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深处的密室中,烛火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随着火光摇曳不定。御案上摊开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证据,每一件都沉重得让人窒息。
沈清辞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卷素绢血书,父亲的字迹在烛光下如同泣血:\"...臣自知性命难保,唯望此血书能见天日。玉玺为饵,通敌为实,实为构陷忠良,排除异己...\"
萧景琰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玉玺为饵,通敌为实\"八个字上,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楚将军分明知道玉玺是伪造的诱饵,为何不直接说明?\"
\"清辞以为,父亲可能未能拿到确凿证据。\"沈清辞轻声道,\"血书中提到,他是在巡边时偶然截获密信,可能时间仓促,来不及收集更多证据。\"
皇帝拿起那个空置的紫檀木匣,仔细端详:\"这个匣子做工精美,大小与传国玉玺完全吻合。但为何是空的?真玉玺究竟在何处?\"
他忽然想起什么,取出那份从虎头印鉴中发现的名单:\"你们看这个'丙辰位'的标记,是否与紫檀木匣暗格中的编号相似?\"
沈清辞凑近细看,果然发现名单上的特殊符号与木匣暗格中的刻印如出一辙:\"陛下圣明!这莫非是指示玉玺下落的暗号?\"
\"但为何最终放在这里的只有这些证据,而没有玉玺本身?\"萧景琰陷入沉思,\"除非...楚将军根本没能拿到玉玺,或者...玉玺早已被转移。\"
李德全悄声呈上一份卷宗:\"陛下,老臣查过内务府记录。光化二年至今,宫中共有三次大规模物品转移记录,其中两次涉及前朝旧物。\"
\"可查到与玉玺相关的记载?\"
\"有一项记录颇为可疑:光化三年春,一批'破损礼器'从旧内库移至北苑仓库。但当时经手的太监后来都陆续...意外身亡。\"
沈清辞心中一动:\"陛下,清辞记得父亲血书中提到'利用废弃宫苑密道往来'。北苑仓库附近是否有密道?\"
萧景琰立即命人取来宫苑布局图。果然,在北苑仓库下方,标注着一条前朝修建的密道,直通宫外!
\"好个瞒天过海!\"皇帝眼神锐利,\"他们将玉玺混在破损礼器中运出宫外!\"
但新的疑问随之而来:楚将军为何不将更直接的证据放在密室中?那个被调包的\"旧砚\/镇纸\"又是什么?这间密室究竟是谁建造?父亲又是如何得知并使用?
\"陛下,\"沈清辞轻抚密室墙壁,\"清辞发现这间密室的建造工艺颇为特殊,似是前朝皇家工匠的手笔。\"
萧景琰仔细察看墙壁上的纹路:\"确实。这种垒石工艺在前朝被称为'龙鳞砌',只有皇室建筑才能使用。\"他忽然想起什么,\"朕记得淳安郡主当年颇得先帝宠爱,特许使用皇家工匠修建私苑...\"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一个可能:这间密室,或许是淳安郡主所建!
\"如果真是这样,\"沈清辞声音微颤,\"那么父亲能够使用这间密室,是否说明他与淳安郡主...\"
她不敢再说下去。楚家与淳安郡主的关系,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萧景琰沉吟片刻:\"李德全,去查光化元年至二年,楚将军与淳安郡主的往来记录。\"
\"这就去。\"李德全躬身退下。
密室中重归寂静。沈清辞重新研究那些证据,忽然发现血书背面有些极淡的印记。就着烛光细看,竟是几处模糊的指纹和...泪痕?
\"陛下请看,\"她声音哽咽,\"这些痕迹...似是父亲书写时滴落的血泪。\"
萧景琰轻轻抚摸那些痕迹,眼神复杂:\"楚将军...确实受了天大的冤屈。\"他忽然郑重道,\"清辞,朕向你保证,必为楚家洗刷冤屈,还楚将军一个清白。\"
\"清辞代楚家满门,谢陛下隆恩。\"她跪地行礼,泪水再次滑落。
这时,陈靖在外求见:\"陛下,已彻查北苑仓库,发现重大线索!\"
原来在北苑仓库的一个暗格中,找到了当年转移礼器的记录册。上面清楚记载着:光化三年三月初七,转移\"破损礼器三十七件\",经手人签名却是一个熟悉的字迹——孙嬷嬷!
