刘亦菲表示认同,并给出了一个非常贴切且富有洞察力的类比,“这听起来,很像我们演员在进入一个重要剧组,或者准备一场关键戏份拍摄前的状态。你需要让自己沉浸在角色的‘情境’和情绪里,保持那种‘在线’的感觉,不能太跳脱,心思散漫;但也不能时刻紧绷着神经,那会消耗掉真正的创作激情和临场发挥的灵气。就是一种……嗯,高度专业的‘待机’状态。既蓄势待发,又引而不发。”
这个精准而形象的类比让屈正阳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赞赏。他没想到对方能如此迅速地理解运动员这种特殊时期的心理状态。“没错!就是这个‘待机’状态。你形容得非常贴切。看来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但凡想要在自己的领域追求更高的境界,其过程中需要面对、适应和调整的某些核心心理状态,真的是有共通之处的。”
“是啊,”刘亦菲若有所思,她捧着那杯色泽鲜亮的橙汁,目光略显悠远,仿佛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归根结底,恐怕都需要极致的专注力,都需要能够忍受并享受大量重复性训练、练习可能带来的枯燥感,都需要在面对外部巨大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评价,或者直接关乎最终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调整好心态,保持内心的稳定与清晰。”她将目光转向屈正阳,带着探讨的意味:“我为了塑造一个被认为立得住的角色,可能需要提前数月就开始有意识地体验生活,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比如为了打戏练习武术套路,为了年代戏学习骑马,或者掌握某种特定的方言、乐器,反复揣摩剧本字里行间的深意,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成长脉络和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逻辑。我想,你应该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练那些早已形成肌肉记忆的技术动作,同时还要不断研究新的战术组合,分析每一个强大对手的技术特点、习惯甚至心理波动吧?”
“完全正确。”屈正阳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对方的话显然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也让他看到了这位看似柔美的女星背后,那非同一般的专业素养和思考深度。“就拿你刚才提到的‘崩拳爆冲’来说,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势大力沉、观赏性强的进攻手段。但其背后,是成千上万次对发力顺序、腰腹核心扭转角度、手臂挥动轨迹、手腕瞬间摩擦技巧、以及步伐协同配合的枯燥到极致的重复练习。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问题,发力链条不顺畅,最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运动损伤。而为了破解一个主要对手的习惯性球路或隐藏的战术弱点,我们往往需要整个教练团队协作,观看分析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比赛录像,在训练馆里进行无数次的模拟对抗,寻找那稍纵即逝的战机,并把它转化为赛场上下一个球的条件反射。”
他顿了顿,看向刘亦菲,眼神中充满了真诚的探讨意味,仿佛遇到了一个能理解他职业艰辛的知音:“说起来,这种对技术细节、对身体控制近乎偏执的雕琢,以及将最合理、最有效的动作模式通过千万次重复,最终转化为一种近乎本能的‘身体记忆’过程,是不是和你们演员抠剧本、磨台词、反复排练直到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一个手势的幅度都精准到位,能够传递出丰富层次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像了!”刘亦菲眼睛微亮,脸上焕发出一种遇到同道中人的光彩,“真的非常像。影视表演虽然看起来更感性,但到了技术层面,同样需要极致的理性与耐心。每一个细节的呈现,无论是台词的重音、停顿、气息运用,还是一个眼神的方向、焦距、停留时间,一个手势的起落、力度、节奏,甚至身体姿态的微妙变化,都可能传递出截然不同的潜台词和心理活动,直接影响整场戏的张力、节奏甚至整个人物弧光的建立。这些都需要反反复复地练习、揣摩、调整,直到它不再是机械的‘表演’,而变成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流露和反应,成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情绪记忆’或‘身体记忆’。这个过程,同样伴随着大量的重复和对自己苛刻的要求。”
两人就这样,一个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精准的体育竞技角度,一个从追求更真、更善、更美、更打动人心的影视艺术角度,围绕着“专业”、“坚持”、“细节”、“突破”、“创新”与“极致”等核心词汇,展开了热烈而深入,且充满相互理解的交流。
屈正阳分享了他初入八一队时,因为传统训练体系下的步法移动缺乏爆发力和灵活性,曾被以严厉着称的王建军教练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步法软绵绵像踩棉花”,那种羞惭与不甘。到后来,他如何顶着质疑和压力,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一点点查阅古籍、请教民间拳师,将传统国术中的步法精髓,如太极拳的“猫步”之轻灵、八卦掌的“趟泥步”之沉稳迅捷、形意拳的“槐虫步”之崩弹劲力,结合现代运动生物力学、体能训练学进行科学的改良、萃取与融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调整,最终才逐步形成自己独特且高效的移动风格,并赋予它们“玉女穿梭”、“游龙步”等充满文化韵味的名称。这其中的艰辛、孤独与最终豁然开朗的乐趣,他娓娓道来,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力量。
刘亦菲也敞开心扉,谈及了她为了不同的角色所付出的远超外界想象的努力与汗水。比如早期为了拍摄武侠剧,她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武术训练,拉筋压腿的苦楚,套招对练的磕碰淤青都是家常便饭,只为了镜头前那几个干净利落的动作。为了符合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气质,她去学习古琴的基本指法和韵味,去接触并练习昆曲的水磨腔调与身段。她也谈到了作为公众人物,在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剧本挑战、外界或褒或贬的评价,以及行业内部不可避免的竞争压力时,如何努力保持内心的定力与平静,不断审视自己,寻求表演上的突破与超越的心路历程。她的叙述同样平和,但言语间透露出的那份对艺术的敬畏与执着,令人动容。
屈正阳越发觉得,眼前的刘亦菲,绝非仅凭上天赐予的出众外表而获得成功的“花瓶”。她的内在同样丰富、深邃而坚韧,对自身从事的专业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不懈的追求和清晰的规划,并且善于思考、总结与表达。这种美丽与智慧并存的特质,让她散发出一种远超容貌的、更为持久的魅力。
而刘亦菲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屈正阳身上那种属于世界级顶尖运动员的沉稳、自信、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抗压能力,与他交谈,完全感觉不到他年纪其实并不算大,反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包容、担当和一种高瞻远瞩的格局。他不仅精于技,更深于思,对于推广国术乒乓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有着明确的使命感和清晰的商业布局(例如与姐夫陈宇合作的国术资本)。这种扎实、沉稳、果决而又充满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特质,在她日常接触的圈内人士中,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让她在欣赏之余,也不禁心生敬佩。
这种基于对各自专业领域深度理解、对追求极致过程感同身受而产生的强烈共鸣,让原本漫长而容易令人疲惫的飞行时间,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加速流逝。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云海被星光取代,而机舱内,两人的交流却依旧兴致盎然,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靠近。一段意外的空中偶遇,正逐渐演变成一次难得的心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