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九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太极宫的重檐飞角上积了薄薄一层素白,几个小内侍正踮着脚清扫殿前台阶。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宫城的宁静。
\"报——西域急奏!\"
李承乾正在两仪殿与马周商议来年科举改制之事,闻报立即宣召。风尘仆仆的信使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函,封皮上赫然印着安西都护府的朱印。
\"陛下,疏勒、于阗等西域十国联名上书,请求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马周展信细读,眉头渐渐舒展,\"说是仰慕大唐文明,愿效吐蕃、南诏故事。\"
李承乾接过奏报,目光扫过那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名:疏勒、于阗、龟兹、焉耆……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终于要向大唐彻底敞开心扉了。
\"好!命鸿胪寺即刻筹备接待事宜。\"皇帝放下奏报,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阿蛮近日学业如何?\"
马周笑道:\"那吐蕃少年已能作五言诗,前日交的《雪中望终南》颇有王摩诘风骨。颜师古说,来岁或可尝试应童子科。\"
\"善。\"李承乾走到殿门前,望着纷扬的雪花,\"传旨:明年元宵在朱雀大街举办'万国文明会',令各族学子展示所学。\"
这道旨意一出,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鸿胪寺的官吏们忙着整理各国风俗资料;将作监昼夜赶制各国特色建筑模型;就连平康坊的歌姬们都开始练习异域舞蹈——人人都想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盛会上露脸。
阿蛮听到消息时,正在国子监的暖阁里教几个新来的吐蕃少年使用算筹。窗外飘着雪,室内的炭盆烧得正旺,映得他额上那抹象征着智慧已开的朱砂格外鲜艳。
\"文明会?\"阿蛮放下算筹,眼中闪着光,\"我们吐蕃该展示什么?\"
\"不如将'十净规'编成歌舞?\"一个圆脸少年提议,\"再带上青稞酒和牦牛绒。\"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时,门帘突然被掀起。晋阳公主披着白狐裘站在门口,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花:\"阿蛮,皇兄召你即刻入宫。\"
大明宫紫宸殿内,地龙烧得温暖如春。李承乾正在翻阅一册装帧精美的画本,见阿蛮进来,笑着招手:\"来,看看这个。\"
画本上是栩栩如生的西域各国风物:头戴尖顶帽的于阗商人、身着彩裙的龟兹舞女、高鼻深目的疏勒乐师……每幅图旁还有工整的注解。
\"这是鸿胪寺刚绘成的《西域图志》。\"李承乾指着其中一页,\"朕记得你家乡与于阗接壤?\"
阿蛮凑近细看,惊讶地发现图上标注的于阗风俗,竟与他们部落的许多习惯相似:\"陛下明鉴,于阗人饮茶时也加盐巴,与我们一般无二。\"
\"这便是文明交融的妙处。\"李承乾合上画册,\"朕有意让你在文明会上担任通译,可愿意?\"
少年激动得脸颊泛红:\"臣定当竭尽全力!\"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晋阳公主领着几个异族装扮的少女进来:\"皇兄看,这是南诏的茉莉公主,刚在太医署学成归来。\"
为首的少女约莫十四五岁,身着靛蓝绣花短衣,额前缀着银月饰,落落大方地行了个唐礼:\"参见大唐皇帝陛下。小女奉父命来学医,今已粗通《幼科保赤》。\"
李承乾饶有兴趣地问:\"南诏气候湿热,小儿多患何症?\"
\"回陛下,多是瘴痢与暑热。\"茉莉对答如流,\"按孙真人所授'药浴法',用艾草、菖蒲煮汤擦身,效果极佳。\"
\"善!\"李承乾龙颜大悦,\"兕子,带公主去看看新编的《岭南药草志》,或有裨益。\"