\"又是她!\"萧景琰面色一沉,\"这个孙嬷嬷,究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更令人震惊的是,记录册最后一页粘着一小片绢布,上面写着:\"砚在镜中,玺在境外。\"
\"砚在镜中...\"沈清辞喃喃道,\"莫非指的是那个被调包的旧砚?\"
皇帝眼神锐利:\"'玺在境外'...看来玉玺确实被运出宫了。但'镜中'又是指什么?\"
他立即下令:\"彻底搜查镜殿!每一面铜镜都要仔细检查!\"
\"陛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以为,当务之急是双管齐下:一是继续追查'旧砚'和当年仓管小吏的线索;二是根据父亲对宫中暗道和据点的怀疑,秘密勘察相关区域。\"
\"有理。\"萧景琰颔首,\"朕已派人追查赵德顺之子的下落。至于宫中暗道...\"他沉吟片刻,\"清辞,你可从医药和冥苔角度,配合探查可能存在的邪术据点。\"
沈清辞郑重应下:\"清辞定当竭尽全力。\"
计议已定,皇帝立即调派心腹,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队由陈靖带领,继续追查玉玺下落;另一队则由沈清辞指导,秘密探查宫中可能存在的邪术据点。
沈清辞首先从太医院档案入手,查找与冥苔相关的记载。果然发现光化元年至二年,太医院曾大量采购冥苔及其解药,采购记录上的批复人竟是——淑太妃!
\"陛下,\"她立即禀报,\"清辞发现淑太妃与冥苔采购有关。而且这些冥苔的用途标注都是'祛湿止痛',显然是掩人耳目。\"
萧景琰眼神冰冷:\"好个淑太妃!朕真是小看她了。\"
就在这时,李德全急匆匆来报:\"陛下,赵德顺之子赵平...找到了!\"
\"在何处?\"
\"在...在乱葬岗。\"李德全声音低沉,\"昨日发现尸体,似是中毒身亡。但在他怀中,找到这个。\"
那是一方破损的旧砚,正是档案中记载的那方\"青石镇纸\"!
沈清辞小心接过砚台,发现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癸亥年冬,镜破钗分。\"
\"镜破钗分...\"她忽然想起林采女留下的密信,\"这与林采女所说的'镜破'可有关联?\"
皇帝拿起砚台仔细察看,忽然发现砚台侧面有个极隐蔽的机关。轻轻一按,砚台从中裂开,露出暗格中藏着的一枚金钗!
金钗做工精致,钗头刻着一个小小的\"淳\"字。
\"这是...淳安郡主的金钗!\"萧景琰震惊道,\"怎么会在这里?\"
沈清辞接过金钗,发现钗身刻着更小的字迹:\"影随身动,玺随影移。\"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一个惊人的真相:淳安郡主、楚将军、老王爷、淑太妃...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人,被一张巨大的网联系在一起。
\"陛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有个大胆的猜想:也许淳安郡主才是这一切的关键。她的死,可能并非意外。\"
萧景琰沉吟良久:\"朕记得,淳安郡主暴毙前,曾与皇叔发生过激烈争吵。当时宫内传言,是为了某个将军...\"
密室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叩门声。陈靖急声禀报:\"陛下,镜殿有重大发现!\"
当众人赶到镜殿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面铜镜后被凿空,里面整整齐齐放着数十个药瓶,都是炼制冥苔毒药的器具!
更让人心惊的是,在暗格最深处,发现了一本账册,记录着冥苔的买卖往来。买主名单上,赫然有老王爷、淑太妃,还有...几个意想不到的朝中重臣!
\"好个镜殿!\"萧景琰怒极反笑,\"果然'砚在镜中'!这里就是他们的毒药工坊!\"
沈清辞仔细检查那些药瓶,忽然发现一个瓶底刻着特殊标记:\"陛下,这个标记...清辞在淑太妃的首饰上见过!\"
所有的线索终于串联起来。冥苔毒药、镜殿工坊、淳安郡主的金钗、楚将军的血书...一个惊人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急匆匆跑来:\"陛下,边关八百里加急!北疆大军压境,声称...声称要迎回他们的公主!\"
\"公主?\"萧景琰一怔,\"什么公主?\"
太监颤声道:\"他们说...淳安郡主是北疆可汗失散多年的女儿!要求大靖给个说法!\"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淳安郡主竟是北疆公主?那她的死...莫非是北疆南下的借口?
沈清辞忽然想起父亲血书中的那句话:\"'影'伏境外,其根却在宫中。\"
她心中升起一个可怕的猜想:也许这个阴谋,从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夜色深沉,养心殿的烛火再次亮起。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而那个失踪的林采女,那个神秘的预警声,那个深藏宫中的\"影\"势力...所有的谜团,都指向一个更加惊人的真相。
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这一次,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