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尖锐的鸟鸣声划破夜空,如同利刃般刺入密室。这声预警来得突然而急促,与约定的信号略有不同,尾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
沈清辞与萧景琰同时色变——这是最高级别的危险信号!
\"陛下!\"沈清辞下意识抓住皇帝的衣袖,指尖因紧张而发白。
萧景琰眼神一凛,瞬间做出决断:\"撤!立即撤离!\"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一把抓过石桌上的证据纸条塞入怀中,同时将血书迅速卷起递给沈清辞:\"贴身藏好!\"
沈清辞毫不犹豫地将血书塞入衣襟内侧,手指因急促而微微颤抖。十年冤屈的证据就在眼前,此刻却要冒着失去它的风险撤离,她的心如刀绞。
\"快!\"皇帝已经来到密室入口,警惕地倾听外面的动静,\"上面出事了。\"
两人迅速检查密室,确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萧景琰特别留意了那个紫檀木匣,小心地将暗格恢复原状,放回凹陷处。
\"走!\"他吹灭烛火,密室瞬间陷入黑暗。
攀爬井壁的过程比下来时更加艰难。沈清辞手心沁汗,几次险些滑落,都被皇帝及时稳住。井上传来的打斗声越来越清晰,夹杂着兵刃相交的锐响和侍卫的呼喝。
\"陛下小心!\"上方传来侍卫副统领陈靖的急呼,\"有刺客!\"
萧景琰眼神一冷,加快攀爬速度。就在他们即将到达井口时,一支冷箭突然射入井中,擦着沈清辞的发髻飞过,深深钉入井壁!
\"低头!\"皇帝将她护在身后,另一支箭矢贴着他的手臂掠过,划破龙袍。
井口的打斗声越发激烈。陈靖带着侍卫死守井口,与数名黑衣刺客缠斗。血花飞溅,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目。这位年轻的副统领显然是临危受命,指挥还略显生疏,但拼死护主的决心毫不逊色。
\"陛下!快!\"陈靖奋力格开一名刺客的攻势,伸手将皇帝拉出井口。
沈清辞紧随其后,刚探出半个身子,就见一道寒光直劈而来!她下意识后仰,险险避开这致命一击。
\"保护楚妃!\"萧景琰厉声喝道,长剑出鞘,亲自加入战局。
混战中,沈清辞注意到这些刺客的身手极其诡异——他们似乎并不以杀人为目的,而是有意无意地将战局引向枯井方向。
\"陛下!他们在拖延时间!\"她急声提醒,\"可能有诈!\"
萧景琰瞬间会意,剑势陡然凌厉:\"突围!向东南方向撤退!\"
就在侍卫们奋力突围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队提着灯笼的小太监惊慌失措地跑过来,看到眼前的血腥场面,吓得尖叫连连。
\"什么人?\"陈靖厉声喝问,肩头还在渗血。
为首的小太监扑通跪地:\"奴、奴才们是尚衣局的,奉、奉命送换季衣裳,迷、迷路了...\"
这队小太监约莫五六人,个个面无人色,看起来确实像是误入此地的模样。但沈清辞注意到,其中一个小太监的鞋面上沾着某种特殊的红色泥土——这种泥土只在北苑东南角的特定区域才有。
\"拿下!\"皇帝显然也发现了异常,冷声下令。
侍卫立即控制住这些小太监。检查后发现,他们确实穿着尚衣局的服饰,携带的也是普通的衣物箱笼。但那个鞋沾红泥的小太监袖中,藏着一枚小小的信号烟弹。
\"说!谁派你们来的?\"陈靖剑指小太监咽喉。
小太监吓得浑身发抖:\"没、没人派...奴才真的迷路了...\"
萧景琰眼神冰冷:\"搜身!仔细搜!\"
果然,在另一个小太监的衣领内衬中,发现了一个极小的毒囊。显然,这些人若是被抓,就会立即服毒自尽。
\"好精妙的安排。\"皇帝冷笑,\"假意迷路,实为窥探。若不是及时发现,恐怕真要着了他们的道。\"
沈清辞心中后怕不已。若不是那声异常的预警鸟鸣,他们此刻恐怕已经陷入重围。
\"陛下,\"她低声道,\"清辞觉得,那预警声不像是我们的人发出的。\"
萧景琰颔首:\"朕也察觉了。那声音虽然模仿得极像,但尾音略有不同。似是有人故意示警,却又不想暴露身份。\"
这时,李德全急匆匆赶来:\"陛下,老奴已查清,这些太监确是尚衣局的人,但今日当值名录上并无他们的名字!\"
\"果然如此。\"皇帝眼神锐利,\"将他们押入天牢,严加审讯。朕倒要看看,是谁的手伸得这么长!\"
处理完这些小太监,萧景琰立即下令:\"加派三重守卫,将枯井方圆百步彻底封锁!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格杀勿论!\"
\"陛下,\"沈清辞忽然想起什么,\"那预警声...清辞觉得有些耳熟。\"
\"哦?\"皇帝转头看她,\"你可听出是谁?\"
沈清辞蹙眉思索:\"声音刻意改变了,但那发声的方式...似是年长者。而且,清辞总觉得在哪里听过类似的鸟鸣声。\"
萧景琰若有所思:\"年长者...宫中善口技者不多,年长的更是屈指可数。\"
他忽然眼神一凝:\"李德全,立即去查,今晚有哪些年长的太监宫女当值,特别是擅长口技之人。\"
\"老奴遵旨。\"李德全匆匆离去。