待少女们告退,皇帝转向阿蛮:\"瞧见没?这便是朕想要的——各族儿女如兄弟姐妹般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转眼到了上元节。今年的灯会格外不同——朱雀大街两侧搭起了数十座彩棚,每座都代表一个民族或国家。最气派的当属中央的\"大唐馆\",门前立着三丈高的灯塔,上悬九百九十九盏琉璃灯,将半条街照得亮如白昼。
阿蛮身着崭新的吐蕃官服,胸前别着\"文明使者\"铜牌,正用流利的汉语和吐蕃语向围观百姓介绍家乡风物。他身旁的案几上,摆放着精心制作的沙盘模型——雪山环绕的逻些城,布达拉宫前还有微型版的\"唐蕃学堂\"。
\"这是我们用大唐技法改良的牦牛绒毯。\"阿蛮举起一块织着莲花纹样的绒毯,\"比传统织法更细密柔软。\"
围观人群中,几个粟特商人啧啧称奇:\"早听说吐蕃人学唐技极快,不想连织造都如此精进了。\"
不远处,茉莉公主的南诏馆前更是人头攒动。少女们演示着用云南白药治疗外伤的方法,还准备了数百个小香囊分赠游客,内装防治瘴气的药粉。
\"陛下到——\"
随着侍卫的高喝,整条大街瞬间安静下来。李承乾身着常服,在百官簇拥下缓步而来。他先在大唐馆前驻足,欣赏了国子监生们表演的《诗经》吟唱,又亲自体验了将作监新制的活字印刷。
\"这是用回纥人传授的桦树胶改良的印墨。\"匠人恭敬解释,\"不易晕染,尤其适合西域干燥气候。\"
皇帝颔首,命重赏。行至吐蕃馆时,阿蛮率众伏地行礼。李承乾扶起少年,仔细询问每件展品的来历,还亲手摸了摸那块改良绒毯。
\"松赞干布上月来信,说逻些城已建起第三所学堂。\"皇帝对随行官员道,\"传旨,赐吐蕃织工二十人,专授蜀锦技法。\"
最热闹的当数西域诸国联合搭建的\"丝路长廊\"。于阗的美玉、龟兹的琵琶、疏勒的葡萄干……令人目不暇接。几个高昌少年正在演示他们改进的\"坎儿井\"模型,这种地下水利工程极适合干旱地区。
\"陛下,此技若在河西推广,可增良田万顷。\"工部尚书激动地建议。
李承乾当即拍板:\"命将作监派人赴高昌学习,回来后在沙州试点。\"
忽然,一阵清越的琴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茉莉公主正与龟兹乐师合奏《春江花月夜》。南诏竹笛的清脆遇上龟兹琵琶的悠扬,竟出奇地和谐。
\"妙哉!\"皇帝击节赞叹,\"马卿,记下来年增设'万国乐坊',专研各族音律融合。\"
月上中天时,盛会的最高潮来临——千名各族学子齐诵《礼记·大同篇》。汉话、吐蕃语、回纥话、南诏话……不同语言交织成震撼人心的和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阿蛮站在队列最前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望着不远处含笑而立的李承乾,忽然明白了\"文明交融\"的真谛——不是谁同化谁,而是如百川归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盛会过后,长安城掀起一股\"异域热\"。酒肆里开始供应吐蕃青稞酒,贵妇们争相购买于阗玉饰,连孩童游戏都新增了\"扮使臣\"一项。最受欢迎的是西市新开的\"万国书肆\",专卖各族文字译本的蒙学教材。
这日清晨,阿蛮正在国子监整理吐蕃馆的展品,忽闻门外马蹄声急。一个满身风雪的吐蕃骑士滚鞍下马,用家乡话高喊:\"赞普病危!大相急召阿蛮公子回朝!\"
少年手中的《蕃汉辞典》啪嗒落地。他颤抖着接过家书,上面熟悉的字迹确是父亲手笔——松赞干布突发恶疾,吐蕃群医束手无策,盼他速请大唐太医前往。
\"我这就去求见陛下!\"阿蛮抓起氅衣就往外跑。
紫宸殿内,李承乾听完禀报,立即宣召太医署首席孙思邈。老神医看过症状描述,眉头紧锁:\"似是热毒攻心,需用雪山灵芝佐以犀角。\"
\"孙真人,朕命你即刻准备,随阿蛮赴吐蕃。\"皇帝沉声道,\"带上最好的药材和器械。\"
孙思邈却摇头:\"老朽年迈,恐不堪长途跋涉。不如让晋阳公主前往——她得我真传,又刚编成《吐蕃常见病治法》,最是合适。\"
李承乾沉吟片刻,转向阿蛮:\"你可信得过兕子?\"
少年伏地叩首:\"公主医术精湛,臣万死难报天恩!\"
三日后,一支特殊的使团从长安出发。除了晋阳公主和阿蛮,还有二十名精锐羽林军、两名太医署骨干,以及满载药材的十匹骆驼。李承乾亲送至春明门外,将一枚龙纹玉佩交给妹妹:\"见佩如见朕,必要时可调安西军协助。\"
