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荷:“过几天赵同志要办婚礼,到时候咱们是不是也得去帮忙?”
她说的是赵刚。
赵刚今年二十八了,当初在战场上受了伤,在脸上留下一道疤痕,这么多年一直没说到媳妇。
但凡是参加相亲或者联谊会,本来对他条件很感兴趣的,一看到他脸上的伤立马摆手摇头。
一来二去,拖到了快三十也没找到媳妇,前段时间回老家,听说家里人给介绍了个女同志,两人见面后对彼此感觉都不错。
这不,刚回来没多久就准备请客,作为战友他们自然要过去。
“到时候咱们看看送什么东西?”
夏清荷早就想好了,无非是那几样,“我打算送一对枕巾给他们。”
顾明月:“好,那我去截一块新被面。”
大家送的多数是新人家里需要的,务实且贴合实际的东西。
婚礼当天,顾明月准备带着晨晨一块去看看,这小家伙最近很躁动,在家里待不住。
陆凛专门找人做了一个围栏,供他在屋里爬行,勉强能看住他。
顾明月给他换上一身红彤彤的衣服,胳膊像藕节似的,一节一节胖乎乎,手指按下去软的像棉花。
等婆媳俩带着孩子来到赵刚家门口时,已经不少人都在这。
赵刚没有在老家办婚礼,特地来了海岛这边,当兵这些年攒了不少钱,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不能含糊,一共准备了五六桌子。
毕竟只要在家属院低头不见抬头见,能请的都请了,他特意说了不要大家的份子钱,只要人来了,心意就到了。
赵刚的媳妇站在他一旁,瞧着面容温婉,是个好姑娘。
“赵同志,恭喜你,祝你们幸福快乐,永结同心。”
顾明月把准备好的礼物送过去,赵刚忙不迭接过礼物,咧开嘴露出白牙:“谢谢顾同志,你这也太客气了。”
院子里早摆好了几张木桌,食堂的师傅正围着临时搭的灶台忙活,锅里炖着的肉香飘得满院都是。
顾明月刚往里走,就听见夏清荷的声音:“明月,这边坐。”
转头一看,夏清荷正带着阳阳坐在靠厨房的桌子,阳阳手里还攥着块刚拿的糖,看见晨晨就挥了挥手。
顾明月抱着晨晨走过去,刚坐下,旁边几位眼熟的家属院嫂子就围了过来,大家都看着胖乎乎的晨晨眼热。
覃嫂子伸手轻轻捏了捏晨晨的脸蛋:“这孩子长得真俊,白白胖胖的,看着就喜人。”
晨晨一点也不怕生,小眼睛滴溜溜转着看周围的人,引得嫂子们一阵笑。
夏清荷看着热闹,也伸手逗晨晨:“晨晨,叫阿姨,会叫吗?”
晨晨歪着小脑袋,没发出声音,却突然把手里的东西往夏清荷手里塞,惹得满桌人都乐了。
顾明月看着,被众人围着逗乐的晨晨乐不可支。
灶台边的师傅终于端上最后一道炖肉,赵刚夫妻俩端着搪瓷杯,挨桌给大家敬酒。
“多谢各位来捧场,大家吃好喝好。”赵刚的媳妇穿着件新做的碎花衬衫,笑得眉眼弯弯,杯子里盛的是甜甜的果酒,碰在桌上叮当作响。
顾明月刚夹了一筷子青菜,就见夏清荷伸手把晨晨抱了过去,放在自己腿上。
“让阿姨抱抱,看桌上有什么好吃的。”
夏清荷指着桌上的菜盘,给晨晨一一介绍,“这是炖肉,这是炒鸡蛋,还有你妈妈爱吃的腊肠。”
晨晨的小脑袋跟着夏清荷的手指转,眼睛突然亮了。
他盯上了盘子里油亮亮的腊肠。
小身子往前倾,胖乎乎的小手伸着,就要去抓盘子边缘。
顾明月赶紧伸手拦住:“晨晨,不能用手抓,烫。”
晨晨却不依,小嘴撅着,手指还在半空晃,引得旁边的人都笑了。
赵刚正好敬酒到这桌,看见这一幕,笑着说道:““看来小家伙也馋了,快点长牙齿就能吃了。”
顾明月给他弄了些碎面条喂给他,晨晨张嘴就含住,小腮帮鼓鼓地嚼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模样可爱得紧。
夏清荷趁机掏出块干净的手帕,擦了擦晨晨嘴角的油星子:“这小家伙,还是个小馋猫。”
满桌人都跟着笑。
敬完酒,饭桌上的人开始聊家常。
赵秀兰给身边的人添了碗汤,话头忽然就落到了自家大儿子身上:“我家老大今年满十六了,马上该毕业,最近天天愁他的去处。”
她夹了口青菜,眉头轻轻皱着,“要么去当兵,要么下乡插队,俩路子摆着,可我这当妈的,哪条都舍不得。”
他们都是家属,知道战士们在外面不容易,要是能有个安稳的工作肯定是更好的。
张嫂子放下筷子接话:“可不是嘛,我老家邻居的小子去年去了乡下,听说天天得下地干活,晒得黑瘦,看着就让人心疼。当兵倒是光荣,可训练苦,还得离家远,一年半载见不着面。”
顾明月抱着晨晨,听着这话也想起了陆凛,轻声说:“当兵确实辛苦,但能锻炼人,要是孩子自己愿意,也是条好出路。下乡的话,现在政策也在慢慢变,或许以后会有机会回来读书。”
她看赵秀兰还是愁眉不展,又补充道,“要不先问问孩子的想法?毕竟是他自己的路,得他乐意走才好。”
赵秀兰叹了口气:“问了,他说想再读两年书,可现在这情况,哪能由着他?”
夏清荷也跟着点头:“我听说最近不少地方都在提重视教育,或许过阵子会有新政策,要不等等看?”
正说着,晨晨突然伸手抓了抓赵秀兰的衣角,像是在安慰她。
赵秀兰看着孩子白白胖胖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也是,愁也没用,先走着看,总能有个好安排。”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做家长的也只能帮忙想个主意,具体怎么做还是看孩子们的,不过你家老大是高中生,未来即便不走这两条路子,找个好工作没问题。”
一桌的嫂子安慰赵秀兰别担心。
听了大家的话,赵秀兰心中的担忧少了些,车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