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苏瑶揣着那份边角已经磨毛的“基地增收报告“往公社走。土路被夜露浸得湿漉漉的,踩上去直打滑。她特意放慢脚步——上回那批板蓝根没来得及烘干,白白糟蹋了两成,这回说啥也得把烘干房建起来。
公社办公室的木门虚掩着,里头传来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苏瑶在门槛上蹭掉鞋底的泥,这才轻轻叩门。
“进来。“刘书记的声音从里间传来。
苏瑶推门进去,见刘书记正伏案写着什么,便安静地站在一旁。刘书记抬头见是她,放下笔笑道:“苏同志这么早?基地有事?“
“想申请建个烘干房。“苏瑶把报告递过去,“今年板蓝根收成不错,可没有烘干设备,老是返潮。要是能建个烘干房,既能减少损耗,还能让乡亲们多份收入。“
刘书记推推眼镜,仔细翻看报告。看到“村民人均增收80元“时,他抬眼问道:“现在建材紧缺,你要多少?我先问问库存。“
“二十根木料、五十块水泥板,再加些铁丝钉子。“苏瑶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备好的清单,“要是能尽快调配,赶在下茬板蓝根收割前就能建好。“
刘书记对照清单看了看,提笔在批文上签了字:“批文你先拿着,建材我去跟供销社协调。抓紧选好地方,需要人手随时说。“
苏瑶接过还带着墨香的批文,小心折好收进里兜:“谢谢书记,我这就回去张罗。“
“快回吧,路上当心。“刘书记朝她摆摆手。
回村的路上,雾气渐渐散了。遇见李寡妇拉着板车往集市去,车上堆着刚摘的青菜。苏瑶停下脚步:“李婶,等烘干房建好了,您有空来帮忙分拣板蓝根,一天能挣五毛钱。“
“那敢情好!“李寡妇抹了把汗,“啥时候动工?“
“批文刚下来,过两天就开工。“苏瑶说着,脚步不由加快。
她先拐去文具厂。宇轩正在清点刚送来的原料,见她进来,放下手里的本子:“娘,批文批下来了?“
“批了。“苏瑶掏出批文,“建烘干房要一笔钱,得从厂里支些。“
宇轩扫了眼批文,爽快点头:“该花的钱得花。今年厂里效益不错,周转得开。“
“那就好。“苏瑶松了口气,“下午去村东头看看地方。“
正说着,老周扛着锄头经过,听见动静探进头来:“苏同志,要建烘干房?我刚听李寡妇说了。“
“正要找您呢。“苏瑶笑道,“下午一起去看看场地?“
老周顿时来了精神,把锄头往墙边一靠:“砌墙的活儿我包了!不过可说好了,烘干房建好,我得头一个用。上回我家板蓝根受潮,心疼得我好几宿没睡踏实。“
“成,准让您头一个用。“苏瑶应道。
午后,村东头的空地上,老周拿着皮尺丈量,二柱子在旁边打桩标记。宇轩蹲在地上画草图,苏瑶站在田埂上打量这片荒地。野草已经除尽,露出平整的黄土。
“这块地够宽敞,长二十米宽十米,建烘干房正合适。“老周量完地说,“就是地基得打牢实,烘干设备分量不轻。“
二柱子接话:“离河近取水方便,就是运建材要费些事。“
“远些好,清净。“老周不以为然,“烘干房最怕扬尘。“
苏瑶环顾四周:“就定在这儿吧。明天先平整土地,等建材到了就开工。“
宇轩在草图上标注尺寸:“我晚上把清单理出来,明天一早送去供销社。“
这时李寡妇带着几个妇女过来,手里都挎着竹篮:“苏同志,听说要建烘干房,我们来看看。平整土地的话,我们也能搭把手。“
“正缺人手呢。“苏瑶笑道,“明早八点,在这儿集合。“
妇女们高兴地议论着散去。老周望着她们的背影:“瞧瞧,大伙儿都盼着烘干房早点建起来。“
“这是大家伙儿的事,自然要一起出力。“苏瑶点头。
回到家,苏瑶把批文和草图放在桌上。陆战野从部队回来,看见图纸:“批文下来了?“
“嗯,明天就开工。“苏瑶递过草图,“老周负责砌墙,二柱子他们帮着整地。“
陆战野仔细看了看图纸:“尺寸合适,将来还能烘别的作物。“
“我也是这么想的。“
苏瑶系上围裙准备做饭。
青苗从里屋跑出来:“娘,我放学也去帮忙!“
“作业写完才能去。“苏瑶摸摸他的头。
第二天清早,空地上就聚满了人。二柱子和年轻人们挥锄平整地面,老周拉着皮尺定位划线,李寡妇带着妇女们捡石子,宇轩一早就去供销社催建材了。
苏瑶一边帮着捡石子,一边问老周:“门洞留多宽合适?“
“两米宽绰绰有余,板车进出方便。“老周用石灰粉画出线,“门朝这边开,正对基地,运货近便。“
日头升高时,宇轩骑着车回来:“娘,供销社说明天就送建材来。“
“大家加把劲,今天把地整完。“苏瑶手里的动作更快了。
晌午,众人就在工地上吃午饭。啃着自带的窝头,就着热水,大家有说有笑。二柱子嚼着窝头说:“等烘干房建好,再也不怕板蓝根受潮了。“
“何止板蓝根。“老周啜着热水,“往后玉米、番茄都能烘,存放时间能长一倍。“
日头偏西时,空地已经平整完毕。老周用石灰粉撒出地基轮廓,等着明日建材到位。
“今天辛苦大家了。“苏瑶望着平整的土地,“明天建材一到,咱们就开工砌墙。“
“为了烘干房,值得!“众人说说笑笑地散去。
晚上,苏瑶在灯下修改草图。陆战野递过一杯热水:“累了一天,早点歇着。“
“不累。“
苏瑶抿了口水,“想着烘干房快建好了,心里高兴。“
青苗写完作业凑过来:“娘,明天我能帮忙搬东西吗?“
“搬些轻的就好。“苏瑶叮嘱道。
夜深了,村里渐次熄了灯。苏瑶躺在床上,盘算着明日的活计。
天刚蒙蒙亮,供销社的卡车就轰隆隆开进村。木料、水泥、砖块陆续卸在空地上。老周早早等在现场,看见建材到位,搓搓手问:“苏同志,咱们开工?“
“开工!“苏瑶重重点头。
瓦刀敲击砖块的声音惊起了树上的麻雀,烘干房的建设热热闹闹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