\"皇兄放心。\"小公主已褪去稚气,眉宇间尽是坚毅,\"定不负所托。\"
使团日夜兼程,穿越陇山雪原,横渡黄河险滩。当巍峨的雪山终于映入眼帘时,驼队已换了三批。阿蛮指着远处金光闪闪的宫殿群:\"那就是逻些城!\"
然而进城后的景象却让众人大吃一惊——街道两旁跪满了祈福的民众,王宫上空飘着不祥的黑烟。禄东赞亲自出迎,这位铁血宰相竟眼含泪光:\"赞普已昏迷七日,全靠参汤吊命……\"
晋阳公主二话不说,直奔寝宫。只见松赞干布面色紫黑躺在榻上,胸前大片溃烂触目惊心。她仔细诊脉后,从药箱取出一个青瓷瓶:\"快用雪水化开此丹,先护住心脉!\"
阿蛮跪在榻前,用吐蕃语不断呼唤赞普。当药液缓缓灌入病人唇间时,奇迹发生了——松赞干布的眉头微微抽动,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声响。
\"有救!\"公主迅速展开针包,\"但需立即清创。阿蛮,你来做助手。\"
少年咬牙点头,按照在太医署见习时所学,熟练地准备起药棉和银刀。帐外,吐蕃贵族们窃窃私语,有人甚至质疑让女子医治赞普是否妥当。
\"都闭嘴!\"禄东赞厉声呵斥,\"大唐皇帝派来的使者,岂是寻常女子?\"
治疗持续了整整一夜。当晨曦透过窗棂时,松赞干布的呼吸终于平稳下来。晋阳公主累得几乎站不稳,却仍坚持写下详细的调养方案:\"前三天每时辰服一次药,伤口需用此药膏……\"
阿蛮将医嘱逐句译成吐蕃文,又亲自示范如何熬药。禄东赞捧着药方如获至宝,当即下令在王宫前立碑铭记大唐恩情。
十日后,松赞干布终于能坐起用膳。他拉着晋阳公主的手,用生硬的汉语说:\"朕欠大唐一条命。\"
\"赞普言重了。\"小公主微笑,\"阿蛮说吐蕃有句谚语——'救命之恩,当以世代相报'。\"
松赞干布大笑,牵动伤口又龇牙咧嘴:\"好个伶牙俐齿的公主!传旨:吐蕃所有学堂增设汉语课;再派百名子弟赴长安学习;开放边境五市,唐商税赋减半!\"
消息传回长安,举朝欢庆。李承乾在朝会上宣布:\"自即日起,每年选派十名太医署生徒赴边疆教学;另设'文明交融奖',表彰促进各族交流者。\"
初夏时节,康复的松赞干布派使团送来厚礼——百张极品虎皮、千斤雪山灵芝,还有一座纯金打造的\"文明塔\",塔身刻满吐蕃文与汉文对照的格言。随行的除了新一批留学生,竟还有百名吐蕃工匠,说是要长驻将作监学习先进技艺。
阿蛮也重返长安,额上多了道浅浅的疤痕——那是他日夜守护赞普病榻时,不慎被药炉烫伤的。李承乾见之动容,特赐\"忠勇\"二字锦旗。
\"陛下,臣在吐蕃三月,亲眼见到'十净规'如何拯救了整个部落。\"少年献上一卷羊皮纸,\"这是臣整理的《边疆卫生实录》,记载了各族防治疫病的智慧。\"
皇帝翻阅着这本图文并茂的奇书,突然拍案叫绝:\"妙!马周,即刻命人誊抄千份,发往各州县学堂!\"
贞观二十九年的重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科举\"在国子监举行。来自十二个民族的百名学子同场竞技,考题既有传统经义,也有\"如何用本族文字诠释仁政\"这样的新题。阿蛮以一篇《论文明交融之道》夺得头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异族\"解元\"。
放榜那日,李承乾在曲江池设宴。当各族学子轮流上前敬酒时,皇帝对身旁的颜师古感叹:\"先生当年说教育如种树,如今看来,已是枝繁叶茂。\"
老儒生望着池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悠悠道:\"老臣近日总想起孔子周游列国。若圣人见到今日景象,不知该有多欣慰。\"
宴席至半,忽然鼓乐齐鸣。只见三百名身着各族服饰的孩童列队而来,齐声朗诵新编的《万国童谣》:
\"汉家有诗书,吐蕃有雪山,回纥骏马快,南诏药草香……本是同根生,共沐大唐光。\"
童声清脆,穿透夜空。阿蛮站在学子队列中,忽然热泪盈眶——他终于懂得,自己不仅是吐蕃的儿子,更是这文明大家庭的一员。就像那首童谣唱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夜深了,曲江池上的花灯渐次熄灭。但每个人心中,都亮着一盏不灭的明灯——那是文明的火种,是李承乾用十年心血点燃的,足以照亮千年。