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厅的调令与花旗提供的运输机队几乎同步抵达。由于林译要求每名士兵必须携带七日干粮、一个基数弹药及全套单兵装备,单架运输机运力有限,一次仅能运送一个排的兵力。
数十架运输机的首轮抵达,虽为林译部补充了急需的武器弹药,实际运走的部队却仅有一个营。经过十余次紧张往返,最终投送至前线的总兵力,也不过两个加强团的规模。
而此刻,日寇已率先发起进攻,长衡会战正式打响。在林译所负责的作战方向上,双方兵力部署如下:
日寇方面,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集结于新墙河正面。其中第116师团虽番号在“一百”之后,却是实打实的主力部队,下辖三个步兵联队,另配有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一,总兵力约一万六千人。第68师团则属治安师团编制,下辖八个大队,共计余人,编为两个旅团,战力相对较弱。
日寇在此投入重兵,而国军方面仅部署川军一个军,不足两万人负责正面抵御。这是否过于高估了川军的防御能力?侧翼掩护更是仅由几支游击大队承担,力量薄弱,聊胜于无。
林译对川军的防御能力早有清醒预判,心知他们难以持久抵抗,因此早已派出部队利用铁路与公路加速向战场开进。进入敌占区后,部队化整为零,利用日寇兵力调去参战,防区兵力不足,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隐蔽而迅速地向湘省方向靠拢。
此次调往前线的两个团,均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资深军官指挥,不仅齐装满员,还特别加强了火力配置。
每个营增配两门九二式步兵炮,每个团另编配一个75毫米榴弹炮连,力求在遭遇战中占据优势。
部队抵达岳阳一带时,花旗方面承诺的支援也已到位:上百辆0.75吨吉普车连同配套弹药与补给一并交付,极大提升了林译部的战场机动能力。
然而与此同时,果脯高层仍心存侥幸。基于我军在空军实力上的优势,作战厅判断日寇仍将受制于后勤不继,难以维持长期作战,并推测其战略目标仅为夺取粤汉铁路一线。
为此,军方从第四、第六战区抽调部队驰援,并命令王司令率主力集团军加强侧翼防御。意图在湘江与日寇进行决战。
可惜战争从不囿于纸上推演。就在援军仍在缓慢集结之际,前线局势已急转直下。战斗刚一打响,我军侧翼迅速被日寇击穿,川军第二十军仅在稍作抵抗后便退入山区,新墙河防线顷刻间形同虚设。
日寇主力甫一发起进攻,便直扑岳阳而来。守军此前已按林译指令,疏散百姓、转运物资,随即主动弃城,快速迂回转移,完美避开了日寇的正面兵锋。
花旗航空队在完成轰炸任务后,也迅速撤出机场,并在撤离前将其设施彻底炸毁,未给鬼子留下任何可用的基础设施。
小鬼子进城后一番搜刮,发现毫无所获,愤而纵火烧房,并对留在城里的部分百姓屠杀。没有得到补充的情况下,鬼子只得放弃岳阳继续南下,与主力会合。
此时天降小雨,加之双方空军正在激烈争夺制空权,日寇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谨慎点缓慢推进,直至三日后才与退入山区的川军交火。
这三天时间内,花旗航空队一边与陆航战机周旋,一边派出十余架次战机为林译部队扫清前进通道中的障碍。
已先期抵达的两个团接收了花旗航空队大量情报,并派出侦察兵摸清了鬼子的具体动向。两位团长经研判后,定下作战方案:突袭鬼子辎重联队一部,力争将其打残。只需击毁其大量汽车骡马,便可缓解前线压力,为川军防御争取时间。
湘省自民国二十八年以来推行“化路为田,运粮上山”政策,民间稻米统一上缴战区,禁止私自买卖。
此举虽损害了农民利益,却也使民间存粮极为有限。尤其在五六月青黄不接之时,鬼子难以就地征粮,后勤完全依赖补给线。
按照东瀛步兵军需条例,每名士兵每日口粮与副食应保证在1.6公斤左右,实际因储存损耗,每人每日需至少两公斤。两个师团三万余人,仅一日粮草便需六十吨,这还未计入马匹饲料、车辆油料与弹药消耗。
铁路中断更使辎重联队压力倍增,辎重联队士兵连续三天昼夜运输,已疲惫不堪,步履虚浮。
林译更特意请求花旗航空队每日抽空进行袭扰,哪怕仅是俯冲扫射,也要使这些鬼子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难以休整。
如此持续三天后,当花旗战机再次空袭辎重部队时,埋伏已久的湘军两个团突然发起猛攻!
这是保卫家乡之战,他们义不容辞。想起日寇在岳阳焚烧房屋的暴行,湘军将士个个奋勇冲锋,面对小鬼子反击亦毫无惧色。
“娘窝里娘,靠死你。”将士们怒吼着向前冲锋,几乎放弃了任何防护,眼中只有前方的敌人。营、连长们身先士卒,指挥体系在炽热的战意中已让位于最本能的进攻。
如同面对世仇一般,湘军彻底杀红了眼。原定的战术目标本是摧毁车辆与骡马后即行撤退,此刻却演变为一场不死不休的歼灭战。
空中战机编队目睹了这一切,中队长在无线电中沉声道:“伙计们,再俯冲一轮,帮他们一把。”
“乐意之至!这才是真正的战斗,他们配得上我们的支援!”
战机随即一次次压低高度,用机枪火力反复犁扫公路上鬼子;湘军炮兵直至打光最后一发炮弹才停止轰击;步兵更是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撕裂敌军防线。
此役过后,双方均伤亡惨重。鬼子辎重联队几近覆灭,车辆、骡马损毁殆尽。湘军虽几乎全歼当面之敌,却在后撤时遭日寇快速增援部队咬上,付出不小代价。
此战湘军以上千人伤亡的代价,基本摧毁了日寇两个师团的后勤补给线。鬼子辎重联队伤亡近三千人,持续作战能力被彻底瓦解。
第116师团被迫停止攻势,原地固守等待补给。压力骤减的川军得以喘息,迅速组织求援,并接应主力有序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