现场很快清理完毕。侍卫们加强了警戒,将枯井区域围得水泄不通。陈靖带着伤指挥布防,肩头的血迹尚未干透。这位年轻的副统领显然还在适应新的职责,但表现出的忠诚和勇气令人动容。
\"陛下,此处不宜久留。\"陈靖低声道,\"对方既然能派人混进来,恐怕还有后手。\"
萧景琰颔首:\"回养心殿。\"
回程的路上,皇帝特意绕道经过镜殿。夜色中的镜殿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无数面铜镜在月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
\"陛下觉得,'镜破'二字究竟是何意?\"沈清辞轻声问道。
皇帝凝视着镜殿:\"或许是指镜殿中有破绽,或许...是暗示要打破眼前的迷局。\"
他忽然驻足:\"清辞,你可记得淳安郡主最爱的诗句?\"
沈清辞一怔:\"清辞不知...\"
\"'破镜重圆终有隙,碎玉再合不复初'。\"皇帝缓缓吟道,\"这是淳安郡主生前最常吟诵的诗句。\"
\"陛下的意思是...\"
\"朕怀疑,'镜破'可能与此诗有关。\"萧景琰眼神深邃,\"淳安郡主之死,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回到养心殿,已是三更时分。皇帝立即召集心腹密议,沈清辞则被安排在内殿稍歇。
但她如何睡得着?衣襟内的血书如同烙铁般灼烫着她的心。父亲的字字血泪,老王爷的滔天阴谋,还有那个神秘的\"影\"势力...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心绪难平。
更让她不安的是那个预警的鸟鸣声。她确实觉得耳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只隐约记得,似乎与某个老人的声音有关...
突然,窗外传来极轻的叩击声。沈清辞警觉地起身,悄声走到窗边:\"谁?\"
没有回答,只有一件小物事从窗缝塞入——是一枚已经干枯的草药。
沈清辞心中巨震!这草药她再熟悉不过,正是她日前送给林采女治疗风湿的那一味!
林采女?那个看似普通的老采女?难道是她...
她急忙推开窗户,只见一个佝偻的背影正蹒跚消失在宫墙拐角。那背影,分明就是林采女!
就在这时,李德全匆匆进来:\"楚妃娘娘,陛下请您过去。\"
养心殿内,萧景琰面色凝重:\"查到了。今晚当值的年长太监中,确实有一人擅长口技。但是...\"
\"但是什么?\"沈清辞急问。
\"此人已在两个时辰前...投井自尽了。\"皇帝眼神冰冷,\"在他的住处搜出了这个。\"
那是一枚特殊的铜钱,上面系着红丝线——与沈清辞之前收到的警告信物一模一样!
\"还有,\"萧景琰继续道,\"天牢来报,那些小太监中有一人突然暴毙,死状与当年孙嬷嬷相似。\"
沈清辞心中寒意更甚:\"他们灭口的速度太快了。\"
\"不仅如此,\"皇帝从案头取出一份密报,\"边关急报:北疆大军异动,似有南下的迹象。\"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对方的行动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快,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陛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可能知道那个预警的人是谁。\"
她取出那枚干枯的草药:\"这是林采女送来的。今晚那个预警声,很可能是她发出的。\"
萧景琰眼神一凝:\"林采女?那个患有风湿的老采女?\"
\"正是。\"沈清辞点头,\"清辞现在回想起来,林采女虽然看似普通,但言谈举止间常流露出不寻常的见识。她可能知道些什么。\"
皇帝立即下令:\"秘密传林采女来见朕。记住,要绝对保密。\"
然而,当侍卫赶到西偏殿时,却发现林采女已经不知所踪。她的住处整洁如常,唯有枕下放着一封密信:
\"镜非镜,影非影,破局之道不在宫中。\"
信末画着一个特殊的符号——正是虎头印鉴上的图案!
萧景琰看着密信,久久不语。最终,他轻叹一声:\"好个林采女...看来朕这宫中,藏着的高人还真不少。\"
沈清辞凝视着那个符号,忽然想起父亲血书中的一句话:\"'影'伏境外,其根却在宫中。\"
她心中陡然升起一个惊人的猜想:也许这个\"影\"势力,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庞大、更加隐秘。而眼前的这一切,都只是冰山一角。
夜更深了,养心殿的烛火却久久未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夜中酝酿。
而那个失踪的林采女,究竟是谁?是敌是友?她留下的谜题,又暗示着什么?
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更深沉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